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

更新时间:2024-09-10 16:07

晋江市(英文名Jinjiang City),别名刺桐、瑞桐、泉安,是中国福建省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Ⅱ型大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位于北纬24°30′44″~24°54′21″,东经118°24′56″~118°41′10″之间,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千米;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千米,海域面积6345平方千米。晋江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399个行政村(社区)。截至2023年末,晋江市常住人口数208万人,所讲方言是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名称衍变

晋江市因西晋永嘉年间,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据江居住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晋江就有古闽越族人的生产、文化活动。已发现的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共四处:霞行遗址、八仙山遗址、岭山遗址、思母山遗址。

《禹贡》称闽东南沿海为扬州,晋江滨海,属杨州域。周朝初时,晋江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晋江为越国所属;后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灭越国,晋江为楚国所属。

秦朝至南北朝时期

秦统一后,全国分三十六郡,后来秦始皇又平复越王的子孙“百粤”,并增置四郡,以闽为闽中郡,晋江属之。

西汉时,越王勾践的子孙无诸,先从诸侯灭秦,又佐汉高祖灭楚,被封为闽越王。晋江属闽越王国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武帝时闽越王地险阻,即迁移其民众于江淮之间,部分逃亡不迁移的民众聚为治县,晋江属治县地。

东汉时,晋江分属南部都尉地。先属南部都尉地,南部置5县,晋江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时,晋江属吴国建安那的东安县。蜀汉后主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吴国析侯官郡置建安郡,辖东安等9县。晋代时,晋江属晋安部晋安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晋安郡领晋安县等8县。

南朝宋,属晋平郡的晋平县。泰始四年(公元468年),改晋安为晋平。齐朝时,晋平都复称为晋安郡,晋江仍属之。梁朝时,晋江分属南安郡,梁天监中,折晋安郡,置南安郡,泉州晋江属之。陈朝时,升晋安为闽州,又改为丰州,辖建安、南安二郡,晋江仍属南安郡。

隋唐朝至宋元时期

,属南安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改南安郡为南安县。大业初,改泉州为闽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闽州为建安郡,领南安等4县。晋江地属建安郡南安县。

唐初,属南安县。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晋江地属建州之南安县。武德六年复于闽县置泉州。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南安、莆田2县属泉州(今福州)。嗣圣间(公元684年),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泉州(福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属闽州都督府,为今泉州之始。晋江地属泉州之南安县。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属泉州管辖,州、县同治。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清源郡改为泉州。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福州升为威武军,泉州属之。

五代时,晋江县属清源军。五代后晋开运年间(公元944年至公元946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晋江等九县。

初,晋江属平海军,后属泉州。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改平海军为泉州,领晋江等9县。

,属泉州路。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录事司二和晋江等7县。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泉州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为泉州路。

明清时期

,属泉州府。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定为泉州府,取消录事司,属福建布政司,领晋江等7县。

,属泉州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晋江贴堂县丞移驻安海,设分县。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海人民拆毁分县衙门,分县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泉州府所领晋江等县属南路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属厦门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建制,晋江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分福建为泉海等4省和两个特别市,13日,改泉海省为兴泉省,辖晋江等12县,治设泉州。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元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4省随之取消。同年2月,晋江属福建省。7月,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同安。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10月起,晋江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5月区署由同安移驻永春,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9月迁驻晋江县城。1949年9月9日晋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设泉州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属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4月,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67年6月,由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1968年9月,属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7月,属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至1988年12月,属泉州市。1988年,划出石狮、蚶江、祥芝、永宁4个乡镇设立石狮市。1992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设市,为省直辖市,由泉州市代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30′44''~24°54’21'',东经118°24′56''~118°41′10''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和南安市接壤,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北同鲤城区丰泽区毗邻,东北与石狮相连,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千米;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千米,海域面积6345平方千米。

气候

晋江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盛行风向季节更替,季风气候显著,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暖热,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秋温高于春温。年平均气温在20~21℃,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略为递升的特点。常年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7.5~29.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1.5~12.9℃。降水量累年平均911.7~1231.0毫米,降水强度以7~8月最大,11月至翌年1月为最小。受季风影响,全年除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外,其他季节以东北风为主。夏季日照多,秋、冬日照少,累年平均日照≥6小时的日数198.4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4.4%。

