丹溪草

更新时间:2023-12-10 13:02

丹溪草为《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青葱季的90封书信》的作者。人类学学者、作家。丹溪草是浙江义乌人,与先祖朱丹溪颇有渊源。

人物经历

丹溪草,男,祖籍浙江义乌,出生于宁波慈溪外祖母家,4岁随祖父祖母在义乌、武义生活,在村小学复式班开始快乐学习,9岁后跟父母随军在西藏尼西开始营区生活。之后又迁到拉萨北郊军营。78年考入拉萨市第二初中,1980年随父亲转业在武义一中学习。工作后长期从事地方行政、经济、社会管理等研究实践,毕业于温州师院中文专业,在杭大、浙江省委党校就读历史学和哲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参加清华大学和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等培训。

“丹溪草”这个名字有来历,从有记忆开始,丹溪、熟溪、瓯江、婺江等水系的名字就让他备感亲切。他一直认为,相对于浩渺的宇宙空间,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家乡那条小小的丹溪,而每个人,最多只是溪里的一株水草,故而取笔名“丹溪草”。

个人生活

推崇“素简、可续”的理念。长期坚持人类学,历史学研究和写作。著有几十篇论文、作品,主持完成多个相关省市社科学术课题。

作者的《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书中阐述,人类面对贫穷、生态、自毁和焦虑4大危机,如何突破认识局限,构建和谐美好的生存空间。

丹溪草呼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宽慢来,弗着急

丹溪草在介绍自己研究和创作的体会时认为,“健康向上的读物,可以通透神智、抚慰心灵”。培育感恩和敬畏之心,是各类作品都需要倡导的。人类历史就是克服艰难困苦的历史,感恩先祖,敬畏自然,珍惜当下,克己自律是书的主旨。他表示,写书是自己内心和世界的交流,希望从人类历史的各种故事中汲取心灵的滋养,补益并成长。

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女士评价他“做了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著述;思考了非学者的理性省察。十分难得。”看得出作者性情中的谦卑与恬淡,以及静中生慧的能力。

个人作品

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一书,是一部反思人类发展历史、思考人类未来命运的著作。该书从人类演进历程的各个阶段着眼,借助史实片段和习俗现象的细致分析,对比各方文明遗存,探究历史疑惑,探索人类命运轨迹。全书以史为鉴,尊重自然,尊重本真,尊重传承,并由此感知人类的生存危机,作者认为要突破历史和认知的局限,从命运共同体高度去思考人类族群的存在意义。(引自学习强国)豆瓣网给予评分9.1分。

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农民日报浙江日报联谊报凤凰新闻均有书评推荐。

浙江日报的书评提到“作者明言“我们只有站到了能够看到人类漫长而艰难的迁徙历程的足够高度,回首过往,才能够体会和认清人类明天应该走向何方,明白我们当下可以怎样选择、取舍。”著述的字里行间闪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光芒,特有的跨学界思维的把控。”

同时,作者认为,人性是进化的结果。满足人性基本需要,与生俱来的属性可称之为人性的原生属性,如对于饥饿和安全威胁的反应。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生命的通性。与生俱来的原真求生的本能,恰恰是人性善美的内容。(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还认为,应抛弃那种一方面把所有的社会基本服务视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又把不承担社会基本责任也视作理所当然的虚幻梦想。尊重自然法则,遵守人类规则,虽然大多数规则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然而,不管是否承认,它们早已潜入我们人类的生命,流淌在血液里,敬天爱人、守规克己、秩序井然。

在新著《青葱季的90封书信》中,男女主人公除了朦胧的两地相思外,更多的是对学业、对人生、对未来的追寻和思考,还伴随着一些迷茫、困惑和矛盾冲突。这些青葱季的元素和节奏都集中在烨和婧的身上,毫无保留地过了一遍,让我们似曾相识,且可以从容地置换进去,回到那段追梦的金色岁月,享受其中的自由与静好。

