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山镇

更新时间:2024-04-07 12:04

潭山镇,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地处宜丰县北部,东、南与天宝乡接壤,西同双峰、黄岗两乡毗邻,北和铜鼓、修水、奉新三县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0千米,总面积面积2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潭山镇共有户籍人口15399人。

历史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宜丰县划为7个区,潭山各地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实行保甲制度,潭山分设第三、第四保联。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废保联设乡镇,潭山境内设立龙岗乡和潭山镇,隶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潭山镇改名潭山乡,管辖范围照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潭山、龙岗2乡合并,称为庆凯乡,下设10保100甲,其辖管范围与今镇辖范围相同。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建立潭山区人民政府,辖管今之潭山镇和天宝乡。

1956年,撤区并乡,境内建立潭山乡和石桥乡。

1983年12月,复称潭山乡。

1984年,潭山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潭山镇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潭山镇地处宜丰县北部,东、南与天宝乡接壤,西同双峰、黄岗两乡毗邻,北和铜鼓、修水、奉新三县接壤。总面积面积2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潭山地属山区,地势由西北向南倾斜,最高点西庵山,海拔1432米,最低点伏溪村村部,海拔100米。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形。

气候

潭山镇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6.8℃,一月平均温度4.7℃,七月平均气温28.1℃,全年无霜期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842.2毫米,汛期降雨量850∽900毫米。

水文

潭山境内溪涧蜿蜒曲折,密布全镇,除找桥、汉塘两溪流向奉新西塔乡外,其余均流入逍遥河、石桥河、山田港,属耶溪河流域。镇内主要河流为逍遥河、石桥河、山田港。

自然资源

潭山镇境内山场广阔,森林茂密,适宜于动物栖息。有哺乳类180多种,鸟类100多种,鱼类近30种,爬行类40多种,贝类4种,甲壳类2种,昆种类500多种。各类中的主要品种有:松鼠、黄鼠狼、山獾、野猪、獐、穿山甲、环颈雉、猴面鹰、野水鸭、红嘴蓝鹊等。

潭山镇境内植被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1000多万根,是竹乡宜丰的毛竹主产区。植被群落分布合理,植被种类繁多。如杉木、马尾松、木荷、枫香、香樟、楠、柏、樱桃木、黄樟、红豆杉、香榧、毛竹等300余种。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潭山镇共有户籍人口15399人。

经济

2008年,潭山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5元。主要产业有竹木加工业、陶瓷业、旅游业、畜牧养殖业等。

2018年,潭山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交通运输

武吉高速和昌栗高速穿境而过,形成潭山到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潭山镇中心卫生院于1989年建成,位于宜丰县潭山镇集镇,是一所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乡镇卫生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谭山镇居民。

基础设施

潭山镇先后建成了8个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10千瓦。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6月,潭山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检认证工作。针对身体健康、行动便利的人集中年检;针对有病在身、卧床不起的人上户年检;针对居住在养老院的人,通过预约实行入院年检。截止目前,该镇已完成年检工作的70%。截至2019年5月,潭山镇向3388户农户发放地力补助318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潭山街之南有一座小山,早先伏溪水从山下经过,汇成一个深潭,山在潭岸上,故名潭山。宋朝以前,这里本是一片芦茅洲,并无村落,人们散居在东北茜槽一带山庄里。南宋时,岳飞率部抗金,转战此间,茜槽一带村庄被金兵破坏。后来有一族刘姓居民,迁移到这里,从此潭山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市镇,叫奥米市(在今陈家祠堂前面)。清末民初之时,市镇渐移,市镇名称也因而转名潭山。

红色文化

宜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宜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潭山胡家拢。。

修铜宜奉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

修铜宜奉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潭山胡家拢。

石桥烈士纪念碑

石桥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潭山镇石桥村塔形坪山(圳)上。1959年10月,宜丰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这年,县人民政府将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79具革命烈士遗骸安葬在此,并建烈士陵墓和纪念碑各1座。1974年重建,陵墓长7.7米,3.4米,封土高1.1米,四周用沙石和混凝土砌围。墓前14米为烈士纪念碑。碑高7.6米,1.65米,在座东西长7.7米,南北宽7.2米。四周围有周长18.9米,高0.7米的栏杆。东南西三方各有宽1.3米的台阶5级。