地质

晋江市大地构造属“闽东滨海加里东隆起带”(或称“闽东滨海台拱”)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剧烈,断裂构造发育是晋江市最主要的构造形式,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性兼具扭性,北西向断裂多为张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自西北向东南主要的有:罗裳山一灵源山断裂(长乐一诏安断裂带主干断裂)、灵秀山断裂、深沪一金井断裂(长乐一诏安断裂带滨游所裂),北西向断裂也有明显的形迹,主要为紫山一乌石埔(亭店)断裂和社店断裂等。

晋江市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平原河谷和海湾区的第四纪覆盖层外,有侏罗系上统的火山岩系及晚侏罗系的侵入岩。所见的岩石有南园组火成岩、燕山期花岗岩、变岩类的变粒岩片岩混合岩

地形地貌

晋江市全境地形比较平缓,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部靠近泉州湾和西南部围头湾一带。丘陵则大小分布在各个地方,海拔均比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灵源山。晋江最高点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地貌成因属复式的地堑地垒构造。北东向主干断裂通过地段,地貌上表现为侵蚀一剥蚀的阶地及断块丘陵分布区。东侧的滨海断裂,东断块上升,地貌上表现为条带状低丘;西断块下降,地势较为低平,也成为条带状分布。北东向地貌条带,受活动性较大的北西向断裂的切割,在引张的应力作用下,形成断陷区,成为堆积地貌发育的空间,故较大的堆积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堑多形成平原、台地,地垒形成丘陵或残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此地势向泉州湾、台湾海峡、围头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东南海滨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以台地、平原、丘陵为主,台地占市域面积67.3%。

水文水利

河流

晋江市除晋江九十九溪、九溪外,其他26条溪河均发源于市境的丘陵、台地,河源近流短,流程5千米以上的仅9条,且自成单元向东、向南独流入海。溪河总长度为171.22千米,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主要河流有九十九溪、梧垵溪、湖漏溪、阳溪、坝头溪和加塘溪等。

晋江流经市域北部,市境内长约14千米,流域面积约70平方千米,是山美~金鸡灌区的引水河道。平均流量为163秒立方米,径流系数为68.6%。夏季水量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冬季最少。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于7~9月台风季节。

九十九溪全长49.33千米,流域面积350.8平方千米,在境内长20千米,流域面积137平方千米,是晋东平原重要的灌溉河系。年径流量为2.01亿立方米,支流有崎溪、前埔溪、塘埔溪、倒桥溪、下灶溪和紫湖溪等。

湖泊

晋江市境内有龙湖虺湖两大淡水湖。

龙湖位于龙湖镇东南,水面面积1.62平方千米,集雨面积9.6平方千米,蓄水量405万立方米,湖底高程一般为13米,岸高16~16.5米。

虺湖是晋江市第二大淡水湖,位于英林镇东部,这里也是龙湖、英林、金井三镇交界,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湖。原水面面积1.03平方千米,集雨面积36平方千米,蓄水量205万立方米。

地下水

晋江市地下水较贫乏,水质较好。除池店、陈埭等乡(镇)滨海地区矿化度大于1克/升的微咸半咸水外,其余都属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中性水。富孔隙潜水区分布于冲积海积、风积海积和河谷平原,孔隙涌水量40—100吨/日、米,为地下水丰水区。中等孔隙潜水区,分布于部分河谷平原和一级台地区,孔隙涌水量20—40吨/日、米。弱孔隙裂隙潜水区分布于一、二级台地,孔隙涌水量上部小于5吨/日、米,下部为5—25吨/日、米,系地下水缺水区。弱裂隙潜水区分布于丘陵、三级台地,孔隙涌水量0—10吨/日、米,系地下水严重缺水区。晋江市地下水在池店、陈埭、蚶江至深沪湾一带及滨海平原,水位埋深为0.3—2.2米,属中等丰水区;台地、丘陵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4米,最深达6.5米,属缺水区。

截至2022年,晋江市共有28座水库、62座山塘、12座水闸、22条海堤,其中包含有6座小(一)型水闸,7座小(一)型水库,18座小(2)型水库,3条3级海堤,19条4级海堤。2023年,晋江市规划水利建设项目31个,共申报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3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2.6672亿元。其中,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总投资约31.3亿元、总工期41个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湖库连通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两大部分,其中,湖库连通工程,输水设计流量为6.8立方米/秒,线路总长53千米,计划从晋江引水第二通道引水,起点为紫帽泵站,沿线途经10个镇街,连通新安、东山、溪边、草洪塘和龙湖等“四库一湖”;水源地保护工程,包括东山水库、溪边水库、草洪塘水库和龙湖等水源地保护工程。

