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尉

更新时间:2022-04-23 16:50

副校尉为都护副贰(副贰即副职),如果说都护为政府派驻国外的使臣,那么副校尉就是副使。副校尉由政府直接任命,如汉书陈汤传说:“(汤)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俱出。”副校尉既由政府直接任命,故不为都护的直属人员;且其秩比二千石,与都护相等,因此,副校尉的职权仅次于都护。例如陈汤矫制擅发西域诸国兵及戊己校尉、屯田吏士伐郅支单于,而都护甘延寿却不敢禁止,可知副校尉的权限是相当大的。

由来

校尉一职同都尉一样都是出现在战国后期。〈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发展

此后,校尉的出现主要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设立在中央设立中垒,步兵,屯骑,长水等八校尉。在边陲,又设立护乌桓校尉,元帝时设立戊己校尉。〈汉书 百官表〉“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此外还有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屯兵,副校尉协助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即西域都护)处理西域事物,司隶校尉,后来改名为司隶。

此中,城门校尉,司隶校尉和中央八校尉为二千石之官,西域都护副校尉为比二千石之官。戊己校尉亦为比二千石之要员(此处甚有争议,主要是断句难断,易起争议)。

东汉时期,增设护羌校尉,中央校尉固定为五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同时,又形成大将军营属五部校尉,同是比二千石之官,不过并非常设。

三国时,又有儒林校尉

晋时,设南蛮校尉,南夷校尉,西戎校尉,宁蛮校尉。

宋时又有护三巴校尉。

不过这些职位在不断的朝代更替中,逐步消失。到隋代时基本已经消失。

隋唐时校尉名称增设,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建节尉、奋武尉、宣惠尉、绥德尉、怀仁尉、守义尉、奉诚尉、立信尉,等等(《通典·职官典》)不过都是武散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