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梁

更新时间:2024-06-21 20:33

地梁(patand),圈起来有闭合的特征,与构造柱共成抗震限裂体系,减缓不均匀沉降的负作用。与基础梁有区别,基础梁主要起联系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兼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不考虑抗震作用。

基本介绍

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量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

基础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担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条形基础,例如梁筏中的梁。它们的梁底都在持力层上。而拉梁仅仅是一种联系梁或者构造梁。例如专门承担上部填充墙的联系梁,例如承台之间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独基之间的拉梁。它们的特征就是,梁底一般都可以不在持力层上,因为它们不需要承担地基反力。

预应力锚索地梁是由预应力锚索和地梁共同构成的一种新型支护体系。锚索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把钢绞线高强钢丝固定于深部的地层中,从而达到被加固体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地梁则能将锚索端头的强大压力进行扩散传递,并有调整浅层岩土应力的作用。

分类

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

(1)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体,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

(2)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础梁则视为弹性地基梁。但应指出的是,现有观点的以上处理方法,是与弹性地基梁的定义不符合的。

计算方法

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框架计算: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受力简图是不妥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配筋。

常见问题

一、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抗震规范》(GB50011 -2001)第4.2.1条指出, 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 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 在8度地震区, 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 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 必须输入风荷载, 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此外,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 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 无剪力设计值, 或者在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 配筋偏少, 影响基础本身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