土壤

晋江市土壤分为6个土类、14个亚类、27个土属、57个土种。砖红壤性红壤分布面积最大,遍布于全县丘陵、台地。红壤土类分布于紫帽山及高丘地带,常见为酸性岩红壤。潮土多分布于溪河两岸及河汊发育的平原地带,是由冲积物发育而成的土类。风沙土俗称“赤沙土”,分布于滨海地区,是非地带性的隐域型土壤。盐土分布于滨海潮间带及局部滨海平原地区。水稻土分布面积仅次于砖红壤性红壤,是境内最主要的农业土壤,多发育于冲积、海积以及坡积、残积地区。海拔50米以下为水稻土、潮土、风沙土、咸土。海拔400米以下为侵蚀赤红壤、粗骨性赤红壤、薄赤沙土等,海拔400米以上为酸性岩红壤。

自然灾害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是最主要的海洋灾害。除此之外晋江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春寒、霜和霜冻等。

2016年9月,台风“鲇鱼”过境,晋江市紧急转移安置16828人,直接经济损失661.7万元,农作物受灾286.3公顷,成灾172.2公顷,绝收14.9公顷。

2018年,晋江市暴雨造成经济损失631.82万元。

2022年6月1日-9月14日,晋江气温高于35℃的高温日数有25天,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达68天,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晋江市境内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2亿立方米,2022年地表水资源量2.6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742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全市水资源总量2.87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38立方米,仅占泉州的14%,属于绝对贫水区,只能依靠外引晋江客水来弥补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需要。2022年度晋江市共用水4.55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0.94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09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80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71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晋江市2022年度国土调查总面积110.11万亩,湿地面积10.57万亩,耕地面积19.08万亩,园地面积1.80万亩,林地面积10.91万亩,草地面积2.9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9.6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66万亩,水工建筑用地面积0.27万亩,水域面积5.26万亩,其他土地面积2.94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晋江市境内已发现矿产12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10种。优势矿产主要是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材、玻璃用砂和铸型用砂四种。其中深沪镇有一探明石英砂矿区(1986~1988年勘探),位于深沪湾海积一级阶地,为一大型优质玻璃砂型砂矿床、石英砂总储量7534万吨(其中:玻璃砂储量1671万吨、型砂5863万吨),分布面积6.51平方千米。另外,晋江市花岗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永和、东石、英林、龙湖、金井等镇。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石材。石材荒料的主要品种有巴厝白(G3503)、清透白(G3515)、陈山白(G3532)、内厝白(G3533)、东石白(G3540)等5个品种,其中巴厝白、内厝白花岗石1998年被评为“中国名特石材品种”。

生物资源

晋江市植物群落主要有青岗栎林,马尾松林、胡枝子灌丛和桃金娘灌丛等,其垂直分异和地域差异颇有规律。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相思树、木麻贳、柠檬桉、大叶桉、藤枝竹、赤竹、杉、银合欢金合欢、大叶合欢、天竺桂、女贞、苦,棕树和行道树的风凰木,银桦等。灌木主要有:茶树、桃金娘、车桑子、南岭花、黑面神、山芝麻、菝、胡枝子、野牡丹、牡荆、盐肤木、石斑木、鸟不踏,两面针、金缨子,黄栀子,乌饭和黄端木等,主要分布于丘陵台地区,草本植被包括荒山草坡植被和沙生植被。主要有:野枯草、细毛鸭嘴草、芒箕骨、犁头草、节节草、月儿草、虎尾草、五节芒、囟地菊、老鼠刺、鸡眼草、叶下珠、早莲、沙草、铺地黍和海蔓荆等。

晋江市野生动物哺乳类中,曾有虎、豹、狼、狸、水獭、黄鼬、猕猴等。爬行类有:锦蛇、青竹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两栖类有:棘胸蛙、虎纹蛙、泽蛙和金线蛙、乌龟和甲鱼等。鸟类主要有:鹧鸪、环颈雉、环鸡雉、老鹰、麻雀,还有布谷、信鸟、画眉、百舌、莺、鸯、相思鸟、杜鹃、白头翁和猫头鹰等。家畜类以猪、牛、羊为多。家禽类主要有鸡、鸭、鹅、火鸡和免等。

晋江市有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位于深沪半岛和石狮永宁海岸环抱的海湾——深沪湾,是国家级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1995年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7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2平方千米,陆域面积5平方千米,保护区以保护海底古森林遗迹为核心,包括海湾内的牡蛎礁和海岸自然地质地貌、名胜古迹、防风林带以及石圳海岸海蚀变质岩自然剖面,海底古森林遗迹以裸子植物油杉为主,夹有皂荚树、桑树、南亚松等多个属种。

