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宫

更新时间:2020-12-10 17:17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樟树市区东南的閤皂山东峰南麓。全称大万寿崇真宫。初为葛玄入山时创建的卧云庵,后改称灵仙馆,唐称閤皂观;屡毁屡建,规模渐广,至北宋徽宗时已有房屋一千余间,主要建筑有;寥阳殿、吴天殿、葛仙殿、东岳殿、藏经楼、御书阁、玉像阁、正一堂、靖谷堂、丹井室等,外围四十九座道堂;先后称景德观、崇真宫、万寿崇真宫、大万寿崇真宫。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遭火焚毁。现存宫宇由正殿和厢房组成,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80余平方米,系1992年重建;正殿顶覆琉璃瓦,彩壁飞檐,内奉葛玄、张道陵、许逊三尊道教仙真坐像。四周青环翠绕,清幽恬静。是閤皂山中著名的道教宫观。

基本信息

道教宫观。俗称“娘娘宫”。明朝弘治十一年正式敕建。故址位于明朝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兴济镇)。崇真宫在明孝宗张皇后孝康敬皇后)出生地张氏旧宅东侧(今兴济镇鱼市口以东)。

据明修《嘉靖河间府志》(卷三之《建置》)与《兴济县志书》中记载,崇真宫前“旧有金钟”一鼎,钟上铸文曰“天德二年十一月初七”、“匠人孙士(口)”等字样,或为金代所铸。

张皇后入宫十二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十二日,孝宗皇帝派司礼太监李荣、内宫监太监李兴到兴济督工,正式敕建重修崇真宫。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库斥款,中宫张皇后也捐资相助。历时一年,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五月十九日告成。

崇真宫分前、中、后三大殿,俗称“无梁三座殿”。前为三清殿,中为灵应殿,后为普济殿。左三殿为天齐殿、照灵殿、迎晖殿;右三殿为显象殿、广济殿、岁通殿。另外,还建有昭宁祠、保善祠等。崇真宫所祀,除真武大帝外,自天帝而下直到道家所载诸神塑像。《兴济县志书》中赞崇真宫曰“规模宏丽,冠绝一时”。

关于明孝宗正式敕建崇真宫的说法:一说崇真宫系张皇后的“诞育之乡”,称“皇后毓庆之所”;一说崇真宫是张皇后省亲之行宫,俗称“娘娘宫”。

文物重现

2013年8月25日,兴济镇建国街村工人在修复村内排水管道时,偶然发掘出刻有“中宫”(张皇后)与“崇真宫”字样详文的石碑(下半部)。碑身(半部)高约两米,宽约一米,为汉白玉材质。碑文为工笔正楷,刻有“中宫诞灵”“崇真宫”“以奉神明““供奉香火”“占地三十顷八十五亩六分”等字样,详具了建筑构造、建筑面积与立碑日期【碑文日期应为(弘)“治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等内容。以下半部碑文及日期了解,非河间府志所载十二年“御制崇真宫碑”,或为弘治十五年与张皇后家族先茔同年所立崇真宫或张皇后行宫另一御制石碑(“御制太保昌国公先茔碑”同为弘治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立)。另半部石碑仍在发掘中。

张皇后家族

太保昌国公张峦(张皇后父亲)先茔(俗称娘娘坟),位于兴济县城东南(今兴济毛鬃厂、邮政局西侧)。系张皇后之曾祖张迪、祖父张绶、堂祖父张缙、叔父张岐等的坟茔。系于弘治十一年四月至翌年五月,与崇真宫同时修建。其建制,居中是供奉逝者神主牌位的享堂,前有供祭祀、观赏人等行走的廊庑通道,再前是重门,四周绕之以垣墙。墓前分别立有巨额石碑,上书祭祀碑文。前面开阔地甬道两旁树有石人、石马、石兽等等,规模相当壮观。整个茔墓的规制及凡仪、品式等,均同葬于北京香山的张皇后之父张峦茔墓大致相同。宫观及宫前的御文石碑在文革中相继被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