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

更新时间:2024-08-25 15:23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工大(BJUT),位于中国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工厂林立的北京东郊九龙山诞生,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入学校。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当晚,校党委开会决定,把北京工业大学校庆日定为10月16日。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稳步发展

1992年,北京工业大学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5年,原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标志着北工大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学科架构。同年,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奥林匹克体育馆暨2008年奥运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馆开工奠基仪式。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2月,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13-2016年间,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立,樊恭烋学院成立、信息学部相继成立。

2017年1月,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正式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4月,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8月,学校获批2018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该校“先进显微学与跨尺度材料创新引智基地”进入立项名单。

2020年7月6日,北京工业大学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1年,该校获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2023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氢能研究院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工业大学氢能产业技术验证示范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兴园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设有25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在招专业60个,招生专业(类)4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 ;博士后流动站19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9个专业学位类别。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有教职工3291人,其中,专任教师2196人,包括正高级职称501人、副高级职称867人;博士生导师731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742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两院院士10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日本工程院院士(含外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3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81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7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品牌专业9个,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6个专业接受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68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7项。

合作交流

北京工业大学发挥办学优势,打造了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品牌“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联合组建的国际化学院,于2012年成立,为北京工业大学正式教学机构,主要实施本科高等学历教育,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柏林学院已经成为中爱两国、北京和都柏林两市及北工大和UCD两校之间交流合作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已与世界六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204所院校机构正式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伙伴院校中,世界500强的学校比例近40%,世界100强的学校达10%左右。建设长期交流项目78个、短期交流项目20余个,共覆盖100余个专业方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111计划”引智基地4个 ,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

研究成果

2012年至2022年7月,北京工业大学先后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3项,包括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和企业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期刊《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连续获批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零”的突破,获批了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十三五”年均科研经费的投入达到了近10亿,增长了约20%。在专利方面,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每年1000余项,进入全国高校前10名,专利成果转化在全国高校排第11位。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两百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一千六百多种,并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等多种学科兼有,纸本、电子、多媒体等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源体系。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以外,还提供科技查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查收录引用、文献检索课教学、学科情报分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上网、自助借还等服务,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合作网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月刊,是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该期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美国EBSCO出版公司等收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为双月刊,主要刊发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设有“前沿观察、当代社会研究、经济与管理、治国理政等栏目”等栏目,其中,“当代社会研究”栏目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21—2022)来源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社会科学);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北京工业大学标志图形的主体设计元素为大写的字母“B”,图形中的“60”代表1960年建校,“BGD”是北京工业大学简称的拼音缩写,标志的颜色命名为“工大蓝”。

北京工业大学校徽整体为正圆形的徽标,中心为“60”、“BGD”的正负形组合的标志基础图形,“北京工业大学”的英文大写全称按照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在上方围绕其成环形,下方是标准字体(即毛体)校名,最下方标明“1960”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标准中文字体(即毛体)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标识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除特殊规定以外,一般与图形标志组合在一起使用。标准英文全称是按照常规的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制定的。

北京工业大学校旗为“工大蓝”基底长方形旗帜,中心为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取自唐刘禹锡的《问大钧赋》“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远向前,战胜困难。“体”则有物质存在的状态、本体、本性、禀性之意。

“日新”源自《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一日自新,达到一个新境界,就要始终如一,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道”,有本质、法则、规律、主张、宗旨之意。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旨在激励工大人要秉承艰苦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锤炼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顽强品格;彰显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风貌。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穷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

社团文化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为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课余生活,而自愿组成的具有一定章程、组织机构并在校注册的群众团体。截至2024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拥有共计90余个学生社团,可归纳为学术类、实践类、艺术类、公益类、竞技类、传媒类等六个门类,充分满足了同学们对多元校园文化的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北京工业大学Fireball腰旗橄榄球社成立于2009年,社团每周组织校内教学和训练,选拔优秀队员组建球队,并取得优异成绩,如在2023年“交大碗”比赛中进入八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组建了合唱团、舞蹈一团、舞蹈二团、交响乐团、话剧团。学生艺术团成员由该校艺术特长生和艺术爱好者组成。艺术团每年承办校园文化节的各类专场演出。学生合唱团积累和演唱了近百首中外合唱经典曲目,多次应邀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合作录制春节联欢晚会及各种音乐专题。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生舞蹈团成立于1998年,为校级舞蹈一团、二团和院级舞蹈团,分别应邀参加韩国忠州大学、釜庆大学、波兰奥波莱等四所孔子学院、希腊国际舞蹈艺术节等专场演出和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的“相约中国节”悉尼华人春节联欢晚会;学生交响乐团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专场演出;学生话剧团作为新兴的团体亦正蓬勃发展,在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一举夺冠。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有校本部、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1418万平方米。

校本部

北京工业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

中蓝校区

中蓝校区位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西大望路27号,占地面积近2.5万平米。

通州校区

该校区位于大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占地约16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通州校区管理中心设有14个运行服务保障三级机构。

管庄校区

管庄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西里20号。

惠新东街校区

惠新东街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

琉璃井校区

琉璃井校区位于东城区永外琉璃井路41号。

花园村校

花园村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体育馆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毗邻东四环路。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24383平方米。体育馆主要包括比赛馆和热身馆两部分,比赛馆高25.9米,热身馆高15.5米。房顶5道环向钢索和每环56根径向钢拉杆在空中编织成鱼网状——张弦穹顶结构,是北京市东南区唯一的一座奥运场馆。

综合科学楼

综合科学楼是北京工业大学标志性建筑,座落在南教学区,是该校对外活动的第一窗口,是集办公、科教、会议、外事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32048平方米 ,地上13层,地下一层。该工程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设计院两家单位共同设计,由北京住总集团正荣公司施工,由中盛航空工程监理公司监督施工。工程于2001年1月15日挖槽。结构于2002年8月20日封顶,竣工日期为2003年7月20日,9月正式交付使用。

校友情况

商界

学界

政界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