海洋资源

晋江市海岸线长121千米,有滩涂面积0.7万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16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0.2万公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洋捕捞的主要渔获种类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带鱼鲨鱼海鳗等。浅海滩涂和陆上工厂化养殖的主要贝藻类有牡蛎缢蛏花蛤等。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鲤鱼等20多种。海珍品有大黄鱼石斑鱼西施舌等十多种。仅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78科240种。其中海水鱼类215种,淡水鱼类25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晋江市下辖6个街道、13个镇。市人民政府驻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世纪大道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晋江市常住人口数为2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2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71‰,死亡率为6.40‰,自然增长率为0.31‰。2023年末户籍人口数中男性64.00万人,占50.7%,女性62.29万人,占49.3%,男女性别比例为102.8:100。泉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在全市总人口中,0~15岁人口占比18.33%,16~59岁人口占比71.5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1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6.69%。

民族

截至2022年9月,晋江市民族成份有51个,有回族畲族等。截至2022年,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55万人,有12个民族行政村、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晋江市是福建省回族较集中的地区,聚居在陈埭镇的四境、岸兜、花厅口、溪边、江头、坪头、西坂等7个回族行政村。畲族自明朝期间入迁,主要居住在霞美村。

语言

晋江方言直接来源于中原古汉语,是泉州方言,属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晋江方言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文白读系统,其文读音的作用实际上与早先官场中通用的官话密切相关。晋江方言按其内部语音差异,可分为东片、西片两个小区。市的安海、内坑、东石属西片口音,其余乡镇为东片口音。晋江方言有声母14个,有韵母80个,单字调六个,有轻声现象。

宗教信仰

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晋江最早的道教观白云庙建立,道教分灵宝、三元、天师等教派,同时期,佛教也随中原文化南进开始传入泉州。唐至五代,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商人传入晋江。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厦门英国长老公会牧师杜嘉德乘福音船到安海传教,基督教传入。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在晋江县城内建立刺桐主教区,天主教传入。截至2022年9月,晋江市有四大宗教团体(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两会”),登记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有108处,备案登记的教职人员310人。其中,佛教备案登记的教职人员228人;道教备案登记的教职人员37人;伊斯兰教备案登记的教职人员1人(专职阿訇);基督教备案登记的教职人员44人。

经济

综述

晋江市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锻造发展新优势。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培育出51家上市企业、5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7家。晋江市经济总量长期占泉州市的1/4,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首位;在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也一直位居前列。围绕上市头部企业,晋江市形成了超2000亿的鞋服产业集群、超千亿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建材两个超500亿产业集群。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159家。

2023年,晋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3.50亿元,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95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0.7%,第二产业为58.5%,第三产业为4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863元,比上年增长6.2%。

第一产业

晋江市形成了红色胡萝卜、蓝色鲍鱼、绿色辣椒、黄色花生、紫色紫菜等“五色农业”发展新格局,晋江胡萝卜、衙口花生、晋江紫菜和安海土笋冻陆续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截至2023年6月,晋江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42家51个产品,有效绿色食品认证数达7家38个产品。

2023年,晋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1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47万亩,食用菌产量9577吨,水果产量4930吨,晋江市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渔业经济在晋江市第一产业中占重要地位,2023年晋江市渔业产值34.15亿元,水产品产量24.60吨。

第二产业

2023年,晋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排名泉州第一。晋江市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34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四个产业集群全年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医疗健康产业增长26.4%,食品产业增长16.1%,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5.5%,纺织产业增长10.4%。

2023年,晋江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67亿元。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分行业情况看,晋江市的鞋服产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从“晋江造”到“晋江智造”,引进国家级纺织鞋服大数据中心,落地5家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90%以上企业实现“触网”。在科技创新方面,中科院、中纺院等9家国字号科研平台落地,进口时尚的创新设计孵化中心正在建设,鞋服产业下降0.1%;纺织业是福建省晋江市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传统制造产业,已形成化纤、纺纱、织布、染整、成品为一体的产业链,2023年纺织产业增长10.4%;食品公司主要有盼盼、雅客、力诚、喜多多、爱乡亲、蜡笔小新、奇峰、好来屋、泉利堂等企业,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6.1%;另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降0.8%,建材产业增长8.0%。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39亿元。

