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河

更新时间:2024-05-21 10:29

汇河,山东省黄河支流大清河的支流。古称衡鱼河、坎河、泌水,俗称汇泉河。发源于山东省肥城市毛家铺陶山、龙山、小泰山,是大汶河下游最大支流。其上游肥城市境内河段称康王河,下游东平县境内河段称汇河,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1260平方公里,除下游有近千米河段为石底河外,其他均为泥底河,落差110米,其下游河段两岸均筑有堤防。该河主要汇集肥城市北部、东平县东部和平阴县部分山区诸水,南流至东平县黄徐庄注入大清河。

干流概况

汇河主流发源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小泰山一带,至湖屯汇陶山前诸河,形成主河道,至衡鱼村,与东来的康王河合流。因该河是若干支流汇集而成,故名汇河。主要支流有康王河、大留河、东金线河、湖屯河、大中泉河等7条。总流域面积1260平方公里,其中在肥城共有676平方公里,肥城居其中上游。肥城市境内长21.5公里,河床最宽120米,最窄80米,全为土河漕。河道平均比降为1/2000。两岸均有堤防,1987年防洪标准达5年一遇。

汇河南流,经肥城市、平阴县,在东平丁坞西北3公里处入东平境南经丁坞、下遂城、张河桥、口头、刘所至戴村坝,原在坝东侧入大汶河(戴村坝是古代引汶济运的水闸,后为大清河与大汶河的分界点)。汇河在平阴县境内长度11.3千米、流域面积238平方千米。东平境内汇河全长22公里,河宽50~70米。汇河建国后,在汇河下游截弯取直,开凿加深,从姜沟改道,至戴村坝以下直入大清河。《东平县志》称全长75公里,但《泰安市志》《肥城县志》皆称49公里,故以49公里为准。东平段中途有东金线河、西金线河、洪山河、独山河注入。

水文特征

汇河水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历年降水量因受太阳黑子酌律及大气环流影响,年际变化很大,丰枯交替,旱涝不均。流域最大降水量为最小降水量的3.1倍,最大最小年差值为843.9毫米,丰枯水年组交替出现,连丰连枯最长都是4年。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季节变化差异很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3/4,春旱秋涝严重。

河水水质绝大多数是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4克/升。PH值在7~7.5之间,多数呈中性--弱碱性。总硬度大部分在110~224毫克/升,属硬水。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多年积累,使钙、镁离子增加。

主要支流

金线河,发源于境内尚里、罗汉、中固留一带山区,上游有项白河、五里屯河汇入,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境内长15公里,流至东平县的席桥村以南入汇河,河道比降为1/1500,1987年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该河属季节河,如遇山洪暴发,便泛滥成灾。

康王河,为横亘市内的最大山洪河道。上游由肥河、康河汇流而成。光绪三十四年《肥城乡土志》载:“肥河发源于黄山东北麓,至泰安鱼池入县境,……。”’“康河发源城北五道岭诸山,绕城东而南,至李家屯南入肥河。”建国后,省地、县地图均以康王河注名。康王河上游有6条河道汇入,主要是潮泉、城东河、拾屯河、陈留河等东西横穿肥城北部,该河流经仪阳、老城、新城、王瓜店、湖屯、桃园、石横7个乡镇,至后衡鱼西入汇河。长42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其中境内338平方公里。主河道上、中游宽,下游窄,最宽处达500米(未治理前),最窄处仅18米。中下游河道比降为1/800。

红石河,源于石横镇赵庄、仁里、对福山一带山区,经石横东门、南门南流入汇河,全长7.4公里。1975年冬改道并裁弯取直,治理河段长3.2公里。1983年新电厂动工时,又展宽砌石。1993年镇政府组织民工清淤800米,总投资25.5万元,动用土石方15.5万平方米,扩大浇地面积5000亩,受益村8个,年增效益80万元。

胡子沟河,源于石横镇北高余、西铺、北大留一带山区,经查庄一带塌陷区(段长3.6公里)、隆庄西南,在后衡鱼村西北入汇河,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总长16.2公里,境内长8.4公里。

大留河,源于平阴县毛家铺附近山区,经大留村东南流至湖屯镇桥头村北入汇河,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总长16.2公里,境内长8.4公里.1966年冬建成北大留水库,总容水量16.13方,防洪库容6万立方米。

百尺河,发源于老城镇张花峪东岭、河口村杨山和田花峪村的东沟,南北流向,经陈庄、小窑、百尺、毛小庄汇入康王河。全长10.7公里,水量0.03亿立方米。

城东河,明清时期称康河。发源于潮泉镇孙楼老城镇郝峪、高家峪北山。南北流向。经乔家峪,鲍家庄、李家林、鲍屯、宋屯汇入康王河。全长13.3公里,水量为0.03亿立方米。为防洪蓄水,1958年建起的“群英水库”。

