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更新时间:2024-09-10 18:37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距省会昆明220公里、玉溪市区132公里,辖区面积2858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95647人。

历史沿革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元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蜀汉、西晋时名罗盘甸,属兴古郡地。

隋、唐时名步头,属黎州地。

宋大理时名因远部、罗必甸,属威远睑治地。

元至元元年(1264年)名罗盘部,属元江路治地。

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元江府。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元江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元江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元江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改设元江县,属普洱道。

1949年8月成立元江县临时人民政府,属蒙自专区。

1954年7月改属玉溪专区。

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1980年11月22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2011年下辖:3街道2镇5乡: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因远镇曼来镇羊街乡那诺乡洼垤乡咪哩乡龙潭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县境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71.5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

地貌

最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580米,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山区面积2766.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平方公里(元江坝、甘庄坝、因远坝),占总面积的3.2%。

气候

元江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冬夏半年各受两种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冬半年(即干季11-4月)受北非及印度北部大陆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影响,空气干燥温暖,降水量少,蒸发快,晴天多,日照充足。夏半年(即雨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湿度大,降水量多,多阴寡照,形成了冬暖夏热,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

县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2℃-24℃,最冷月平均气温7℃-17℃,最热月平均气温16℃-29℃,极端最低气温-0.1℃--7℃,极端最高气温28℃-42.5℃,大于等于10度年积温4000-8700度。无霜期200-364天,年平均降水量770-2400mm,雨季平均于5月16日开始,10月22日终止。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跨五个气候类型,即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寒带。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单衣”独特现象。

自然资源

截至2006年,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区达166万亩,海拔1000米以下待开发热区面积有20多万亩。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植被覆盖率62.9%,森林覆盖率41.5%。

已查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钴、、石膏、蛇纹石等,其中镍矿蕴藏量约53.3万金属吨,位居全国第二。

拥有野生动物资源100多种,农作物资源163种,经济作物资源228种,林木资源2000多种,药材资源58科87属170多种,花卉品种资源61科224种。主要经济作物有芒果、荔枝、香蕉、菠萝芦荟、茉莉花等。

人口

2019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常住人口22.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76万人,城镇化率43.4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出生率13.36‰,死亡率7.57‰,人口自然增长率5.79‰,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67936户,户籍总人口2115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692人,占总人口的82.1%。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108874人,女性人口102648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6.07(以女性为10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95647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0352万元,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下同)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97万元,增长6%,对GDP贡献率为13.6%,拉动GDP增长1.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43318万元,增长14%,对GDP贡献率为45.7%,拉动GDP增长4.39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88276万元,增长14.2%,建筑业增加值155260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569537万元,增长8.3%,对GDP贡献率为40.7%,拉动GDP增长3.9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2%、29.3%、4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108元,可比价增长9.6%。

2020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2585万元,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下同)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028万元,增长5.9%,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6035万元,下降3.9%,下拉GDP1.3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72280万元,下降10.1%,建筑业增加值163933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593522万元,增长3.8%,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5.2%、27.0%、47.8%。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4123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346458万元,增长5.8%;林业产值8752万元,增长4.2%;牧业产值52867万元,增长8.7%;渔业产值3066万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8万元,增长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9627亩,减少2.5%。复种指数为174.7%,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169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7.5%,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207929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2.5%,比重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特色生物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芦荟鲜叶产量26732吨,下降19.4%;实现农业产值1361万元,下降19.5%;实现工业产值30257万元,增长19%。茉莉花鲜花交易量达6200.01吨,减少9.1%;实现农业产值18042.02万元,增长0.3%;种植花卉10081亩,实现花卉产值16470万元,增长26.2%。青枣产量49111.7吨,实现产值24801万元;香蕉产量3052吨,实现产值8969万元。

第二产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 591975万元,增长15.4%。增加值188276万元,增长14.2%,对GDP贡献率为28.1%,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共 24家,实现产值 462280 万元,增长 19.1%;增加值增长 18.4 %。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5260万元,可比价增长13.7%,现价增长16.9%,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7.6%,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有14户,其中:3级资质13户,2级资质 1户。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217402.6万元,增长 32.2%;实现合同额234035.8万元,增长22.7%;实现新增合同额217766.9万元,增长24.3%;期末从业人员5016人,增长21.5%。

第三产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271万元,增长12.2%。批发业销售额92365.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382665.8万元、住宿业营业额14697.3万元、餐饮业营业额145532.9万元,分别增长17.4%、12.9%、16.9%、16.9%。

2019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项,实际利用县外国内资金同比增长15.6%,其中:省外国内资金同比增长8.8%。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82万美元,其中:出口646万美元。

交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889万元,可比价增长12.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802.397公里;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41.43万人,下降14%;旅客运输周转量4075.4万人公里,下降14.4%。完成货运量515万吨,增长11.23%;完成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108010万吨公里,增长14.46%。

