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

更新时间:2024-09-01 17:31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广州市中北部,介于东经113°08′36″—113°34′52″、北纬23°07′03″—23°25′53″之间,东邻天河区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白云区下辖20个街道、4个镇。2023年末,白云区常住人口366.68万人,城镇化率为81.41%。年末户籍人口122.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70.53%。

历史沿革

商、周

归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归属南海郡番禺县。

因之。

三国

东吴时归属广州。

隋、唐

归南海。

北宋

中期起,区境东部、北部属番禺,西南部归南海。

明、清

归属番禺县慕德里巡检司、鹿步巡检司、南海县金利司、三江司。

中华民国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中山以大元帅命令核准广州市区域东至东圃、车陂,南至河南黄埔(村),北至白云山脚,西至增埗对河两小岛。

民国二十年(1931年),番禺县属有部分村庄划入广州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七月旬,广州市区扩大,北郊、西郊和东郊原来归属番禺县、南海县的彬社、公和、敦和、崇文、沥滘、车陂、石牌、冼猎杨、龙洞堡、上下恩洲划归广州市管辖。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年10月,广州市沦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州市乃将十乡归市属列为郊区,设恩洲、龙洞堡、石牌、冼猎杨、彬社、公和、敦和、崇文、沥滘9个郊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市政府第55次会议议决将市郊9个区调整为6个郊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1月第一次进行市属区域调整。郊区调整为调整为南岸、三元里、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7个行政区。

1951年6月,7个郊区又调整为白云、西村、新滘、芳村4个区。

1953年6月,黄埔区从番禺划入广州市属。

1954年6月,又将4个郊区合并为新滘、白云、黄埔3个郊区。

1956年6月,将3个郊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

1958年1月,番禺县珠江以北划归广州市,番禺县属17个乡,1个镇,23个墟市,474个自然村,34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增城县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28个自然村,一同划入广州市郊区。

1958年底,郊区4个公社划出与花县合并为广北县。原郊区所属8个公社划为近郊。

1959年3月,由于国务院没有批准广北县的设置,原郊区划给花县的4个公社划回郊区,恢复广州市郊区的建制。

1960年5月,广州市撤销郊区,原郊区分设为江村、黄埔、芳村、良田4个人民公社。7月,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江村、黄埔、芳村3个人民公社,均为区建制。

1962年5月,芳村、江村、黄埔3个区合并成立郊区。

1973年5月至1975年5月,原黄埔公社7个大队与萝岗公社7个大队从郊区划出组成黄埔区。

1985年5月,原郊区所属2个区公所和4个街道划出成立天河区。原郊区所属鹤洞区公所和白鹤洞街、芳村街划出成立芳村区。

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广州市郊区更名为白云区,列入城区建制。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1月,番禺县属17个乡,1个镇,23个墟市,474个自然村,34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增城县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28个自然村,一同划入广州市郊区。

1958年8月,郊区成立12个人民公社。

1965年3月,郊区人和、江村、石龙3个公社及江高镇、雅瑶农场划给花县。

1967年1月,又重新划回郊区。

1986年5月,原郊区所属新滘区公所和赤岗街划给海珠区。

1987年8月,天河区同和镇及其所属的行政区域范围划归白云区管辖。同和镇的行政区域范围,除原管辖的同和、京溪两个村外,新市镇管辖的东平、永泰和三元里街管辖的柯子岭村划归同和镇管辖。

1988年11月,设置雅瑶镇,管辖原神山镇所属雅瑶村、雅瑶旧村、邝家庄、三向、岑境五个村。撤销槎头街,设置松洲街。石井镇螺溪村、河沙村、坦尾村划归松洲街管辖。

1988年12月,设置景泰街。管辖广园、景泰、云苑等新居民区。

1994年11月,设立同德街道。同德街以同德村为基础,同德村从石井镇划出。

1995年4月,设置良田镇。竹料镇八个村的行政区域划归良田镇管辖。

1999年8月,设立黄石街道。黄石街管辖原新市镇的江夏、陈田2个村委会和江夏、外语学院2个居委会及原石井镇马务村的黄石花园和祥景花园2个小区。

2000年4月,设置新景街道,管辖原新市镇的棠涌、萧岗2个村委会和白云、棠涌、萧岗、汇侨、南航新村5个居委会;设置棠景街道,管辖原新市镇的棠溪、远景2个村委会和远景、合益、棠溪、新市一、新市二、侨爱苑6个居委会。

