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

更新时间:2024-08-08 15:37

广州动物园(GuangZhou Zoo)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邻十九路军陵园,南接环市东路,西边云鹤路,北衔先烈中路。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出入口,两门均设有停车场。于1958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2公顷。2013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历史发展

广州动物园的前身是1928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建立的永汉公园,面积2.2公顷,展览动物60余种,200多头。

1950年,永汉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今广州儿童公园)。

1955年5月正式命名为广州动物园。

1956年7月,征用先烈路地段的麻鹰岗一带作动物园新址。

1958年10月,新址落成开放。

2006年来,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7年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工作日先进单位。

2009年,广州市政府希望将动物园迁址到帽峰山,但由于搬迁成本过高和市民反对意见居多的种种原因未能搬迁。

2014年8月广州动物园完成了升级改造的设计,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8153万元。

2022年10月,从广州动物园获悉,4只可爱的海南坡鹿宝宝先后在该园出生。据了解,4只海南坡鹿宝宝为同父异母。

2022年10月,规划新建动物医疗中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保护研究及研学实践区。

2023年3月,广州动物园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购票参观。

2024年1月20日,“广州动物园·广东茂名森林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合作繁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茂名森林公园举行。

2024年6月25日,广州海洋馆全新开放。

园区布局

广州动物园自南门向东依次有:科普馆、游乐场、驯兽表演场。自北门向东有蝴蝶馆、海洋馆、兽医院、科教楼、盘龙苑、科普宣传廊、逗趣园。靠近西边有锦鳞苑、飞禽大观。动物广场位于广州动物园的中心地区。

动物馆舍

猩猩馆

猩猩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入口处,于2006年3月正式动工改造,年底正式开放。原猩猩馆只有几座破旧的铁笼展览笼,而且面积比较小,新的猩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园林式运动场有2000平方米,展区分为室内玻璃展厅和室外展览场两部分:室内展厅首层建有8间动物空调休息内室和2间可以“零距离”观察猩猩的玻璃展厅,材料采用加厚四层夹胶安全玻璃;二层观景台为游客提供在高处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新视点。景观主立面采用大型石山悬崖瀑布为主景,配置原始山林式的攀藤植物,设置原木凉棚栖架等,营造出一个生态化自然式的猩猩栖息地。园林式的动物运动场采用壕沟、电网的形式隔离,动物展示与山水相融合,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猩猩馆建成后成为了北门入口景观的新标志。该项目在2006年度广州市公园管理“红棉杯”劳动竞赛检评中被评为“优秀景点”。

广州动物园在2011年从非洲引进了五只小黑猩猩,当时只有1-3岁,经过两年时间,在饲养员的精心饲养下,它们渐渐成长了。在舒适的新家里它们玩得特别开心。黑猩猩善于攀爬的本领和活泼好动的本性,在它们身上充分得到体现,游客常被它们的举动所吸引,而长时间停留驻足欣赏它们的表演。

熊猫馆

2023年7月10日起,熊猫馆开放时间调整至9:30-17:30。

袋鼠馆

袋鼠馆位于动物园内动物广场旁。袋鼠馆设计使用了最新的设计手法,在笼舍内增强园林特色布局,并且根据动物特性,在动物运动场上建造木栈道,采用玻璃栏杆,使游客容易观赏该区域内的动物。对运动场内外进行绿化布置,增加屋面绿化,这种自然装饰使笼舍生态化的特点更为突出。该馆于2006年重新建造,已经对外开放。

长颈鹿馆

2023年4月7日早上8点广州动物园的长颈鹿馆迎来了一位呆萌可爱的新成员,6岁的长颈鹿爸爸“海八五”和15岁的长颈鹿妈妈“海华”的爱情结晶诞生啦!小家伙出生就有1米9。

昆虫馆

昆虫馆位于蝴蝶馆内,建设于2004年,里面展示有蜜蜂、螳螂、蚂蚁、甲虫等十几种昆虫。

鸟类展区

飞禽大观景区坐落于公园中西部,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鸟禽类展览场所—飞禽大观景区于2006年“五一”建成并全面开放。该景区工程总投资约300多万元。整个工程分前后两期进行施工,首期为鸵鸟区以及放养区的基础建设;二期建设放养区展览笼、木栈道以及生态绿化布置。