第三产业

2023年,晋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71.95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1%。

一是商贸业贡献超五成。批发零售业方面,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9.8%,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50.1%。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以餐饮、出行、娱乐为主的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全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2.95亿元。

二是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

三是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上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5.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4.4%,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0%,航空旅客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81.3%、13.9%。

经济功能区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118号,于2000年动工建设,2003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制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纸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及光电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2020年,开发区建成区规模以上企业共199家,产值突破千亿,现有上市、场外挂牌及上市后备企业4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科技小巨人21家。

重要企业

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前蔡业工业区10号,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紫菜、海苔、橄榄菜、调味品、冻干等农业绿色食品深加工的大型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有紫菜、海苔、酱菜、橄榄菜、调味品、笋丝、冻干等。产品销往中国31个省市,建立2000多个网络经销点。截至2019年,拥有员工1000名,占地面积150亩,有现代化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十几条现代化生产线,3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五里工业园区,成立于2000年。公司经过发展成为晋江民营经济的代表型企业。主要生产果冻、布丁、糖果、饮料、休闲熟食、速食等休闲食品,产品有6大系列300多个品种,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非洲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晋江市有普通中学56所,中职学校4所,完全小学261所(未包含14个分校区,7所一贯制学校统计在中学中),幼儿园361所(未包含19个分园区,其中公办100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辅读班12个。全市中学专任教师7728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945人,小学专任教师1080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211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59人。

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80059人,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75.7%。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3473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37.1%。市特教学校学生533人;12个特教辅读班、学生92人,全市随班就读学生386人,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医疗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06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3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7家,其他镇卫生院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经济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第三医院1家,市疾控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卫生进修学校1家,急救中心1家,市口腔医院1家。民营医疗机构55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9家,村卫生所512家。编制床位5488张,实有床位7778张。各类卫技人员94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49人,注册护士3676人,药剂师495人,技师(含检验人员)564人,卫生监督员4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14人。

媒体

截至2018年,晋江市已构建起晋江经济报、晋江广播电视台、晋江新闻网、微博、微信、掌上晋江APP、《晋江商人》杂志、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晋江乡讯》的全媒体宣传格局,由晋江市委宣传部直接管理、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并在晋江经济报社、晋江广播电视台设立两个分中心。

科技

2023年,晋江市专利授权量12616件,其中,发明专利81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6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11件。截至2023年,晋江市高新技术企业8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94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80家,省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泉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1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泉州市级众创空间10家、泉州市级星创天地7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2023年,晋江市企事业单位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文化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机构2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乡镇文化站19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848场,观众30.6万人次(木偶496场,观众13万人次;高甲352场,观众17.6万人次);图书馆藏书总量256.07万册,电子图书97.89万册,总流通人数913200人次,书刊外借册次1636500册次。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影院16家,银幕100块,全年观影人数214.38万人次,电影票房78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76.4%。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5.7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100%。

截至2023年9月,晋江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179个点)。其中,世界遗产点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1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5处(31个点),还有泉州市级文保单位129处(135个点)。

晋江市博物馆位于晋江市世纪大道382号,创建于1986年,2002年10月新馆开放,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福建省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首批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晋江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建筑4层,有馆藏珍贵文物988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0件,主要包括宋绞胎弥勒造像、“明教会”黑釉碗、唐越窑青釉刻花盒等文物。

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七匹狼工业园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省级观光工厂。博物馆共六层,外型由混泥土与塑钢玻璃巧妙结合呈方形,各角度均有七匹狼幸运数“7”的造型,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收藏有晚清、民国时期和近现代男士的服饰及各种生活用品、时尚生活单品等,馆内共有一千多件展品。

体育

截至2023年,晋江市体育场地面积673.8万平方米,各类体育场地516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5平方米,有体育社会组织138个,社会指导员5131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97.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2.3%。林超攀、陈情缘、黄芊芊、陈芳佳等4名运动员参加杭州亚运会8个项目的比赛,共收获5金2银1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林超攀获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团体银牌;陈情缘获亚洲击剑锦标赛1金1银;吴彬彬获亚洲U18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冠军和100米栏冠军,并均创造新的赛会纪录;吴书姗获世界青年射击锦标赛女子25米标准手枪个人冠军;柯东耀获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体育舞蹈项目(霹雳舞)比赛男女混双金牌及男子单人银牌;杨靖雯获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丙B组冠军等。802名运动员参加泉州市运会青少年组比赛,蝉联总分和总金牌数双第一,创造晋江市参加市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2023年,分别向省、泉州体训学校输送12人、57人,高考少体校运动员被北京体育大学、山西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录取27人。2023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3%。2023年成功举办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东南赛区、晋江马拉松、晋江国际男篮精英赛、2023NEST全国电子体育大赛等国际性、全国性、省级赛事36个。