透过私人对话,截面之下更是一个真实可感、激荡澎湃的时代。双方聊的多是学业、书籍、舞会、同学友情、毕业分配……喋喋不休、打情骂俏,又常常散发着思辨之光——由尼采、叔本华带来的“哲学热”,李泽厚的“美学热”,女孩子爱追的言情文学“琼瑶热”,热得年轻人大汗淋漓,伴随着新思潮、改革潮、家国梦的交织和碰撞。恰如作者所言,信件虽呈现的是两个学生的对话,但主要是纪念80年代改革开放的青葱季节,因为那是中国复兴之路的初春时节。

出版图书

青葱季的90封书信 作者: 丹溪草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品时间:2022-02

学术观点

国家

对于国家的出现,丹溪草认为有三方面基本条件:首先,人类借助工具实现生产创造能力的提升,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其次,父系文明带来人口不断聚居;最后,不同族群部落间的征战和妥协,促进社会阶层的出现。

抑商

中国数千年传统,为何坚定地极力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真的是在破坏社会规律中新生产力的形成,自毁发展之路吗?丹溪草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不是不懂资本积累,也不是不屑资本积累,而是早就洞察了资本的本性,明了了资本积累后社会、环境、自然、观念产生的各种变化”,“国之危也”。作者极富洞察力,给出了“华夏文明有意给资本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上了封条”的判断。

规则

规则也是人类遵循适者生存法则演化变迁的结果。所谓规则,是对应于社会动物而言,为协调个体、自然、社会之间,对内或对外的各类关系,以维护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约定。

四大共同敌人

人类必须团结面对贫困危机、自然环境容量危机、人类文明自毁危机、人类综合焦虑危机等四大共同敌人。

父系文明缘起

人类社会是为何从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变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父系社会更容易繁衍。

宗法家庭

“礼法文明的传承足以证明华夏文明在中国的深厚历史根基,在历史的无数次冲击和碰撞中,自始保持着传统氏族文明的社会组织模式,延续着氏族—宗族—家庭的传承。这种漫长的农耕氏族文明形成的熟人社会和自治模式,构建了完整的宗法社会组织形式,无论政治社会、经济社会,还是宗教社会,都像是宗法家庭的扩大或变异,都不自觉地比附宗法家庭模式。这成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结成生活群体的主要形式或基本形式,同样形成了充满宗法特性的规则构架。”

族群

族群”是家国的血脉、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方言

作为文化基因,方言也在消逝,待人类语言彻底趋同,必是涅槃重生之日。多元趋一,重生多元,仍万物轮回。

人物评价

写书思考贵在科学精神,个人的思考和可能的启智,都需要特立独行的勇气,在这本书里是可以看到作者科学情怀的。局限不可怕,科学的精髓就在破除和探索。(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王瑞璞

他的人文情怀和士人之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这册书,也看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作为个体应有的情怀与格局,欣赏了成熟者思想品行的魅力。(中国文化艺术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马惠娣

著述的字里行间闪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光芒,特有的跨学界思维的把控。(王景新教授)

知名评论家、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专家智库委员会执行主席沈文华先生也说:作者“就读者关心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以历史和哲学的视野,用鲜活的语言和事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疑释惑,观点准确,史料翔实,具有较強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学术活动

2020年12月18日,来自人民日报浙江分社、新华社信息中心浙江分中心、浙江省报刊局和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代表,讨论了《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作者丹溪草介绍了自己研究和创作的体会。

2022年2月26日一场围绕《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的研讨会在金华举行。《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的作者丹溪草表示,希望从人类历史的各种故事中汲取心灵的滋养。

2021年3月9日,心湖书院举办以“教育与人生”为主题的第六期心湖沙龙活动,邀请《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的作者丹溪草与书院学子进行面对面交流,校纪委书记吴国庆出席,心湖书院副院长刘贵花主持沙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