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盛

更新时间:2024-05-27 11:19

梁华盛(1904—1999),广东高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学生中第一位省主席。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历次战役,193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抗战初期任第190师师长和第10军军长,1940年10月14日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10日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1948年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沈阳防守司令官,1949年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赴台湾

生平年表

梁华盛,广东茂名高州人,国立高级茂名中学,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

1925年起在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排连营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30年任第二师第二旅副旅长兼第四团团长。

1932年任第八十三师二四七旅少将旅长。

1933年9月升任第九十二师中将师长,后调任蒋介石侍从室中将参谋。

1945年4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11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预备第四师、第一九0师师长。

1939年初任第十军军长。

1940年冬任四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中央训练团大队长。

1944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教育长。

1945年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

先后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武汉会战、远征印缅抗战诸役。

1946年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兼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任东北吉东兵团司令官。

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长春绥靖公署主任、沈阳防守司令。

同年冬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赴台湾。

1996年春以92岁高龄为《黄埔军校将帅录》题词。

早年经历

梁华盛,1903年生,广东省高州县泗水镇里道坑村人。其父梁海珊,母赖氏,梁华盛兄妹3人,他为长子,其弟梁尧盛,妹梁丽华。梁华盛早年曾在广东省立高州中学读初中一年级,后入茂名中学学习并毕业于此。1923年,梁氏又赴广州求学。1924年5月,梁华盛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1924年11月,梁华盛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被分配在军校教导团任职。随后参加东征、北伐诸役,历任排、连、营长。在东征、北伐的战斗中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后积功升至团长。

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时,梁华盛任胡宗南第一师黄杰第二旅副旅长兼第四团团长,部署在陇海路一带,对阎、冯两军主力作战。蒋军攻下归德后,推进到民权等地。7月11日夜,晋军孙楚指挥3个团向蒋庄、贾窑猛攻,突破蒋军防线,情况危急。梁华盛所在第二旅奉命增援,梁氏率第四团火速向李坎集等地疾进,经过激烈战斗,晋军被击败,李坎集车站及其南北阵地收复,蒋军局势转危为安。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进攻热河、察哈尔,并向北平推进。梁华盛时任刘戡八十三师二四七旅旅长,驻扎在湖北孝感一带。2月下旬,随八十三师集中汉口,3月上旬开赴洛阳,3月20日前后抵达北平附近,3月25日集中在密云,参加长城抗战。梁华盛所在的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二师统归徐庭瑶指挥,协同作战。中国军队自古北口失守后,设防南天门,采取轮番防守的办法,最初是关麟征第二十五师,接着黄杰的第二师顶上去,梁华盛所在的八十三师于4月25日夜间接替南天门阵地的防守任务。南天门失守后,又退守石匣镇、密云等地,节节抵抗,节节撤退,各团伤亡很大。日军伤亡之大亦为“九一八”以来之少有。5月17日,梁氏所在八十三师奉命担任北平城防。

塘沽协定签字后,梁华盛奉命调回江西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红军的反共内战。到江西后,梁华盛升任第九十二师师长,隶属北路军第一路军第二纵队,归部子举指挥。1934年年初,又隶属北路军第六路军第七纵队,归吴奇伟指挥。4月,随吴奇伟纵队向江西龙岗推进,5月1日,夺取龙岗。6月初,进犯笔架山和银龙下,与红三军团在此激战。8、9月,进攻雄岭下、天子嵊等地,与红二十三师激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被迫撤离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4年11月下旬到12月初,梁华盛率九十二师随薛岳尾追红军,在湘江以东沿湘桂公路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935年1月,红军主力击败黔军渡过乌江解放遵义。梁华盛率部随薛岳奉蒋介石之命,不顾王家烈是否愿意,以急行军长驱进占贵阳。之后,梁部在吴奇伟督率下,数渡乌江,追击红军。5月,红军由云南渡金沙江北上,梁氏奉命回驻贵阳。嗣后调任蒋介石的中将侍从参谋。1936年,梁华盛又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三期深造,于1937年8、9月间毕业。