环保

2023年,晋江市共审核出具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确认意见91份;共36家企业通过市场完成98笔排污权交易,交易总额约为297万元;共受理审批环评82件,其中:报告书10件、报告表72件;共核发全国版排污许可证598份,办理夜午间作业施工许可申请130份。

2023年,晋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6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5%,PM2.5年均值为17ug/m3。市区绿化覆盖率44.04%,城乡绿地率40.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晋江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0.14万人、41.62万人、23.65万人、25.02万人、22.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时参保人数627705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紧跟市重点项目建设,即征即保,新增参保8431人,累计169592人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207元,65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217元,被征地人员养老险养老金300元,养老补助金140元。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十八连调”,人均月养老金达2605.94元,2023年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05.72元。

截至2023年,晋江市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共80700户次138978人次,年发保障金10991.2万元。城乡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900元,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按护理需求为每人每月1366元、1660元、2150元,对机构集中供养的,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分散供养的150%。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0元,参保人数99.60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长期护理保险人均筹资标准90元,参保人数32.99万人。全年新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18家,现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302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323家,实现医保“村村通”。

交通

综述

晋江市立足城市发展特点,注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融合和立体衔接,围绕动车站建成快速疏解公路,围绕机场建成机场连接线,围绕港口建成横九线,逐步把综合运输建设推到前端。截至2022年9月,晋江市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对台直航骨干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深沪码头、对台贸易码头围头码头、福厦高铁(晋江客货运站)、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福厦高速、晋长高速公路、324国道等海陆空交通体系。

公路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公路通车里程2484.58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9.173千米(互通出入口7个)、国省道117.218千米、县道167.053千米、乡道835.382千米、村道892.927千米,未定级公路392.829千米。按公路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79.173千米、一级公路64.017千米、二级公路472.908千米、三级公路174.71千米、四级公路1591.15千米、等外公路102.624千米,等级道路达95.87%;陆域公路网密度为382.8千米/百平方千米,是中国公路密度网平均水平的6.9倍,位居中国前列。

晋江市境内有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位于福厦高铁晋江站物流区内的晋江国际陆地港,截至2022年8月,是中国国内第二大陆地港。2021年度,晋江国际陆地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30万TEU(标准箱),贸易额50亿美元;跨境服务口岸累计报关单量1262.75万件。

铁路

2010年,晋江市动车站开通;2023年,福厦高铁泉州南站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8月,晋江市城际轨道R1线的工作有序推进,铁路营运里程达18千米,在建里程26千米。

泉州南站位于晋江市永和镇坂头村,站房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3台7线,按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设计,于2023年开通运营。泉州南站为线侧下式站房,采用“下进下出”进出站流线模式,即由地道进、出站。包含主站房、客运系统机房及车站办公用房等空间。

航空

晋江市逐步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航线遍布中国国内各大中城市、港澳台,以及新马泰、日韩等。随着晋江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完工,其停机位从15个增至34个,同时新一轮的扩容改造工程启动;晋江国际机场被列入国家首批实施“一带一路”沿线人员出入境便利安排口岸。截至2023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开通国内航线100条,全年完成航班起降5.36万架次,增长51.4%;实现旅客吞吐量672.38万人次,增长81.32%;货邮吞吐量6.43万吨,增长13.9%。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和平中路东侧,是福建省三大国际机场之一。机场始建于1955年8月,为军用机场。1993年12月,由泉州市政府及晋江等所辖市、区、县政府共同筹集资金对晋江机场进行扩建,1996年12月12月正式通航。2012年11月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4月被国家移民管理局列入国家首批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员出入境便利安排口岸。机场飞行区等级4D级,停机坪面积16.9万平方米,跑道2600米,候机楼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34个停机位、13个登机廊桥。截至2024年4月,37家航空公司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运营,通航国内外航点80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国内航点69个和马尼拉、吉隆坡等国际(地区)航点11个;泉州-杭州、无锡、深圳、哥打基纳巴卢等国内外货运航线7条。

