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布劳格

更新时间:2023-12-13 19:54

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年-2011年11月18日。当代最伟大的经济思想史学家之一。布劳格1927年生于荷兰,195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然后一直从事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2年加入英国籍。他任教的大学有耶鲁大学伦敦大学、LSE、伯明翰大学。他的名作《经济理论的回顾》(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1962)《经济学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1980 )等已被译介至中国。

人物生平

Mark Blaug 1927 年生于荷兰海牙的犹太工商业家庭,父亲在1930 年代是橡胶雨衣的制造商,事业相当成功。1940 年德军入侵荷兰,被迫放弃家业全家迁往英国,两年后移民到纽约。1944 年他17 岁时,就读纽约市著名的Peter Stuyvesant 高中,之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的Queens College 读经济学,1950 年毕业。他的硕士(1952) 和博士学位(1955) 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论文是研究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的经济学。这项研究三年后在耶鲁大学出版:Ricardian Economics: a Historical Study , 1958 。他的指导教授是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1911-91) ,1982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产业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都有重要的贡献。

取得博士学位的前一年夏季(1954) ,布劳格就在耶鲁大学经济系担任助理教授。在此之前,他因加入共产党,成为麦卡锡(McCarthy) 议员调查案的对象,好只回到英国,住在大英博物馆附近专心写博士论文。两年内就完成,1954 年回美国时,很庆幸地知道麦卡锡已经下台了。

为什么耶鲁要聘一个当时尚未拿到学位,而且论文是研究理嘉图的年轻人?因为那时在耶鲁教经济思想史的人是William Fellner (1905-83) ,曾任美国经济学会长(1969) ,他因另有要事,所以想找人来接这门课。也就是说,1954 年布劳格27 岁尚未取得学位时,就在耶鲁大学教博硕士班的经济思想史课程了。那时每年约有20 到30 位精挑细选的耶鲁研究生来上这门课,师生的年龄差距很小。这对布劳格构成很大的压力,为了应付课程,他在几年内写了几千页笔记,“做了过度的准备”。

1990 年3 月,我得到国科会的“邀请讲席”资助,邀他来台一星期,在清华、台大、中研院、中华经济研究院讲了四场。听众尚称踊跃,没想到他在台湾的经济学界还有点名气。蒋硕杰时任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在福华饭店开设两大桌晏请他。我从接机到送机,以及在各机构之间往返的一星期中,有充分的机会请教他诸多问题。其中也问到,当时 是怎么写出那本经济思想史的名著《经济理论的回顾》(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1962 年初版)。

他说有位Richard Irwin 出版社的人来拜访他,看到书桌上成堆的稿子,就问他那是什么?没谈多久,就拿出支票付了一千美元当定金,签下那本稿子。在那种压力之下,他日以继夜地写;耶鲁寒暑假时人烟稀少,而他还在拼命。那时刚好和首任太太离婚,他就买回TV food (边看电视边吃的食品),一手吃东西另一手继续写。出版社把稿子送两位外审,其中一位反对(他后来知道是谁),另一位赞成,但总算出了书。

1962 年那本书出版时(33 岁),正好是他在耶鲁任教的第六年(1954-62) 。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在六年后须由系上评鉴,看是要改为长聘或不续聘。当时经济系决定不续聘他,因为他们觉得不需要有个人长期在系上教经济思想史。其中最主要的反对者,是James Tobin (1918-2002 ,1981 年得诺贝尔奖);虽然Fellner 极力替他辩护,但仍无效。

这件事对自视甚高的布劳格是一大打击,他说在30 年之后内心还是有点苦楚(bitter) 。1987 年左右,他正在拍摄一部一小时的电影,介绍凯恩斯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有必要访谈美国的凯恩斯派经济学者;而耶鲁是此派的重镇之一,所以他就和Tobin 见了面。Tobin 对他说,其实25 年前真该留下他在耶鲁任教。此时的布劳格已近60 岁,地位与声誉已有目共睹,他以一贯冷静讥讽的口吻回答说:当初不就是你极力反对的吗?Tobin 涨红了脸,久久说不出话来。

1962 年失业后,他回到英国找工作。原本以为不乐观,没想到伦敦大学的教育学院肯聘他,当教育经济学的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 1963-5) ,之后升到Reader (1965-9 ,英制职称,介于美制的正教授与副教授之间) 、教授(1969-84) 。1963-78 这15 年间,他也在伦敦政经学院经济系兼课,并在世界各国当ZF顾问,主要是提供教育与就业方面的专业咨询。1984 年退休后,他转到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英国的惟一私立大学)和Exeter University ,他在荷兰(他的出生国)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

主要成就

职业经济学家

马克·布劳格选择《李嘉图学派在十九世纪经济观点的变迁》作为博士论文题目,最后取得的丰硕成果超乎想象。他也从此发现,学术研究是自己真正的强项。他在大英博物馆附近找了个房间,过着中世纪僧侣的生活,一周七天,每天阅读、写作长达十八个小时。

进入耶鲁大学任教还不到一年,他就被要求接替William Fellner的经济思想史课程,理由很简单,系里没有其他老师愿意接。于是他意识到,二十七岁的我,正在一所顶尖学校,教一门研究生必修课。这让他非常紧张,以至于过度准备,在几年内累积了数千页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他唯一知名的书《经济理论的回顾》(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1962)。

可是,他的学生都是典型的美国研究生,只想学现代经济学的工具与方法,完全不在乎经济史和思想史这类学术性的课程。他告诉他们,思想史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无可匹敌。如果我不知道某个思想的来龙去脉,我怎么可能真正了解这个思想?

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伟大理论一样,都是路径依赖(path-dependent)的。也就是说,要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伟大的思想,就必须先理解过去的文献。换句话说,没有经济思想史,新的经济理论怎么可能从天而降。除非你愿意无条件地接受新经济理论,否则你一旦想评论它,就必须问它是从哪来的,而这个问题只有思想史才能回答。

联合国顾问

在教育学院任教这些年,他花了许多休假时间,在亚洲与非洲担任联合国各种组织的教育顾问,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咨询。这些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

那些国家想要进行现代化,豪言“创业家精神”,但是却不接受“彻底的个人主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70年代几乎每一份他帮忙撰写的经济顾问报告,都是由独裁者统治的国家委托的。这些独裁者在报告发表时,或发表不久之后就被推翻了,接下来掌权的人常常把前任视为敌人。经济学家对外国ZF的经济政策具有影响力,这个观念早就不再成立了。

经济学方法论

1950年后,经济学变得愈来愈数学化。也就是说,经济学只关心分析的数学基础,而不惜牺牲经济分析的现实相关性。

数学理论能帮助我们增加多少对经济的了解?一点也没有帮助。没有数学家会认为,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在数学上没什么贡献,但是它可以帮助数学家获得经济系的教职。当代经济学理论,充斥着无结果的数学形式主义(sterile formalism)。

他深信,经济学必须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