月庄河,发源于老城镇项家峪、张家峪,南北走向,经乔庄村东、月庄,在李屯南与城东河汇合,流入康王河。全长13公里,水量0.028亿立方米。其上游建有小(一)型的“八里庙水库”。

五虎河,发源于安临站镇东虎门、北虎门、西虎门、南虎门、葛家台诸村之山地。自西北向东南经站北头村北流入小汇河,全长4公里,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该河因集五虎一带的山洪成流,故名“五虎河”。1958年,在葛家台东建起小型水库“东虎水库”,截流蓄水,浇灌田地。

项白河,是山洪暴发形成的季节性河流。发源于王庄镇焦庄、于桃、北尚任一带的山区,由东向西逐渐向西南经邓庄古留寺、郭庄、张庄、雷庄、项屯、白屯向南沿阴沟、太平流入东平县境入汇河。因此河由东北向西南在项屯、白屯转弯向南,每逢山洪暴发,项白屯段经常决口,农田被淹,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洼里河,流经边家院境内,从洼里东入境,东北西南流向,经洼里新村南,向西与沟河、沙河汇为一河,于东王村北流入漕浊河,长2公里,宽10米,深2米,该河因紧靠洼里村,故名洼里河。

穆河,发源于湖屯镇境内东北部小泰山,因源头靠近穆阁寨,故名穆河。自源头而下,向西南流经董庄铺五村(旧村)、东穆河、西穆河过泰临公路至后兴隆村东入汇河,长5公里。其上、中游为季节性河流,下游常年流水。中、下游曾积沙达数米深,1960~1975年间挖尽。穆河是穆河村、张庄村以南,有益村、后兴隆村以北大片涝洼地的主要成因。旧时,穆河上游有大片柿树林,每逢金秋时节,柿子落在地上,故有薄屎洞之说,后因战争频繁,柿树被砍伐贻尽。

响水河,旧县志称泌水。发源湖屯镇境内陶山东峪、吕仙村北。因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故名“响水河”,经吕仙村,过冯庄,横过陶山前,在涧北村东往西南,至徐家河洼村东向南,经白庄西、小范庄东(以下又称白庄河),穿薛馆公路,在东湖东村入汇河。长11公里。1976年公社组织会战,开挖宽10米,深2米的南北向河道,缩短河道1公里,整平粮田17公顷。

栖幽寺河,发源于湖屯镇境内北部陶山西峪、栖幽寺村北,经栖幽寺村向南,经山阳铺和小店村之间向西南,过下庄东南角,荣庄村西,在中湖屯村北流入汇河,长8公里。

马坊泉(原为马房泉),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市(原肥城县)志》载:“马房泉本泉座落安乐乡湖屯正西马房东头(即石横镇马坊村东头)出平地土中,自源头池圆七尺,至下源长十七里,阔四尺五寸。流入汇河,转入汶河以济运道。顺治十五年,工部都水司主事上虞张文渊命知县张希达开竣立碑志。”

圣会泉,在石横镇境内。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市(原肥城县)志》载:“圣会泉,在马坊北平地,自源头至下源百余步,南会引兑泉、震泽二泉合流入汇河。”

拖车泉,在石横镇拖车泉庄(即今泉胜村)。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市(原肥城县)志》载:“拖车泉,在拖车泉庄北偏东里许。本泉座落安乐乡拖车泉出平地土中。自源头池圆七尺,至下源长三里三十八步,洞四尺五寸,流入汇河,转入汶河以济运道。顺治十五年,工部都水司主事张文渊命知县张希达立碑志。”

盐河泉,在湖屯镇境内。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市(原肥城县)志》载:“盐河泉,在兴隆庄南里许。……,出平地土中。源头水池圆七尺至下源长二里,阔四尺二寸,流入汇河,转入汶河,以济运道。顺治十五年,工部都水司主事上虞张文渊命知县张希达立碑志。”

董家泉,在湖屯镇境内。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市(原肥城县)志》载:“董家泉,在兴隆庄北。本泉座落本县安乐乡衡鱼社湖屯集出平地土中。自源头池圆七尺,至下源长二里二百四十步,阔四尺五寸,流入汇河,转入汶河,以济运道。顺治十五年,工部都水司主事上虞张文渊命知县张希达立碑志。”