水运

晋江市有深沪、围头、东石、安平四个港区。围头港、深沪港由渔港、码头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航线覆盖国内各大口岸、东南亚。截至2022年8月,生产性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个,设计年通过能力约634万吨。截至2023年底,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7.14万吨,下降58.4%;集装箱吞吐量22.24万标箱,下降15.3%。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公交线路总数63条,线路总长度1248.19千米,12座公交首末站、12座综合枢纽站、21座公交充电站、1945个公交站点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枢纽站与普通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做到“零距离”换乘。全市拥有公交运营车辆531辆,公交驾驶员454人,公交线路63条,公交站点1958个,公交首末站12个,公交枢纽站12个。

人文

综述

晋江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

饮食

古早味美食是晋江人日常的饮食习惯。晋江市小吃大多就地取材,以芋、花生、糯米、面粉、地瓜粉等为主,兼有蛋与肉类,海鲜为原材料的小吃颇多。因节俗而创制是晋江市小吃一个重要特色,如冬至米丸、端午烧肉粽、清明润饼菜、元宵上元丸、年兜芋丸与菜包粿。还有季节性小吃(现四季皆有),如夏秋石花糕、深冬土笋冻、冬春蚝仔煎;婚丧喜庆祭祀专用,如尚包、煎粿、麻枣、食珍糕、绿豆饼;另有若干创意小吃,如甜油嗲、虎咬草等。

面线颜色洁白,细腻适口,煮食方便,有面线糊、卤面线、炒面线等多种做法。2016年入选晋江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湖肉粕由多道手工制作技艺完成,闻之舌尖生津,尝之唇齿留香。2016年入选晋江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虎咬草”烧饼,是晋江市著名的甜品小吃,不但有南、北地域的技艺特征,还具有历史价值和饮食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虎咬草”烧饼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09年虎咬草烧饼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名小吃”荣誉、“福建名小吃”等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2013年6月“虎咬草”烧饼入选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习俗

晋江市有修谱礼俗、送王船、顺正王信俗、永和山前火把节、安海水上“掠鸭”、型厝香龙等民俗及传统节庆活动。

晋江修谱礼俗作为与正史及方志互为表里的典籍,以血缘姓氏为脉络,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继于民国,复与当代。宋代以前的修谱,多限于官修,民间不允许修谱。明清时期,晋江的族群普遍形成,族谱的内容,包含图、牒、传、赞等。其中图与牒是最主要的,且必须具备的。族谱依据编修的形式,有“木本”与“水源”等两种体例。晋江在修谱过程中,渐暂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并传承。其依次为启动、诹吉、开笔、合谱、点谱、告祖、领谱等形式。

水上“掠鸭”,又称“水上捉鸭”,是流传于安海古镇的端午节水上竞技运动,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相传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史俗演变而来的,考验参与者的体力、毅力和技巧,很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组织者在安平桥墩或船上横架一根长度大约4米的竹竿或杉木,竹竿离水面大约3米高,末端悬挂一个内放白鸭的笼子,竹竿上涂抹油脂以增加难度。比赛开始时,参赛者在众人的鼓劲声中,小心翼翼地赤足踏过圆滑的竹竿,谁能够走到尽头并探笼取鸭,即挑战胜利,其所获鸭子便作为奖品。此活动考验参与者的水性和平衡力,集健身、冒险与娱乐为一体,备受人们喜爱。

元宵节舞香龙是晋江市东石镇型厝村的年例习俗,自北宋时期,每年上元节以香龙巡境镇邪的习俗。用一条23米左右的粗麻绳做龙骨,外裹稻草做龙身,每两米做一节,捆绑一支垂直的木棍做提把,整条龙共11节,分别由11个青壮年擎举,届时用点燃的贡香均匀地插满龙身,像鳞甲光彩闪耀,烟气腾腾,前面有插满贡香的龙球引领,后面则舞动香龙,环绕村庄,一路表演造龙塔、翻身、龙念珠、龙扣尾种种动作,配上锣鼓声、鞭炮声,加上烧火把、抬火鼎、抬神轿,提酒盏灯的人群,场面热烈壮观。行程结束后,香龙拆散焚化,越年重扎。

艺术

2003年3月,晋江市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2008年、2011年、2014年三度荣膺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荣誉称号。晋江文化部门每年为剧团提供20部以上的演出剧本(含曲谱),建立“民间剧团剧目档案库”,收藏了近千部剧本;出版《晋江民间戏曲漫录》《晋江民间戏曲寻韵》《晋江南派掌中木偶谭概》《名丑生涯》《晋江名伶外传》《晋江戏剧60年》《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等书籍,多次承办省民间剧团研究会工作研讨会、召开剧目创作研讨会等。