2000年9月,原市农工商集团公司12个行政村移交白云区管理。景泰街接收柯子岭村;同和镇政府接收京溪村、同和村、永泰村、东平村;萝岗镇政府接收黄陂村、八斗村华沙村;九佛镇政府接收山龙村、迳下村、红卫村、长庚村。11月,白云区西郊、河沙、坦尾村划入荔湾区。

2001年6月,撤销同和镇,设立同和街、京溪街、永平三个街道,从7月10日起正式运作。

2002年8月,撤销石井镇,设立石井、金沙两个街道。撤销新市镇,设立嘉禾街、均禾两个街道。撤销蚌湖镇并入人和镇。

2002年9月26日起,雅瑶镇划归花都区管辖。

2003年4月,撤销萝岗镇,设置萝岗街道。

2003年5月,萝岗街道辖内行政事务移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2003年7月,新景街道更名为新市街道。

2004年,神山镇并入江高镇,龙归镇并入太和镇;竹料镇、良田镇、九佛镇并入钟落潭镇。

2005年7月,为配合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将钟落潭镇九佛片(原九佛镇)划归新成立的萝岗区管辖。矿泉街划归越秀区管辖。

1987年1月23日,广州市郊区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辖12个镇、3个行政街。

1987年4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将原白云山农场辖下的5个行政村及同和、京溪2个居民点组建为同和镇。

1988年5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从三元里街划出广园、景泰、云苑等新居民区,成立景泰街;11月,从神山镇划出邝家庄、岑境、新村、旧村、三向等自然村,成立雅瑶镇。

1989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从石井镇划出螺涌、松南、松北、河沙、坦尾等地域,成立松洲街。

1994年11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从石井镇划出同德村及新建的大型居民区,成立同德街。

1995年4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从竹料镇划出良田、白沙、金盆、光明、陈洞、华坑、安平、沙田等行政村,成立良田镇。

2000年6月,从新市镇划出远景等村,成立棠景街;划出棠涌、小平等村,成立新景街;划出江夏等村,成立黄石街。

至2000年底,白云区下辖15个镇、8个行政街;共有194个行政村、199个居民社区。

截至2018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

2020年7月1日,时隔6年后,广州市白云区再度迎来行政区划调整,原本4镇18街调整为4镇20街。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白云区下辖20个街道、4个镇。即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嘉禾街道均禾街道石井街道金沙街道云城街道鹤龙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龙归街道大源街道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江高镇。共有社区284个,行政村118个。白云区人民政府驻景泰街道广园中路23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北部,东邻天河区黄埔区,西界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越秀区荔湾区,介于东经113°08′36″—113°34′52″、北纬23°07′03″—23°25′53″之间,东西极限长为44.4千米,南北极限长为33.6千米,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貌特征

白云区位于粤中低山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部与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为界,广从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是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地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点缀,如南岗河冲积而成的萝岗洞,金坑河冲积而成的穗丰、兴丰两个小盆地,良田坑冲积而成的白米洞,凤尾坑冲积而成的九佛洞等。广从断裂以西,主要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北部及东北部以低山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坚硬的、块状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在低山的边缘地带,如新广从公路东侧、旧广从公路大源以南两侧,展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风化力较弱的中粗粒花岗岩,故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在丘陵区的南部边缘,沿瘦狗岭断裂走向是一片带状的台地,区境内西起王圣堂,依次是走马岗、桂花岗,接天河区境的横枝岗、瘦狗岭、下元岗,一直延伸到区境萝岗的火村、刘村。白云山西麓,是丘陵与山前平原相接地带,并展布着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洼地和台地,与冲积平原相间,组成了流溪河波状平原。

地貌类型

(1)陡坡低山丘陵地形。属侵蚀构造地形,主要分布在白云山一带及九佛、良田、太和等镇的东部,以花岗岩组成为主,其次是变质岩。一般山丘海拔在100—300米之间,其中位于太和、良田交界的本地区最高峰———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此外,白云山的主峰摩星岭海拔372米,位于九佛北缘的杨大岭海拔349米,位于良田与钟落潭交界处的寻岭海拔313米。这些山岭坡度一般在30°—40°,水系呈树枝状,切割较强烈,上游呈“V”字形河谷,雨后常见跌水。

