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草

更新时间:2024-09-18 14:20

灯芯草(学名:Juncus effusus L.),灯芯草科灯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横走,茎从生,直立;叶全部为低出叶,呈鞘状或鳞片状,包围在茎的基部,叶片退化为刺芒状;聚伞花序假侧生,含多花,花被片线状披针形,顶端锐尖,背脊增厚突出,黄绿色,边缘膜质,外轮者稍长于内轮;蒴果长圆形或卵形,黄褐色;种子卵状长圆形,黄褐色;花期4-7月,果期6-9月。因其茎圆细而长直,古人用茎纺织成席,其芯能燃灯,故名“灯芯草”。

植物学史

因其茎圆细而长直,古人用茎纺织成席,其芯能燃灯,故名“灯芯草”。

形态特征

灯芯草,灯芯草科灯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7-91厘米,有时更高;根状茎粗壮横走,具黄褐色稍粗的须根。茎丛生,直立,圆柱型,淡绿色,具纵条纹,直径(1-)1.5-3(-4)毫米,茎内充满白色的髓心。叶全部为低出叶,呈鞘状或鳞片状,包围在茎的基部,长1-22厘米,基部红褐至黑褐色;叶片退化为刺芒状。

聚伞花序假侧生,含多花,排列紧密或疏散;总苞片圆柱形,生于顶端,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8厘米,顶端尖锐;小苞片2枚,宽卵形,膜质,顶端尖;花淡绿色;花被片线状披针形,长2-12.7毫米,宽约0.8毫米,顶端锐尖,背脊增厚突出,黄绿色,边缘膜质,外轮者稍长于内轮;雄蕊3枚(偶有6枚),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长圆形,黄色,长约0.7毫米,稍短于花丝;雌蕊具3室子房;花柱极短;柱头3分叉,长约1毫米。蒴果长圆形或卵形,长约2.8毫米,顶端钝或微凹,黄褐色。种子卵状长圆形,长0.5-0.6毫米,黄褐色。花期4-7月,果期6-9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全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重庆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650-3400米的河边、池旁、水沟,稻田旁、草地及沼泽湿处。

生长习性

灯芯草性喜湿润,也耐一定的干旱,在地下水位较高处、潮湿土壤中长势良好,喜光照,稍耐一定的遮荫。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主要为分株。可采用两次育苗:第一次在4月中旬,选择旱地或水田,密植规格为16厘米×16厘米,每蔸栽8-10根。旱地育苗需焦泥压根、河泥盖根,水田育苗选择冬干田,浅水种植,湿润活蔸,以后浅水勤灌,干干湿湿,薄肥勤施。多次割尖促发蔸,使种苗粗壮、分蘖增多,勤除杂草防病虫。第二次在8月中旬,按1:10的比例移栽。

栽培技术

选地施肥:种植灯芯草必须轮作,可与紫云英油菜等实行隔年或3年轮作。以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黏壤土为好。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1500千克,稻草还田500千克。

移栽: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采用窄株宽行,以19厘米×29厘米、每亩米栽1-1.2万蔸、每蔸带新苗5-7根为宜。

水肥管理:栽插后适当深灌,以3-4厘米水深为宜,促其回青。追肥可在12月上旬以后施腊肥667平方米施人畜粪1000-1500千克。翌年7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500-2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钾肥5-10千克。5月下旬至6月初需肥最多,一般施尿素10-15千克。

割尖撒网:割尖时间以4月中旬末为好,割尖高度以离根部40-45厘米为宜。因草茎高而质地柔软,遇大风暴雨易倒伏,因此还必须撒好网。一般在割尖后10天撒网。

收割:灯芯草的地上茎由浓绿转为青绿,草尖顶端3-4厘米为淡色或微黄色时即可收割,一般收割时间为小满之后芒种之前。

病虫防治

危害灯芯草的害虫有蝗虫蓟马、席草螟等,可用杀螟松杀灭菊酯等农药喷杀。病害主要是纹枯病等,可用多菌灵托布津或井岗霉素等农药防治。

主要价值

灯芯草味甘、淡,性微寒,入药有作用,有利水渗湿、利尿、清凉、镇静、清心经热的功效。灯芯草片植、丛植均可,片植多用于缓坡地带,丛植用于置石旁,水系中点缀,作观赏用。灯芯草的茎可作草席、枕席、垫盆及工艺品等纺织原料。灯芯草茎内白色髓心除供点灯和烛心用外;茎皮纤维可作编织和造纸原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