海洋馆

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内,1997年起对游人开放,是一个集游乐、观赏、科研和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高科技展馆,以陈列展览海洋鱼类为主要特色的蓝色海底世界,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馆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馆内放养着200多种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全馆分多个区域全方位展示海洋世界,包括:海底隧道,深海奇观海藻缸、珍品缸、热带雨林、触摸池、鲨鱼池、海龟池、企鹅馆、寓科普厅、海洋剧场、海狮乐园和海洋广场等,这些展区按照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种类品种等进行规划布局,大大小小的缸内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海洋生物几百种。

2024年6月25日,广州海洋馆全新开放。

其他馆舍

锦鳞苑

锦鳞苑位于动物园内河马池旁。苑内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鱼近百种,数量一万多尾。苑内还可享受钓鱼、钓龙虾的乐趣。是孩子纯真体现的乐园。“锦鳞苑”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蝴蝶馆

蝴蝶馆位于广州动物园东北面,总面积为1250平方米,其中有生态蝶飞园、蝴蝶标本馆(包括蝴蝶标本、蝴蝶科普及具有特色的蝴蝶艺术展)、活体贝壳及标本馆 (包括活体珊瑚及贝壳、海星等无脊椎动物展示箱和色彩斑斓的贝壳标本),是国内最有特色的生态蝴蝶园。

动物行为展示馆

由狮子、老虎、熊、猴子、山羊、小狗、马等动物在驯兽员的指挥下进行各种精采的杂技表演。

恐龙世界

侏罗纪恐龙世界以当代恐龙研究的部分成果为内容,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恐龙世界。给观众以科学的启迪。

优秀草坪

优秀草坪位于猴山脚下的山坡上,全部由大叶油草铺成。中央用有色植物砌成广州动物园的园徽。被广州市政园林局评为优秀草坪。

湖中景色

在广州动物园的中部共有三个湖,湖中有喷泉,有动物栖息的小岛,湖上有许多放养的游禽类动物。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湖边多处建有亭阁,风景优美。

动物·地震科普馆

动物·地震科普馆位于广州动物园东部,坐落在盘龙苑的旁。是国家级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结合科普长廊一起在2018年元旦假期期间正式 免费对游客开放。

科普长廊

科普长廊包括动物·地震、生命的足迹、我是动物保育员、生命的地图、我向动物学本领。科普长廊立足于动物学知识,顺应数字互动教育娱乐的趋势,集科普、观光、娱乐于一体:从“保育员——动物——观众”的多重角度,让观众一站式了解动物知识,开启深刻的科普之旅。

游乐场

游乐场位于广州动物园南部,毗邻动物园南门。游乐场内设有林中飞鼠、旋转的士高等大型刺激的游乐项目;还设有适合小朋友游玩的高空列车、果虫滑车、碰碰车、旋转木马、花果山漂流、逍遥水母、摩天轮等机动项目十多项。

光影剧场

HOKA 光影剧场是锐丰文化打造的国内首个通过穹顶成像技术,传播环境保护及动物科普知识的光影剧场。剧场通过互动AR、大型穹顶投影方式,在虚拟动物明星——可爱的探险家 HOKA(奥咖)及主持人彗彗博士的带领下,用新奇的观影体验、有趣的互动方式,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全新的视觉及听觉体验,激发观众对大自然的兴趣,呼吁更多人关注、了解、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悟生命的奥秘。

【演出场次】

周一闭馆

平常日【星期二至星期五】

11:00第一场|13:30第二场|14:30第三场

周末场【星期六至星期天】

11:00第一场|12:00第二场|13:30第三场|

14:30第四场|15:30第五场

特色动物

亚洲象

雌性亚洲象伊龙是1960年越南前国家领导人胡志明赠送给广州小朋友的礼物,进园时21岁。来到广州动物园后,与中园1959年进园的亚洲象八宝结成连理,先后繁殖了4只亚洲象,其中2个儿子宝龙(生于1976年4月25日)、跃龙(生于1980年11月5日)一直在中园展览至今。2008年,中园从海南引进了一只雌亚洲象“曼玲”,与宝龙、跃龙兄弟进行合作繁殖。

2024年7月24日19时45分,亚洲象宝龙在玩耍时摔倒,7月25日0时24分,宝龙不幸因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白犀、非洲象