参加抗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于9月间下令成立10个预备师。当时梁华盛刚从陆军大学毕业,立即由统帅部派遣,担任预备第四师师长,在衡阳成军。下辖3个团,团长为粤籍的朱岳、湘籍的何恃气、鄂籍的陈士章,均为黄埔军校第四、五期毕业生,全师士兵都是三湖两广健儿。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于1938年1月,以整备成绩优良而奉令改番号为一九O师,下辖一一O九、一一一〇、一一一一三个团。一九〇师不论官兵,衣袖上都绣织有“忠勇”两字,号称“忠勇师”。

1937年冬,日军攻陷上海、南京后,以其溯长江而上,企图深入武汉。国民党军沿江布设防线,1938年春,梁氏奉令率领一九O师北上增援,由衡阳出发,经珠江、平江、武陵、修水,抵达江西分宜待命。梁氏训令所部沿途不得扰民,待命期间适逢谷熟,曾令各团官兵协助农民收割。5、6月间,日军攻陷安庆、马当、湖口等地,九江告急。一九〇师星夜经德安开拔至庐山海会寺,归王敬久的第二十五军指挥。接着沿德星公路北上,抵达高陇陈村布防。布防期间,梁氏时常赴前线巡视防务,并以“忠勇师”期许官兵,鼓舞士气。

姑塘是鄱阳湖北端西侧的一个重要据点,扼德星公路南下孔道。7月25日,日军以波田海军陆战支队,自鄱阳湖用登陆艇,向据守姑塘的梁华盛一九○师朱岳团正面抢滩登陆,守军引爆水雷,炸得日军人仰艇翻。中午敌人又二次登陆,守军凭借阵地沉着应战,并扑出阵地反击,迫使敌人乘快艇逃窜。7月26日,日军调来大批舰艇炮击守军阵地,并配以飞机投弹扫射,双方展开激战,几经肉搏,我军仍固守阵地。27日晨,日军又集结了更多舰艇和骑兵,向我阵地疯狂进攻,我军两翼同时出击与敌进行白刃搏斗。经数日激战,阻敌目的已达,且我军伤亡累累,梁华盛遂下令撤退姑塘、隘口之战后,梁部朱、陈两团伤亡均已过半,一九〇师乃奉令将防务交友军接守,全师回田家镇整补。由后方拨来大批四川健儿,经训练后,一九O师又成为一完整无缺的战斗师。

7月下旬,日军攻陷九江后,分别攻击南浔铁路及德星公路正面。8月中旬,梁氏奉令率部再次开赴陈村,布防东、西孤岭。该地扼守德星公路两侧,是两座孤立的山峰,易守难攻。梁师有了姑塘的作战经验,研究出一套“阵地战中的运动战”战术,为防备敌人的轮番轰炸,在主阵地后构筑了掩蔽阵地。8月12日,敌重炮、飞机轮番轰炸后,步、骑兵向我猛扑,我军从掩蔽阵地迅速出击,占领主阵地,组成交叉火网,日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激战竟日,我主阵地坚守如故。8月13日,日军施放芥子毒气,我官兵呼吸困难,各人自喝尿水才减轻了中毒现象。激战中,敌人约一个骑兵中队突破东西孤岭公路线,直奔一九O师师部,梁华盛亲率官兵予以迎头痛击,打退敌人,并缴获军马90余匹,俘敌15名。14日之后,日军大量增援,大投毒气弹,并分兵围攻,一九〇师处于腹背受敌之境,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在梁华盛指挥下,一九O师固守东、西孤岭达七昼夜,达到阻滞敌人的目的。日军此番进攻,伤亡亦很惨重,以致战时东京电台著名的心战广播员一东京玫瑰曾播称:日军自入中国以来,遭两个最顽固的部队抵抗,一是宋哲元的大刀队,其次是一九O师这支“忠勇师”。

1939年春,梁华盛升任第十军军长,一九O师也归属第十军。1940年冬,梁华盛奉命任张发奎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负责部队政治训练工作。

1941年,其父梁海珊病逝,他回乡守制。其间,梁氏为纪念父亲而在高州城创办了私立海珊中学,并自任校董事长。该校于1941年秋开始招生,校址借用观山寺部分地方。1942年夏,梁氏为扩大校园,培育更多的人才,动用一个工兵营在高州鉴水之滨金钱岭脚下的西江坡披荆斩棘整理成校址雏形,后再由学生劳动建校,用茅棚作瓦,竹笪为墙,建起了课堂、办公室、宿舍、食堂、操场等。梁氏对该校很重视,每次回高州,均抽时间向学生讲话,还亲自为学生制定了“十要”和“十不准”作为准则,甚至到他后来在东北时,还万里迢迢写了《致全体同学一封信》寄回学校。