东金线河,原于肥城孔庄北,在席桥东入汇河,河长18.50公里。

洪山河北支,源于东平县上套村,在南山庄北入汇河,河长8.00公里。

洪山河南支,源于东平县大井南在,接山北入汇河,河长5.00公里。

西金线河,源于土安、郭山一带,在丁坞北入汇河,河长11.5公里。

护林沟,原于东平县马楼,在丁坞大桥入汇河,河长5.00公里。

治理开发

上游治理

明永乐九年(1411年),兴漕运,建戴村坝,汇河入汶口在坝之上游。为了增加入汶济运水量,曾经疏浚汇河,将上游泉水引入汶河,并设专人看管。漕运停止后,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河床狭窄,水流弯曲,中游有九亏十八弯之称。水流不畅,沿岸又无堤,洪水漫溢。汇河两岸地势低洼。雨季汛期到来,山洪暴发,河窄流量小,排洪差。引起决堤。1920年夏,山洪暴发,汇河两岸农田被淹,东湖东村大部分房屋被毁。1952年前,每逢汛期,两岸农田积水长时间不退,造成减产或绝年。

1952年6月,泰安专署成立汇河施工指挥部。肥城成立了施工指挥所,调集18085人施工。工程从6月22日开工,7月26日结束,完成了由境内马家桥以下12公里的河道展宽疏浚任务,河道由十几米拓宽到30~60米,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用工40.32万个。

1954年,肥城市(原肥城县)继续治理汇河,在隆庄以下截弯2.8公里,建桥7座。完成土石方13.2万立方米,砌石1025立方米,混凝土342立方米,用工6.69万个。投资15.72万元。1958年湖屯公社在东湖东以东修建水库1座,总库容60万立方米。

1991年,石横镇组织万名劳力兴建汇河综合治理蓄水工程,将隆庄村南长1600米段,在原20米基础上再拓宽30米,加深3.5米,挖土方15万立方米,用工20万个,工程蓄水量30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亩,投资30万元。1993年10月石横镇投工15.2万个,开挖河道4400米。1997~1999年12月,石横镇对汇河隆庄至十二孔闸7.5公里堤防全线进行了疏竣复堤,完成土50万立方米,工日34.6万个,完成投资500万元。

下游治理

东平县位于汇河下游,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地处东、西山丘之间,中有汇河、东金线河南北贯穿。由于上游流域面积大,河道狭窄,南端地形高亢,常年过水积涝受灾。1952年始,分期对汇河、金线河两主要河道挖深加宽,两岸弃土成堤。1963年,开挖南山庄一段河道,长950米,底宽35米,上口宽40米,平均挖深0.82米,挖石3.07万立方米,挖土8.9万立方米,用工日7.75万个。1964年,完成了姜沟改道入清工程,由原从刘所、戴村坝以上入大汶河,改为戴村坝以下,从黄徐庄南的姜沟直入大清河,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一洼地的涝灾。又先后兴建了丁坞、夏谢、洪山、南山庄、杨郭庄等引水灌溉工程,变水害为水利。

闸坝

丁坞桥闸,位于丁坞村北汇河上,1967年建成。7孔,每孔宽6米,高1.5米,自动翻板闸门。用于拦蓄汇河水,灌溉大羊区部分农田。

夏谢拦河闸,位于夏谢村北,1958年建,叠梁闸板。1967年改建自动翻板闸门。19孔,每孔宽2.5米,高5米,拦蓄汇河水,灌溉张河桥区农田。

席桥拦河闸,位于太东公路汇河桥,1976年10月建成。3孔,每孔宽21米,高2.5米,自动翻板闸门。用于拦蓄汇河水,灌溉张河桥区农田。

杨郭庄拦河闸,位于西杨郭庄汇河上,1969年建,原为叠梁式木闸板。3孔,每孔宽6米,高3米。1974年改建,增3孔,宽高与原闸同,改为自动翻板式闸门。用于灌溉张河桥区农田。

水库

石坞水库,位于肥城仪阳乡李家林东,康王河上游。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1959年11月动工,翌年5月竣工。坝长675米,高16.6米,总库容26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00万立方米,是境内最大的水库。1961年蓄水600万立方米,泰安地委决定于1962年6月13日破除大坝,水库报废。1966年经泰安专署批准,在原坝址以下200米处建一座小(一)型水库11月动工,1967年春基本完成。水库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100年一遇校核。总库容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51万立方米,死库容12.5万立方米。主坝长406米,副坝长810米,坝型为均质上坝,最大坝高12.5米。水库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3万亩。

杨顾李水库,位于肥城桃园镇金线河上游的杨庄、顾庄、李家小庄附近,故名杨顾李水库。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1966年5月建成。主坝长100米,副坝205米,坝顶宽4米,最大坝高14.5米,坝型为均质上坝。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300年一遇校核。总库容量443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88万立方米,米利库容250万立方米,死库容5万立方米。放水洞为无压涵洞。长48米,闸门吊锤式,安装2.5吨螺杆式启闭机1台。最大放水流量4.5立方米/秒。溢洪道为开敞式,宽35米,最大泄量214立方米/秒。水库安全工程指标,溢洪道宽54米,最大泄量640立方米/秒。工程完成土石12.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万元。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