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

更新时间:2022-11-17 21:54

中国古代皇帝授勋封爵举行仪式时宣读的册文。古代,皇帝以勋封爵号授给异姓王、宗族、后妃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印玺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古代封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公主、福晋、夫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等都称为册封。根据册封对象的不同,所用册的质地也不同,如封亲王、亲王世子和他们的福晋的册用金质;封郡王、郡王福晋的册用银质饰金,封妃嫔则只有册,不授给印玺。

名词解释

册封妃嫔的形式

妃嫔的册封礼与皇后册立礼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大典,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

在册封妃嫔时,常有越级加封,也有因失宠而降级,或打入冷宫的。

所以妃嫔们的使运全掌握在皇帝一手之中,争得皇帝宠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册封制度历史

册封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产生。这一制度沿袭到西周时期,又称为西周礼仪制度中的一项极重要的内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爵制,在西周时期已经建立,并十分完善。“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者”。

在此后直至清朝末期,历朝历代一直沿袭着这项制度和相应的仪式。在帝王向诸王、大臣、后妃等授予爵位、封号时,均有主持仪式的官员面对受封者,宣读册文。待册封仪式结束后,便将册书与印玺一同交给受封者,作为他受封的凭证和信物,永远保存。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