1979年,广州动物园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引进了一对白犀,取名泰山、华山。妻子华山于2007年9月去世,享年34岁,丈夫泰山35岁,一直生活在广州动物园,是公园著名的老寿星。1984年11月4日,公园又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引进一对非洲象,哈华(雄性)在2008年死亡,哈威(雌性)在象山展览至今。

阿拉伯狒狒

德国法兰克福是广州的友好城市之一,1995年法兰克福市向广州市民赠送了15只阿拉伯狒狒。

黑猩猩

2002年2月1日,广州动物园通过动物交换,从捷克利贝雷茨(LIBEREC)动物园引进了黑猩猩一只(雄性),名叫大卫。2004年与黑猩猩母亲“黑女”成功孕育了女儿“盈娅”。

河马

福冈市是广州市的第一个友好城市。2003年10月1日,来自日本福冈市动物园的雄性河马憨达(英文名:kanta)落户在广州动物园。这位河马于2000年12月26日出生于日本,来到广州动物园后,与本园出生的雌性河马清清喜结连理。2009年憨达已经9岁了,它与清清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母亲了。

动物园饲养展出的各种蛇,自然成了游客喜闻乐见的动物明星。广州动物园饲养着大大小小十几种蛇,大的有40000克,小的只有100多克。而“小龙”明星中的明星非蟒莫属。蟒是世界上最大的蛇,在动物园里也最为引人关注。

科研基地

科研团队

广州动物园于2002年10月成立科研中心,配备了包括高工、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在内的技术人员,专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有微生物实验室、营养分析室、人工辅助生育研究室,以及人工孵化室、育雏室和占地60000平米的研究基地。2005年12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将科研中心改名为科技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技术工人12名。

科研成果

2002年至2013年先后有400多头(只)动物在此饲养,如金丝猴、丹顶鹤、小熊猫、金钱豹、松鼠猴、白沙长角羚和梅花鹿等在此繁衍生息。科研中心成立以来,在笼舍丰容、动物适度驯化等实用技术方面探索和推广;

2004年首次实现了小熊猫在广州地区的成功繁殖;

2005年在广州市首届留交会企业难题招贤中动物园“黑猩猩人工授精及精液保存的研究”正式立项,成为广州市参加招贤项目的13个中标项目之一;

2006年,丹顶鹤喙、趾畸形问题得以消灭;

2007年1月由广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园区完成的“华南虎营养与生殖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课题组成功攻克了黑猩猩人工授精及精液保存的所有技术障碍,保存18个月的黑猩猩精子仍保留高水平的活力。

2021年12月14日,广州动物园成功繁殖1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来熊”。

2022年10月24日,广州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这也是广州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东白眉长臂猿。

2022年6月-2023年5月,广州动物园共繁殖64种524只动物宝宝。其中包括国家1级、国家2级、CITES附录2的动物。部分为首次在广州动物园繁殖成功。

科研动态

日本、法国媒体先后来该园采访“动物与地震”科普教育系列主题活动,美国CNN在2008年6月4日向全球播放了园区华南虎保护与研究情况,芬兰“芬中友好协会”会长Ilkka Hannula先生专程于2006年来到广州动物园拍摄有关华南虎保护和研究情况,“以便回国宣传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

文化活动

2023年5月20日晚,广州科学之夜主场“元宇宙+定向越野”奇妙夜首次亮相。全市23家科普资源单位同步开辟“科学之夜”分会场,包括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园奇妙夜”。

2023年11月11日,“看见身边的鸟类邻居”2023年全民观鸟节广州站,在广州动物园开展了一场别具生面的线下打卡集章活动。活动现场共设置5个打卡点,限定鸟类印章包含了夜鹭、白鹭、领角鸮、褐翅鸦鹃、斑嘴鸭、红翅凤头鹃,白腹蓝鹟,白眉姬鹟,紫寿带,仙八色鸫10种湿地常见鸟种。据介绍,每位参加打卡集章的市民,都能在签到处领取一份《一起睇鸟——2023年全民观鸟节广州站打卡地图》,地图上不仅有打卡集章指南及集章区,还包含了《广州观鸟指南》,以及广州、中山、东莞、珠海4个城市的8个观鸟点推荐,公众可一边互动集章,一边了解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鸟类和湿地保护行动、岭南濒危物种黄胸鹀(禾花雀)保护等公益内容。