(2)缓坡低山丘陵地形。属剥蚀侵蚀地形,主要见于萝岗一带,多系花岗岩组成,部分是变质岩。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其中黄陂的牛头山海拔362米,岭头的鹤斗顶海拔331米,暹岗大山海拔288米,黄登的大岭头海拔279米。山丘的山顶浑园,坡度25°—30°,流水切割较密,但深度小,多呈缓坡谷状。

(3)丘陵台地地形。也属剥蚀侵蚀地形,主要分布在萝岗镇的南部,是由花岗岩或变质岩组成,海拔在100米以下,坡度约25°,接近准平原化,在边缘地带往往发育冲沟,水土流失较明显。

(4)河谷阶地与山前平原台地。属侵蚀堆积地形,区境内河谷较发育,但一般保存不完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级:第三阶地已被破碎成残丘状,呈零星分布,阶地海拔22—25米,高出河水面12—15米,为基座阶地或堆积阶地。主要分布于广花平原及流溪河两岸。第二级阶地保存较好,呈残丘状,一般海拔15米,高出河水面4—5米,阶地面平坦,属堆积阶地。主要分布在流溪河钟落潭段两岸。第一级阶地一般高出河水面2—3米,阶地面平坦。与珠江三角洲平原相连,一般呈带状,属基座阶地。主要分布在流溪河竹料段、蚌湖段及江高、石井段的沿岸。此外,在钟落潭、良田、太和、龙归、新市等镇均有山前平原,地势平坦,主要是由粘土、亚粘土、中粗砂、砾石及卵石等组成,厚度一般在10—20米之间,最深的有36.8米。

(5)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三元里至嘉禾地区,地势平坦、宽广,偶有零星小丘点缀其上。海拔相当于二、三级阶地,少数地段有积水洼地,可能是旧河床或牛轭湖的遗迹。

(6)珠江三角洲平原,属河海堆积地形。白云区境西南部,包括石井镇南部、新市镇东南部及松洲、同德等街道范围,是由西江、北江与东江等3个三角洲互相连接而成的复合三角洲,同时又是海侵时期沉积物覆盖的三角洲平原。平原地面平坦,水网密布,也有残丘点缀,有河漫滩和江心洲发育,第四系沉积一般在15—20米之间,最厚有60米。

山峰

白云区内山脉属九连山余脉,从东北向南及向西南伸延,形成区境东北和东部大片丘陵山地,其中有多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岭。

帽峰山:位于区境东部,北起华坑,南至罗布洞,东至沙田,西至头陂,面积约30平方千米,有30多座大小山峰。主峰莲花峰,海拔534.9米,是全区最高峰。山上遍植松、杉、竹和杂树,林木郁葱,植被茂密。1963年,建有区属帽峰山林场,专管山上林木,经营面积28平方千米。

白云山:主峰摩星岭,海拔372.3米,山上可俯瞰广州全城和浩瀚珠江,称天南第一峰。山体南北走向,山中巨石峥嵘。东部悬崖峭壁;西部坡度较缓,松林茂密,景色宜人。白云山名胜古迹甚多,历代文人多有题咏。自宋代以来,多次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

杨大岭:位于九佛圩东北,海拔349米,东边部分山麓属增城区。北接从化青幽、九耳两山。山下有腰坑、水响两支涧水。

武台山:位于九佛西南,北起重岗,南界增城。海拔336米。山上曾种梅成林,景色清幽。 寻岭 位于九佛镇莲塘以西,良田镇陈洞之东北,钟落潭镇茅岗之东南,海拔313.3米。

葫芦山:位于良田镇陈洞西南,海拔331米,又称葫芦岭、葫芦石。

洞旗峰:位于太和大源西南,同和东北,海拔314米。旧广从公路的金盆岭隧道就在洞旗峰西南面穿过。

气候特征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盛行。冬季处于大陆高压东南边缘,多吹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因有南岭等山脉作屏障,阻隔北方南下寒潮,又可使冷空气锋面停滞,形成阴雨,故冬季不致严寒干燥。夏季主要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多吹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因南岭山脉及区内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点,可截留大量水蒸气上升成雨,故夏季不至于酷热。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四季分明,春夏之间多暴雨,夏秋之间多台风。年平均气温21.8℃;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1℃;1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为0℃;无霜期达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月至9月雨量占82.1%。

