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更新时间:2023-11-02 08:12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河北省定州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子位吹歌起源于秧歌和吹歌发祥地冀中平原的定州,因其产生与发展的中心地在子位镇而得名,约有两百年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精通各种吹打乐器的民间管乐演奏家杨元亨来到子位镇教习吹歌。当时,大家在农活后的娱乐项目及其贫乏,因此非常积极的投入到吹歌的学习中,习得吹歌技艺的人数达到了200余人。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是子位吹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吹歌活动频繁,发展迅猛,子位镇练习吹歌的总人数达到上千人,镇里成立了老年吹歌班、青年吹歌班、妇女吹歌班、少年吹歌班、儿童吹歌班。并且当时镇里有众多人才被吸收到国家级专业团体,如笛子演奏家王铁锤等大师。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绝大部分传统乐曲被禁演,无人教授,无人组织练习吹歌,子位吹歌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时期。

改革开放后,老艺人们自发组织镇里的青少年开始练习吹歌,子位吹歌又渐渐兴旺起来。

基本特征

演奏形式

子位吹歌多采用集体演奏,演奏的乐队编制伸缩性很大,多时三四十人,少时一二十人。子位吹歌的演奏形式和方法丰富多彩,适应了民俗活动和节日的需求。它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坐吹、行吹、边演边吹三种:坐吹,这种形式多用于新妇坐堂或丧家守灵,先吹奏单曲牌,然后接咔戏,由几个人坐在桌前,一般一段河北梆子头二板加反调,能吹奏一个多小时;行吹,一般吹奏单曲牌,在民间举办花会或百姓办喜事时多用,通常迎亲时边走边吹,采用轻便的扁圆鼓;边演边吹,这种形式为演艺性质,主要为招徕观众,有鼻子吹、反手吹、转打吹、吹茶壶等,就是杂耍性的吹奏。

乐器种类

子位吹歌的演奏乐器较多,有管子、海笛、双海笛、笙、曲笛、梆笛、口笛等管乐器,有龙头胡、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有云锣、小钹、大钹、大鼓、小鼓、小铛铛、铙、梆子等打击乐器。子位吹歌的主奏乐器为管子、唢呐、海笛,演奏时配打击乐器锣、鼓等。无论何种演奏都由笙来伴奏。海笛作为色彩性乐器,常与管子同时演奏或对答,很少独奏或领奏。笛子、龙头胡、二胡、板胡在卡戏时才使用。大鼓应用广泛,小鼓只用在短小的乐曲中,大鼓与小鼓不可同时使用。小铛铛、小钹在强拍中使用,起节拍的作用。大钹使用较少只在吹打乐和曲牌连缀中使用。一般情况下,演奏时乐器多进行增减组合,这样演奏声音效果高亢洪亮,旋律变化起伏,整体演奏风格风趣、热烈。

曲目类型

子位吹歌的曲目有近百首,大部分源于民间。曲目大多来源于民歌、戏曲曲牌,还有一些古老的音乐曲目中摄取的素材。子位吹歌的曲目一般应用于两种场合,一是喜庆节日和婚嫁场所,这类曲子热烈欢快、轻松活泼,如《放驴》《万年欢》《八仙庆寿》《小磨房》《大二番》《灯曲》等,这些曲目在演奏时多由五、六支管子同时吹奏相同旋律,并配以唢呐、笙、笛子这三种管乐器;二是用于丧葬或祭祀场合,这类曲子风格古朴端庄、速度较慢,如《小二番》《大绣鞋》《上桥祭》《集贤宾》等,演奏这些曲目则是五、六支管子同时奏出主旋律,其中一支管子进行加花变奏,伴奏乐器同样配以笙、海笛、琐呐这些管乐器,同时配以鼓、锣、铛等打击乐器。

代表作品

子位吹歌的代表曲目包括《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万年欢》《一枝花》等。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子位吹歌的生存现状要好于其它的民间乐种,但依旧存在着系列问题。如面临着欣赏群体缩小、吹歌市场空间渐窄;理论研究不深、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吹歌发展速度渐缓;演出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演出质量有待提高;专业元素加入使“原生态”特性减弱;系统的传承存在问题等等。

传承人物

王如海,男,汉族,2009年5月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河北省定州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09年,定州市建立了以培养子位吹歌传承人为目的的“子位民间吹歌艺术学校”。

2011年,定州市成立吹歌文化研究会,为该市现有吹歌艺人制作了档案,录制了传统曲目光盘。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项目评估合格,定州市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2016年12月26日,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与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子位吹歌专场音乐会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四楼剧场内举行。

荣誉表彰

1990年,子位吹歌在河北吹歌汇演中获得合奏特等奖。

2018年1月13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中,由河北省民协选送的河北定州子位吹歌《放驴》获得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