所获荣誉

广州动物园被建设部和中国动物园协会授予全国“十佳动物园”光荣称号,获得过“广东省旅游优质竞赛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名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广东省广州市政府评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023年3月,入选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基地名单。

2023年7月,获评为“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

2023年7月9日,入选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名单。

2024年5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广州市永久保护绿地名录。

参观信息

地址

广州动物园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门票信息

全票(20元)

一个成人只限免费带一名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

半票(10元)

身高1.2米—1.5米儿童,6-18周岁的青少年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广州市60-65周岁老人凭《广州市老人社会保障卡》,可购半票。

免票

6周岁以下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广州市65周岁老人凭《广州市老人社会保障卡》,残疾人、现役军人、荣誉军人、本市户籍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凭证、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免票。

开放时间

8:30—17:30

广州海洋馆表演时间

海洋剧场表演时间:平时 11:00 14:00-16:00 周末:10:30-12:30 14:00-16:00

美人鱼表演时间: 平时10:00-11:50 13:00-15:00 周末:9:50-11:30 13:20-15:00

潜水戏鱼表演时间:平时 10:10-12:00 13:10-15:10 周末:10:00-11:40 13:30-15:10

人鲨共舞表演时间:平时 10:40-12:20 13:40-15:40 周末:10:15-12:00 13:40-15:40

保育员讲解时间

【具体讲解时间以现场公布为准】

河马讲解时间:星期三、五、六,10:20-10:40、15:20-15:40;

斑马讲解时间:星期一、四、六,11:00-11:20、15:30-15:50;

犀牛讲解时间:星期二、六、日,11:00-11:20、15:30-15:50;

羚羊讲解时间:星期二、三、日,11:00-11:20、15:00-15:20;

耳廓狐讲解时间:星期一、二、日,10:30-10:50、14:30-14:50;

黑猩猩讲解时间:星期二、六、日,10:30-10:50、14:10-14:30;

狮子讲解时间:星期一、三、六,11:00-11:20、15:00-15:20;

火烈鸟讲解时间:星期五、六,10:40-11:00、14:10-14:30;

水獭讲解时间(Otter):星期六、日,10:40-11:00、15:00-15:20;

狮子讲解时间(Lion):星期六、日、一,11:00-11:20、15:00-15:20;

长臂猿讲解时间(Gibbon):星期三、六,14:30-14:50、13:00-13:20。

分时段预约

广州动物园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入园通告,通告称,从每天8:00开始(节假日预约时间视情况进行调整,以提前发布预告为准)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购票参观,每日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不超过9.99万人。

便民服务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西侧,公园办公楼首层,建成于2006年。中心内设施齐全,环境舒适,设有贵宾接待室,能为您提供优质的咨询。

轮椅、婴儿车免费租用

在广州动物园北门游客服务中心内有轮椅及婴儿车免费租借(需支付一定的押金,归还车时退还押金)。

交通信息

公交

动物园总站(正门):84、84A

动物园总站(正门公交站场):高峰快线8、高峰快线79、72、74、127、220、246、706、夜46

动物园站:大学城4线、6、11、16、65、78、85、112、192、199、201、219、236、246、290、535、547、833、862、862B、夜5、夜69、夜71

动物园南门总站:节假日专线7、137、221、287、夜71

动物园南门站:B2、B2A、B3、B3A、B3B、B3C、B10、高峰快线2、高峰快线4、高峰快线31、高峰快线37、高峰快线52、大学城4线、节假日专线2、30、133、191、209、221、233、245、256、278、280、287、301A、545、810、886、夜14、夜19、夜25、夜41、夜46、夜56、夜71、夜77、夜88、夜89、华南新城楼巴2、华南新城楼巴夜间线

地铁

广州地铁5号线动物园站)、广州地铁6号线黄花岗站

服务信息

服务设施

2006年,广州动物园创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西侧,公园办公楼首层。游客服务中心设有贵宾接待室、休息间,为游客提供了咨询、行李寄存等服务,也为游客提供了观光车、残疾人轮椅、婴幼儿手推车、雨伞以及小型工具、针线包、饮用水、常用急救药品等便民设施。广州动物园在园内的主要交叉路口都设有导游图。