水系水文

白云区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水系。因受地势影响,河流多从东北流向西南,从东流向西或从北流向南,分别流入珠江、白坭河、流溪河,也有少数经天河区流入东江。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珠江(西航道)以及南岗河等。

流溪河

发源于从化桂峰山,因由众多溪流涧水汇集成而得名。干流长157千米,集水面积2300平方千米。从白云区东北部钟落潭镇 湖村入境,至鸦岗村附近三江口与白坭河汇合流入珠江西航道。白云区境内干流长50千米,集水面积529平方千米。建成人和拦河坝,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各支流建成多个水库,库容共4303万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59.8平方千米。

白坭河

又称巴江河,发源于花都区天堂顶,于洲咀口汇合新街河流入白云区。经神山、江高两镇至石井镇鸦岗附近三江口汇合流溪河,流入珠江西航道。干流全长53千米(区境河段长约10千米),集水面积788平方千米。

珠江

广州市境内珠江干流长52千米(以前航道计),白云区境内河段长16千米,境内集水面积129.704平方千米。珠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石井河、新市涌。

南岗河

发源于萝岗木岭,经长平、水西、罗岗、火村等村流入黄埔区至南岗口流入东江。全长27千米,集水面积145平方千米。在白云区境内河段称木强河,长16千米,集水面积97平方千米。上游建有水库,库容816万立方米,控制集水面积7.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白云区的浅层地下水分属丘陵区和平原区两种类型。丘陵区的地表面积共816平方千米,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8.5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326亿立方米。平原区的地表面积共450平方千米,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7.4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1.233亿立方米。合计浅层地下水年径流量为3.559亿立方米。

据地质部门对白云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资料显示,在区境西北部广花平原的下面,有大面积深层地下水,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在137个钻孔中,有28个钻孔单位涌水量大于3升/秒,其中鸦岗9号孔达9.5升/秒,均属强水层:其余为少于3升/秒的弱水层。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①煤矿:白云区内新市镇嘉禾、五边,石井镇夏茅一带有煤矿。嘉禾煤矿区面积约28平方千米,共分8个井区,属上二迭统龙潭组含煤地层,共含煤15—17层,其中11号煤层为主采煤,平均厚度1.19米。

地热:沿广从断裂两侧有地热资源。这一带地下水系发达,地热通过深大断裂引导上升,加热了地表往下渗的常温水,故多温泉。区内矿泉地区的温泉早已开发,建有矿泉游泳场。

金属矿产:

①有色金属:白云山麓从磨刀坑至天河龙洞一带的花岗石、石英石矿脉中,含有等有色金属。

②贵金属矿产:在太和穗丰黄麻塘及兴丰村一带,有大、小36条金矿脉,有原生金矿和次生砂金2种形态的黄金矿藏。并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伴生矿。

③稀土矿产:在九佛蟹庄及萝岗一带花岗岩体中,有稀土矿,以中轻富稀铕土为主。

非金属矿产:

①冶金辅助原料:

耐火粘土:在神山郭塘、人和一带,含丰富的软质耐火粘土,主要产于第四系冲积层中,一般深度在2.5—8米左右,厚度2米以上。另嘉禾煤田有硬质耐火粘土,为全省唯一的硬质粘土矿。

硅石:硅质岩及砂岩层状矿床主要分布于区内石龙一带。

石英沙:在江高镇流溪河上的一级阶地的沉积层内,含较大量石英砂,宽约1千米,厚度2—3米。

②建筑材料矿产

石灰石:区内西北部雅瑶一带,含大量石灰石,厚度约200米,可露天开采。

花岗石:分布在东北部、东部丘陵地区,面积共500多平方千米。有的丘陵除表面是风化层外,整个山体都是花岗岩;有的山头则巨石裸露,极易开采。

粘土:区内丘陵地带,含有大量黄、红粘土。神山、江村、钟落潭、竹料等地的垅状台地中也有大量黄土可用于建筑。

河沙:流溪河河床、河滩及其支流河滩有大量河砂。

白鳝泥:神山、郭塘、人和、太盛等地有白鳝泥。

化工原料矿产:

白云区内龙归盆地有硝盐矿床,面积约2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始新统的岩层内。盐层自上而下是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主要矿物为岩盐和无水芒硝,伴生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钙芒硝等。其中以夏良村一带储量最为丰富。

