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蛮

更新时间:2022-01-07 03:10

和蛮,古族名,现代哈尼族的先民。蛮是指少数民族,和是哈尼族,他们各个分支统一自称和人。到唐朝初年,才出现和蛮这一称谓,它是由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的。和蛮与乌蛮、白蛮信仰同一种宗教,首领皆称鬼主。656年,和蛮大首领王罗祁,伺西洱河白蛮大首领杨栋附显一道,向唐“率部落归附,入朝贡方物”。

分布范围

和蛮又称窝泥、禾泥、斡泥、倭泥、和尼等,实为哈尼的同音异写。主要分布在滇南的红河州、文山州一带,与乌蛮、白蛮、蒲蛮等杂居在一起。南诏、大理国时,先后在和蛮居住的地区设置政权机构进行统治。东部的和蛮归通海都督府管辖,下设教化部、铁容甸部、思陀部、伴溪部、七溪部,五部除教化部在今文山州外,其余四部均在今红河州。西部的和蛮,则归开南节度(今云南省景东)管辖。

首领称号

伞帕、最玛。唐朝初年,东西两部分的和蛮都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社会的基层单位是农村公社,土地归村社所有,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统治各个村社的分别是大鬼主和小鬼主,过着封闭式的壁垒生活,经济发展缓慢,整个民族一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史料记载

《蛮书》卷八说:“谷谓之浪,山谓之和,山顶谓之葱路”。这里的“和”,为山腰之意;“蛮”则是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也含有歧视之意。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