1943年春,梁华盛调任霍揆章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下辖五十三、五十四两军,驻守滇西。1944年又兼任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干训团设在昆明北校场营房里,先后举办过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战术等训练班,主要训练部队副团长以下营连排级干部,先后达1万余人,为滇西反攻、中印公路之打通、湘桂反攻等战役的取胜训练了干部。1944年冬,梁华盛又调任杜聿明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驻云南昆明。

败逃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国帮助下,大量运兵东北,并于9月初成立东北行营,任命熊式辉为主任。10月,又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10月26日,任命杜聿明为司令长官,梁华盛为副司令长官。梁氏于任命发表后未立即赴东北,而是回高州省亲。直到1946年2月下旬杜聿明因病住院,梁华盛才由广东赶往北平看望杜,同时也有代理司令长官职务之意。杜原不打算将东北托付与梁,就对梁说:蒋介石已令郑洞国代理长官职务,一切到锦州后同郑研究办理。梁华盛随即前往锦州。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为扩大占领区,抢占重要城市,在进驻沈阳后继续推进,相继占领抚顺、铁岭、辽阳等地。蒋介石还下令在4月2日前占领四平街。东北行营严令梁华盛到铁岭设指挥所,督率新一军和第七十一军向四平街急进。梁沿中长路正面指挥新一军数次由昌图北犯,均遭到解放军猛烈的反击,打得新一军垂头丧气。当时在前方指挥的梁华盛向熊式辉求援甚急,熊认为梁太沉不住气,就派郑洞国到前方指挥,把梁调回沈阳。

1946年5月,梁华盛随新一军进入长春,成立省训团,训练干部和学校校长、教师、乡长等人员。6月2日,梁氏代理吉林省政府主席,10月1日,任吉林省政府主席,驻守永吉(今吉林市)。其间兼任吉东兵团司令官,顽抗于吉东地区。当时永吉附近的小丰满水电站是全国最大的电站,供给长春、沈阳用电,位置很重要。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加强北满防御力量,把曾泽生的六十军从抚顺调到吉林归梁华盛指挥,确保小丰满发电站,并掩护地方行政人员建立伪政权。

1947年5月至7月,六十军受到解放军三次重大打击,损失惨重,又受到梁的排斥,梁、曾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军政关系日益紧张。1947年10月中旬,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十等三个纵队围攻吉林市,国民党军称这次战役为“吉林保卫战”。解放军于21日发起围攻,24日对主阵地发起总攻。正当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梁华盛打电话问曾泽生:“你还有多少预备队,赶快使用上去。”曾回答说:“只有我身边的一个特务连了。”梁听后就赶往保安旅旅部去,准备带着他的警卫队突围出去。六十军付出了重大伤亡,才保住了吉林孤城。梁华盛为了宣扬国民党军的所谓“胜利”,并讨好六十军,特发动吉林各界举行了一次数万人参加的规模盛大的祝捷大会。同时用大会的名义发出电文,颂扬六十军的战功,并特别颂扬梁华盛领导有方,指挥若定,击败解放军的所谓功绩。吉林省参议会又提议建了一座“吉林保卫战”纪念碑,在纪念碑落成典礼上,梁华盛还夸口说:吉林是一座打不烂的钢铁城市。

1948年1月17日,国民党设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剿总”总司令,任命梁华盛等人为副总司令。卫到东北后,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小心翼翼地加强防守。此时盛传卫有放弃吉林之说,吉林人心惶惶,梁华盛于2月中旬借口到长春视察工作,乘飞机离去。梁走后,吉林党政界群龙无首,纷纷作逃走的打算,一时飞机票黑市价涨了几倍。

1948年3月初,梁离开长春,3月15日,梁华盛兼任沈阳防守司令官。这时,卫立煌与蒋介石在东北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卫立煌主张固守沈阳,蒋介石要求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至锦州。5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梁华盛询问沈阳战局。梁事后到上海对杜聿明说:蒋的意见仍然是要急于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梁认为这不可能。1948年10月,沈阳解放前夕,梁华盛离开沈阳。后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湾。著有《我在抗战中的经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