志愿队伍

广州动物园是拥有志愿者人数最多、活力最强、服务内容最广泛的动物园。从2005年起成立的动物园志愿者队伍,每年吸引数百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加入到丰容设计、对外翻译、绘画、讲解、宣传等志愿服务中,每年来园服务人员超1万人次,服务时长超6万小时。

客流情况

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五一”假期),广州动物园接待市民游客人数共计346314人次。

2023年,广州动物园购票游客突破666万大关,接待游客量约900万人次,游客量创新高。据了解,2023年购票游客主要以20至39岁之间的游客为主,呈现年轻化特点。

建设规划

2024年1月2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广州动物园系列项目建设策划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提升广州动物园软硬件水平,打造集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教育、展示一体化的现代化动物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窗口、公众游览和研学胜地,为创建国家动物园奠定基础。

根据《征求意见稿》,广州动物园发展目标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城市动物园,将打造成为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休闲游憩四大职能于一体的国家动物园;具有岭南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动物园,更好承担动物园在履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的任务和职能,推动野生动物保护高质量发展。基于广州动物园发展建设背景,本项目将从特色场馆、种群保育场所、科研医疗设施、东西区连通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广州动物园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为广州动物园迈向国家动物园发展奠定基础,方案可概括为“两展馆·三中心·多展区·南北门·一连通”,即熊猫馆、穿山甲馆,繁育中心、科研中心、医疗中心,两栖爬行、水生动物、昆虫等多个展区,南、北大门以及东西区连通工程。

其中,熊猫馆以大熊猫宜居为主,以现有基底为辅,打造文化特色的活力之馆。建设内容包括改建原袋鼠馆、建设完成后增设大熊猫兽舍、室内展厅、室外运动场以及其他设施管理用房。其设计立意源自广州市花——木棉花,通过模仿生物形态化的语言,以“木棉花开”的寓意赋能建筑,提炼地域与文化特征概况。笼舍扩大完成后,进一步满足大熊猫的饲养空间,完善管理配套设施与功能,优化周边参观动线并提升游客观赏体验,极大改善大熊猫展区整体景观风貌。

穿山甲展区则位于动物园北部,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穿山甲馆,包含室内展区、后勤管理区、室外展区、景观绿化的建设,以及主题广场改造等,通过模拟穿山甲洞穴和生境,结合多样化的展示媒介,创造丰富的沉浸式参观空间。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保育研究、科普宣传穿山甲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窗口。

“三中心”包括繁育中心、动物科研中心和动物医疗中心。其中繁育中心将改造提升部分有价值的笼舍、建设大型和中小型动物笼舍、鸟类笼舍以及研学课堂、丰容工作室、科普长廊、配套设施等。

动物科研中心将建设高水平的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库、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实验室,遗传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及重要科研设施。动物医疗中心将建设动物医疗中心、动物康养中心、对外服务中心三个功能建筑。医疗中心能提供大小动物手术室、各类的生化检验室、住院治疗室、中西医药房等,并增设磁共振(MR)、CT、X光等放射影像检查室,配套档案、远程会诊、科普等功能。

考古情况

自1956年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广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1956年,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动物园发掘一座南越国时期竖穴木椁墓时,出土了一对鎏金铜女俑,同墓还出土“辛偃”玉印,考据为墓主名字,如今都保存在广州博物馆,为研究广州城区历史和岭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6年至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动物园内就发掘古墓葬23座,其中包括西汉木椁墓10座,东汉砖室墓5座,南朝砖室墓2座,唐代砖室墓6座;1997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先烈路扩建工程,在广州动物园东北区域发掘汉唐墓葬12座;2002年3月,又在广州动物园行政办公楼区域发掘南朝、唐墓3座。

2012年,广州动物园在犀牛馆进行场地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砖,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立即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砖室墓4座,其中M1出土8个生肖陶俑,分别是鼠、牛、龙、马、羊、猴、鸡、狗。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动物园麻鹰岗场馆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场馆建设范围约13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4年4月至7月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其中两汉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珠饰等各类文物196件(套),另采集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墓碑48块,其中出土的东汉带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鸡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顶珠水晶饰件及清代翠鸟银发簪,是近年考古发现的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