2019年全县拥有机动车89769辆,其中:大型汽车793辆,小型汽车20918辆,摩托车67839辆,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5辆,挂车140辆,教练车、教练摩托车74辆。全县共有汽车驾驶员41712人,摩托车驾驶员37507人。营运客车219辆,其中:班线客车113辆,包括(县内班车69辆;县际班车22辆;市际班车22辆);客运出租车41辆,城市公交车25辆;城市客运观光电瓶车40辆。

社会

科技事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效发明专利16件,申请专利12件,专利授权37件,科技项目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立项支持22项,争取项目资金285.44万元,其中:省级2项(项目资金28万元)、市级28项(项目资金257.44万元)。

教育事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校73所(不含幼儿园)。高中毕业报考人数1081 人,(实考)上线人数1060人,高考上线率100%;录取人数1000 人,其中:本科203人,专科797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98.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3.35%,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84.75%,小学毛入学率115.85%,小学辍学率0%,初中毛入学率114.06%,初中辍学率0.53%。

文化事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项目 4个,市级项目25个,县级项目5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8处,县级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0人,市级26人,县级116人。全年县群众文化工作队下乡共演出60场次,观众达11.53万余人次。县文化馆共组织各类文娱活动35场次,观众达3.96万余人次;县图书馆共开展各类读书活动29场次,读者达0.4万余人次;全县1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共组织各类文娱活动143场次,观众达7.99万余人次。放映电影2025场,其中:故事片788场、科教片240场、公益广告997场;观众达70530人次。

县图书馆藏书35036册、期刊226种、报纸10种,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合计95961卷。

2019年末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3.5%。本地节目覆盖率达75.5%,县电视台全年共播出新闻1422条,在市级电视台播出663条,在省级电视台播出272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8条,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2部,播出专栏节目533期。

体育事业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1次,参赛运动员9700余人次,向上级输送各类体育人才24人。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39%。我县(户籍)运动员全年共获奖牌101枚,其中:市级比赛金牌54枚、银牌32枚、铜牌15枚。

医疗卫生

2019年末,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43518人,年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856例,累计落实各种节育措施人数35521人,“三术率”达70.62 %,比上年下降2.27个百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达86.42%,比上年下降2.48个百分点。

2019年末,全县实有卫生机构(含私立)118个,职工16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5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人。全年门诊诊疗病人131.8万人次,入院人数3.4万人,病床使用率68.67%;传染病发病率211.7 /10万。

社会保障

2019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7286人,其中:企业参保11706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5580人。实际征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1972万元,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2960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981人,参保率98.67%,实际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199.45万元,政府补贴3188.35万元,实际支付养老金3496.0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881人,其中:在职人员13135人,全年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9132万元,支付9124万元;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83470人,居民保费收入4130万元。全年享受待遇95万人次,基金支出755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职工18063人,其中:农民工8629人,全年收缴保险基金595万元,支付58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企业职工12867人,其中:农民工8629人,全年实际收缴生育保险金635万元,支付53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649人,全年实际收缴失业保险金635万元,支付53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649人,全年实际收缴失业保险费637.8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52.77万元,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129.8万元、医疗保险缴费补助42.26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03万元、稳岗补贴75.6万元、失业保险临时价格补贴3.08万元。

旅游景点

它克崖画

1985年发现的它克崖画经专家考证,成画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画面描绘了古代人类的图腾崇拜以及生产、生活情景,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和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料。崖画位于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绘各种图象92个,画用赭红色画成。崖画之上200米,有一个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宜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崖画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太阳、星星、天体、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始祖——母亲的崇拜和性崇拜。

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元江彩色膏林

元江彩色膏林距县城8公里,位于官仓附近的石膏箐,有公路直通景区。元江彩色膏林因发育于含石膏膏盐岩系,呈密集的峰林而得名,互层状的含石膏页页泥岩,经雨水沿垂直裂隙淋蚀形成峰丛,加之原岩物质组分的差异性,构成灰绿、灰紫、灰红、黄褐色等色调的彩色图案。柱体多下粗上尖,且稍带浑圆,高约40-50米,峰丛在平缓斜坡上高百余米。

哈尼云海梯田

那诺哈尼云海梯田位于那诺乡政府驻地的东面和南面坡度平缓的山梁上,距县城66公里。梯田鳞次栉比,循坡面布置连片。

民族文化

金芒果节

元江金芒果节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具体节日时间由县政府根据当年芒果成熟的时间拟定后向社会公布,一般在公历每年的6月上旬或中旬。