晋江属古闽越地,营建民居建筑多承袭汉人的中原传统,又受闽越人海洋文化的影响,根据气候特点、自然地理环境与风俗习惯,创造区域性与多样性特色的民居。晋江传统古民居有“出砖入石”的“皇宫起”大厝、牡蛎壳装饰外墙的贝饰民居“蚵壳厝”、花岗石砌成的石构厝、也有夯土与土坯筑就的“土挡撞房”与“土结厝”等多种类型。

地区象征

2014年2月28日,经过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晋江市市树为菩提树,这也与古时俗称晋江为“泉南佛国”相辉映;市花为白兰花。

传统村落

晋江市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梧林村、灵水村、福林村、南浔村、福全村、塘东村、围头村、瑶前村、檗谷村。

安海镇瑶前村位于晋江市安海镇东南方,距镇区约6.1千米,截至2020年,村域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数1540人,有颜、姚、许三姓。瑶前村拥有三大主题公园、古民居群、清源洞仙祖宫、保生大帝宫、夫人妈宫、观音宫等场所,元宵、端午、南音、猜灯谜、嗦啰嗹、水上抓鸭、中秋博饼、烧灯塔等传统名俗活动,生态有机农业等特色农村项目。瑶前村先后荣获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村、福建省传统村落、第五批泉州市“美丽乡村“、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泉州市“2015年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居”、泉州市“2016年度市级森林生态文化示范点”、“首批晋江市最美乡村”、晋江市平安先行村等一系列荣誉。

塘东村隶属晋江市金井镇,位于围头半岛西南隅,三山环绕,两面临海。塘东村有700多年的村史,保留着传统闽南古大厝、南洋番仔楼、中西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古洋楼等共140余幢,有“中国传统村落”的美誉。塘东村景点中东蔡家庙、“进士第”、旅菲侨领蔡本油故居及千年古刹“西资岩石佛寺”扬名海内外。“海天留片石,儒佛共名山。”西资岩摩崖石刻“西方三圣”大石佛被誉为福建规模最大的唐代佛教艺术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三千米长的沙堤,与金门岛隔海相望。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1月,晋江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9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月,晋江市有1万多件可移动文物,以及包括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送王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在内的60个各级非遗名录项目。

南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之称。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不断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带入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南音演唱形式主要为“丝竹相和,执拍者歌”,在室内为琵琶、三弦居右,洞箫、二弦居左,唱者执拍板居中。在室外,同样是唱者执执拍板居中,而琵琶、三弦居左,洞箫、二弦居右。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份(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现存的曲目尚有两千多首,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晋江是历代泉州首邑,也泉州南音的重要流播地,活态传承成效显著。

福船为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以其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以及七星伴月“保寿孔”、水密舱装置、铁钉钉合和桐油灰塞缝、“十二生肖”暗示标记等技艺有别于其它船型。晋江地处福建沿海,港口众多,渔业和航海业发达,深沪镇的木帆船制造是福建海船制造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木帆船的建造过程中包括船型设计、选料、制造工艺等基本内容。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中国于唐代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衙口花生是晋江龙湖乡衙口特产。它选用良种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壳内花纹自然清晰。收获时选其饱满果荚,洗净后加适量水和食盐蒸煮,炉火需既猛又纯,熟透后在艳阳下翻晒至干。 衙口花生仁香酥,咸淡相宜,味道可口,百食不厌,产品大量外销。

晋江是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也是中国冬种胡萝卜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种植面积近6万亩,年产量超42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晋江胡萝卜”于2018年认定为福建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获评“泉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福建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全年共接待游客超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90亿元。

重要景点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坐落在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由唐朝年间的蔡氏五兄弟在这里开设5家店铺供过往的行人食宿,于是便有了五店市之称。旅游区占地面积126亩,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130幢,其中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81栋,是晋江市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传承了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色民俗等优良文化,是闽南地区成片开发、规模最大的红砖古厝建筑群,被誉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

紫帽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泉州市晋江紫帽镇内,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范围包括紫帽山主体和紫星村,总面积11.68平方千米,属于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紫帽山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古称对山,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517.8米,截至2020年12月,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18方。紫帽山主山有左右两高峰,右峰为凌霄峰,峰之绝顶有座石塔,因峰名而叫凌霄塔。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

深沪湾海底森林位于福建晋江,截至2023年2月,是中国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有7000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和有9000—25000年历史的古牡蛎礁遗迹。1991年,深沪湾海底古森林被确认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