植物资源

林木:马尾松水松湿地松罗汉松池杉水杉落羽杉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木麻黄黄杨苦楝荷木南洋杉、银华、石栗刺桐黄槐橡胶榕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斜叶榕菩提榕水石榕、乌臼、红花楹、法国梧桐柚木黄梁木鸭脚木黄牛木半枫荷宫粉紫荆台湾相思大叶相思等。

竹:撑篱竹、丹竹青皮竹紫竹水竹毛竹、勤竹、篱竹、大头甸、甜竹车筒竹观音竹凤尾竹崖州竹黄金间碧竹、烂眼竹、佛肚竹等。

草: 鹧鸪草芒草纤毛鸭嘴草岗松画眉草野香茅山芝麻野牡丹竹节草酸藤子狗尾草鼠尾粟雀稗瓜子菜岗梅岗稔台湾草油草红草蒲草天鹅绒草两耳草地毯草阶前草紫苏辛夷花薄荷蒲公英鱼腥草鸭跖草木芙蓉臭草忍冬野菊花颠茄地胆草排风藤田基黄白花蛇舌草满天星凤尾草石荷叶半枝莲抱石莲白花蛇舌草天葵草夏枯草穿心莲野荞麦崩大碗、鸡爪莲、辣蓼鸡眼草水蜈蚣灯笼草芦根茅根紫草板兰根龙胆草败酱草骨碎补鹅不食草香附子益母草瓜子金银线草大蓟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铁苋菜铺地锦七星草紫珠草藿香石菖蒲鸡骨草金钱草等。

动物资源

禽:燕子、麻雀、画眉、白燕翠鸟灰鹤、鹳、白鹇、锦鸡黄莺、虎皮莺、槟榔雀、雉鸡山麻、鹧鸪、乌鸦斑鸠白颈鸦啄木鸟伯劳、鹰、杜鹃、野鸭、鹌鹑白鹭、鸬鹚、白头翁高髻冠、青丝、了哥、沙鹤、长尾仙、布谷鸟、禾鹄、喜鹊、田东鸡、海棠鹅、禾花雀、白鹤、猫头鹰

兽: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区内丛林地带有多种野兽,主要有山猪豺狗果子狸穿山甲水獭华南虎等。山猪、老虎等山兽基本绝迹。

水产:鲥鱼、龟、鳖、白饭鱼笋壳鱼蓝刀鱼、庵鱼、班鱼(乌鱼、生鱼)、螗虱鱼、白鸽鱼鲈鱼、鳊鱼、马脐鱼、卿鱼、黄鳝、白鳝、螃蟹、虾、蛙、蚬、石螺、田螺。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8.37万人,女性人口61.07万人。常住人口363.70万人。

2023年末,白云区常住人口366.68万人,城镇化率为81.41%。年末户籍人口122.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70.53%。

经济

综述

2022年,白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6.20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55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3.98亿元,同比下降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75.67亿元,同比下降3.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22.8:75.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白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过1100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同比下降2.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3.2%,增长13.5%;民间投资占19.0%,下降31.3%;港澳台投资占1.3%,增长44.6%;外商投资占9.9%,增长872.6%;其他投资占26.6%,下降24.3%。从投资构成看,产业投资占28.1%,下降6.0%;基础设施投资占33.6%,增长43.5%;社会民生投资占6.5%,下降35.1%,房地产(住宅)占31.8%,下降19.3%。

财税收支

2022年,白云区实现税收收入258.09亿元,同比下降0.3%,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11.3%。

2022年,白云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7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15.1%;其中,税收收入46.02亿元,可比增长7.3%,非税收入28.73亿元,增长32.8%。分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2.16亿元,下降3.9%;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6.60亿元,下降18.7%;企业所得税收入7.84亿元,增长11.5%;房产税收入6.73亿元,增长3.6%。

2022年,白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91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164.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其中,用于教育支出46.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2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63亿元,比重为13.4%;农林水支出11.91亿元,比重为6.2%;卫生健康支出26.36亿元,比重为l3.7%。

人民生活

2022年,白云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11元,同比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6元,增长4.5%。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8186元,增长0.9%;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6415元,下降0.3%。

第一产业

2022年,白云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3.31亿元,同比增长4.3%。农业总产值70.35亿元,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45.15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03亿元,增长4.0%;畜牧业产值3.46亿元,增长5.5%;渔业产值5.52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0.20亿元,下降20.6%。