哈尼族

玉溪市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比较发达,禁忌习俗比较繁多,涉及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这些限制性规范和忌讳习惯具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哈尼族以多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村内有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举行“祭龙”节活动。祭龙就在山神庙里或林旁的“龙树”下举行,“山神庙”和“龙树”是不准任何人去破坏、侵害的,否则会被全族人民或神灵惩罚。正月做“封山会”,一年一次,会期一天,主要是制定严禁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规约,违者罚油、罚款,罚镶街心、修路等。婴儿降生是大事,此时家中门头挂上用竹笋剪成的人形标志,以示消灾避邪,忌讳外人入屋,只有同宗妇女和外祖母才能进入“月子房”。丧葬习俗中,有的地方在外死亡的人,抬回家时不得由大门进家,要由后山墙撬开个洞将尸体抬入家内,洗身入棺,然后发丧安葬;有些地方,孕妇、婴儿、在外暴死者不得抬到宗族公共“坟山”埋葬。

多塔人跟汉族同时过春节,但年节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却较多地保持着该民族固有的特色。

哈尼黄饭节

每年阳春三月的第一个属羊日,是元江哈尼族欢庆“开秧日”的黄饭节。

这天,家家户户都备办美味佳肴。用“染饭树”汁水浸泡糯米,燕出喷香的黄色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报春的布谷鸟虔诚敬献。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会聚在一个适中的山野草坪上,欢庆节日。男女青年借此良机,相互嬉戏,唱山歌、吹树叶,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

哈尼长街宴

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当天,一个个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

哈尼苦扎扎节

哈尼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语为“米索扎”、“年收扎勒特”。节日从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至申猴日结束,历时5至6天。年节头天拂晓,在锣鼓声中,妇女们忙着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美味佳肴。早上各家要在大门外天井里宰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熟,全家共食。这天村中广场架起秋千,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荡一荡。

白族

白族三月街

三月街又称“团圆会”、“天子会”,农历三月十八日二十四日隆重举行。

节日期间,举行“耍狮子”、“耍龙灯”、“蚌壳灯”、“妆八仙”、“耍草龙”、“弹洞经”、“荡秋千”等活动,隆重盛大,即使散居在东南亚各国的白族侨民,哪怕星夜兼程,也要赶回参加盛典。白族火把节

因远白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习俗。其中,“火把节”就是因远白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料记载,南诏时,白族首领段氏率师到因远“驻师牧马”,今因远坝的“营盘山”、“系马桩”、“南岳庙古柏”、“倒栽树”等古迹相传即是当时白族官兵“驻师牧马”遗址。又据民间传说,段氏率师进入因远村寨时,正值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夜晚,当地各族为段氏军威所震慑,诚心归顺,男女老幼各点燃一束松明火把,家家户户门前亦竖起火光冲天的大火把,把大街小巷照得通明透亮,如同白昼一般,迎接段氏军队进村驻扎,白族人从此在因远扎下了根,并世代繁衍生息。

火把节

每年到了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前几天,白族小伙和姑娘相约,到离村很远的深山老林里去挑选松树,去皮后剖成长短均匀的白柴片,作节日火把用料。到了节日这天,家家户户在大门前插上高达丈余的火把,在火把上挂上连串的鞭炮,插上五彩缤纷的纸花和红彤彤的金凤子花,用来烘托节日气氛。夜晚,除了点燃起各家门前固定的大火把之外,男女青少年各举一束扎得十分结实而又相当漂亮的火把,通街达巷“斗火把架”,每次斗四五十个回合,以一方火把斗熄戳散告输。

傣族

花腰傣婚俗

傣雅和傣仲俗称花腰傣,这里所讲的就是花腰傣古老的婚俗礼仪。“串姑娘”,又称“串寨”,这种风俗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中部普遍存在,只是叫法不同,形式各异,如苗族叫“串月亮”、“走寨”,瑶族叫“爬楼”,布依族叫“逛场”等,都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花腰傣的“串姑娘”是男女青年在一些公开场合,如正月花街节、端阳花街节、春节、歌场,相互了解对方的寨子、名字、一般的家庭状况,一旦看中了对方。小伙子便开始“串姑娘”的活动,女青年们则三五成群地到田地边、竹林下、水沟旁等地方,低声吟唱着 “罕木生骚”小调,盼望着心上的小伙子来串玩。

“罕木生骚”小调中的这句唱词“卜少卜冒墨岭根”,就是此时此景最好的写照,意思是“小姑娘、小伙子互相倾诉着心里话”。

“喝小酒”,男女青年经过“串寨”活动,自由恋爱,订下百年之好以后,便各自告诉自己的父母亲。便由男方的母亲和一个已婚妇女择日到女方家说亲,带去的礼物只有一个精美的篾饭盒,盒内盛有糯米饭、瘦肉等食品,女方父母若拒绝收下礼品。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若女方父母收下礼品,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并杀鸡串鹅招待客人。数日后,男方母亲又带上一对银手镯、一只鸡、一只鸭子,两斤酒和礼金,到女方家订亲,并和女方父母交换酒杯,商订结婚日子。

城市荣誉

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

现任领导

中共元江县委委员、常委、书记:王建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