文物古迹

邹维琏

邹维琏墓坐落在店上村皂田村民小组麒麟山上,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墓碑上刻有“钦赐天下第一清忠赐进士巡抚福建起升部左侍郎邹匪石之墓”,石柱上刻楹联“片石千秋古,高山万载春”。

杨家垴文化遗址

梅福墓

梅福墓坐落在潭山镇路边村袁家(原名梅家)。明代邹维琏《达观楼集》云:“梅子真墓,在逍遥梅村道院。墓门虚敞,中多藻绘。”墓在村后凤凰山上。梅子真,即梅福,寿春人,曾为南昌尉。西汉元始年间,王莽篡汉,梅福便弃妻子隐居宜丰山中。

风景名胜

综述

潭山镇境内古迹,有路边梅福墓、逍遥太子塔,找桥古瓷窑址,上石桥与下石桥、龙冈历史文化古村,龙冈登云塔、文武世芳坊、邹维琏墓,院前墓塔群,胡家垅宜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桥新屋下的修铜宜奉县第二次党代会和修铜宜奉县委旧址。

潭山鑫龙文化中心广场

潭山鑫龙文化中心广场也叫潭鑫广场或街心花园,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位于潭山镇中心地带,是全县第一个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喷泉广场。

登云塔

登云塔坐落在龙岗村杨家塅侧,清道光四年(1824年)建。5层8面楼阁式空心砖塔,底层内空直径3.2米,单壁厚1.43米,塔高33米。塔刹为砖质,呈宝瓶形。塔额书“大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春月吉旦,登云塔,龙岗邹氏兴建”。

太子塔

太子塔坐落在院前村资福寺左侧山上,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塔文曰:“中兴资福德微昱禅师之塔”。德微昱即道昱禅师,明未清初主持洞山、资福寺的重建,逝后葬于此。

云峰山寺

云峰山寺坐落在逍遥村境内,为唐慧忠国师与僖禅师(太子李僖)卓锡之所也。寺在绝顶,境甚空阔,上有东西二寮,宋元间废。其地温冰迥异下方,三月雪大如毬,冻寒可植蔬种。山上有自鸣钟,夜半疾徐如节。每天气晴朗,白云英英,从洞口而上,倏忽弥漫,盈入襟裙。两水夹流,下悬岩千丈,喷沫如雪,为境内一胜地。明崇祯间有僧结庐其上,时相国金之俊备兵南瑞,为题曰:“面壁孤峰”。吴甘来题曰:“云峰一壁”。

西平院水口桥

西平院水口桥位于潭山镇上山田村西南入山水口,此地原有“西平禅院”,今废。为单孔石桥,横跨西溪。元大德四年(1300年)建。桥长8.5米,宽2.74米,高3.4米,跨4.46米,拱矢比为二比一。桥拱花岗石砌就,结构为纵向分节单券并列砖券,横向12条缝线并行,纵向石缝线呈弓形,拱顶部中央用榫卵石条搭连,全拱13层石块,单数层6块,双数层7块。桥石上分别题刻“西平院东堂 徐绍基命匠修此石桥……便益往来……万世常存 大德四年十月时记”,并有建桥共费“工食抄四百伍拾贯正”字样。另有“奠座位住持僧 石匠作师山田刘明,副作奥尾李泉, 作分宁李福”“道光 年 修”字样。

文武世芳坊

文武世芳坊坐落在龙岗村。为砖石混合结构牌坊,面阔7间,门一、壁六,门楞高大,门楣上石额刻“文武世芳”四字,两旁书刻联语“文以五经寿世,武惟一剑流芳”。明末邹姓村民为表彰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抗荷名将邹维琏及邹氏历代名人的“文韬武略”而立。高7.7米,宽10.26米,今尚完好。

著名人物

邹维琏,字德辉、号匪石,今宜丰县潭山镇龙冈村人。他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全靠他上山砍柴卖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少年时代他没有钱买书,便向四乡邻里借阅,每次借书总是隔日即还,邻里们怀疑他没认真读。一次,他们拿来一本他曾借阅过的书,抽其中的一段考他,邹维琏从容自若,竟一字不差全文背出。他学习从不间断,上山砍柴,还边走边背诵文章。由于他刻苦自学,十九岁时补博士弟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大约在二十五岁时走上仕途。他因耿介廉洁,刚直不阿,怒劾阉党,抗“荷兰”有功而成为一位名重青史的千古风流人物。

荣誉称号

2013年列为“全省百强乡镇”和全市19个镇村联动建设示范镇之一。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潭山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