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皮影

更新时间:2022-04-21 22:03

大通皮影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专门保护。它的演出剧目主要分花戏和踏本两大类,内容有从商汤到明清的数百个传统剧目以及以神话、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有以现实为题材创编的现代剧目。这些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剧目,数百年来,相沿流传于广大农村,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简介

大通皮影戏历史渊源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专门保护。千百年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据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皮影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隋唐当皆以其最盛”。由此可见,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大通县志》记载:约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皮影戏传入青海的大通。大通皮影雕刻原料十分讲究,一般以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的青藏高原六七月份宰杀的黄牛皮为最佳,经过十至十五天的清水浸泡、凉干,通过刮、铲等手段,其间将刮好的皮子用清水边铲边洗,最后从皮子两面铲到透明的骨子,然后将湿皮子用特制木框固定阴干。用铲刀切刀、斜刀、圆刀、半月凿子,小榔头,木制棒槌,木衬垫、火砖等工具进行构图,雕刻、敷彩、熨烫、定缀。技法上用雕、缕、刻、挖相结合进行制作。

表演形式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它的道具主要有影人(也叫皮娃娃)亮子(影幕)灯盏(光源)。演出的主要乐器有四胡、三弦、唢呐、长杆喇叭、小战鼓、大铜锣、铰子、棒子、盏儿等。制作简便,原料就地可取,演出不受舞台,灯光、场地的限制、大至广场小至家家庄院,一盏灯一片布,一个演员就可以驮走全部道具。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作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把式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文场面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武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它的演出剧目主要分花戏和踏本两大类,内容有从商汤到明清的数百个传统剧目以及以神话、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有以现实为题材创编的现代剧目。这些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剧目,数百年来,相沿流传于广大农村,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