农业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蔬菜种植面积55.71万亩,水果2.49万亩。蔬莱84.67万吨,水果1.10万吨。

畜牧业

2022年,白云区肉类产量1.22万吨。

渔业

2022年,白云区水产品2.79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9.54亿元,同比下降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90亿元,同比下降12.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959.07亿元,同比下降11.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7%。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0家,工业总产值478.79亿元,同比增长0.5%;年产值1亿至5亿元的企业有167家,工业总产值340.20亿元,同比下降14.1%;年产值1亿元以下的企业有892家,工业总产值300.54亿元,同比6下降27.1%。分行业看,五大主要行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619.82亿元,同比下降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98.20亿元,同比下降4.9%;利润总额49.81亿元,下降16.9%。工业企业产销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3%。

建筑业

2022年,白云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8.41亿元,同比增长11.4%。辖区内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完成总产值871.46亿元,增长30.7%。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755.47亿元,增长41.1%;安装工程完成产值108.69亿元,增长76.1%。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白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00.25亿元,同比下降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34.43亿元,增长1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84.64亿元,下降1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81.56亿元,下降3.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16.10亿元,下降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34.07亿元,增长17.1%。

国内贸易

2022年,白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68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20.80亿元,下降0.9%;住宿餐饮业餐费收入48.87亿元,增长5.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812.03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39.92亿元,下降23.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72.11亿元,下降0.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居前五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车类429.55亿元,下降15.1%;石油及制品类366.36亿元,增长18.4%;粮油、8食品类342.16亿元,增长10.0%;中西药品类180.64亿元,下降1.6%;金属材料类130.45亿元,下降52.3%。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6.6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住宿业营业额14.41亿元,增长8.6%;餐饮业营业额132.26亿元,下降2.6%。

对外经济

2022年,白云区白云区外贸进出口总值530.1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总值403.7亿元,增长26.4%;进口总值126.4亿元,增长12.6%。

招商引资

2022年,白云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7亿美元,同比增长9.1%;新设企业327家,同比下降31.5%;合同使用外资金额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6.2%。

房地产业

2022年,白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8.8%。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1066.63万平方米,增长14.7%;房屋竣工面积28.6万平方米,下降47.1%。

邮电通信

2022年,白云区电信业务总量48.98亿元,同比下降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57万户,下降4.5%;移动电话用户500.169万户,下降2.6%。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59.1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40.8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8.3万户,增长11.1%;移动互联网用户186.43万户,增长6.7%。

旅游业

2022年,白云区城市接待总人数为1557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为764万人次,一日游人数793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9.82亿元。白云山风景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学旅融合、研旅融合等多元化发展理念,有序开放7处草坪,开展第十一届郑仙诞活动、云台郁金香花展等特色活动;举办新春开年跑和“广州100”预热赛2场中型跑步活动,在麓湖开展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公益项目;支持游客自发开展非遗美育雅集、古埙声乐表演等各类人文活动。白云山景区全年入园1314.94万人次。帽峰山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39.51万人次。

金融业

2022年,白云区金融业增加值4.87亿元,同比增长8.0%。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新三板企业31家,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934家,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增风投、创投、股权投资机构1家。

交通运输

公路

2017年,白云区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为1539.4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87.84千米,一级公路121.42千米,二级公路197.1千米,三级公路223.62千米,四级公路554.98千米,等外公路254.53千米。

广清高速、广州机场高速、广州机场第二高速、京珠高速、从埔高速、广州环城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河高速、增佛高速、北二环高速、花莞高速、广州绕城高速、华南快速、从化—黄埔高速等高速公路行经白云区境,105国道(京澳线)、106国道(京广线)、107国道321国道(广成线)、324国道(福昆线)穿白云区境而过。

铁路

地铁

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8号线广州地铁9号线广州地铁14号线(含知识城支线)等行经白云区境。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镇交界处,占地约18平方公里。机场距离广州市中心约28公里。

2022年,白云区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611.00万人次,同比下降35.1%;机场货邮行吞吐量为188.46万吨,同比下降7.9%。航空运输业客货运周转量115.38亿吨千米,同比下降198%。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白云区已公示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专利授权量1.93万件,同比下降3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75件,增长10.5%。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第四位。全年商标申请量8.13万件,位居全市第一;商标注册量6.60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46.91万件,均位居全市第二位。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共有各类学校668所,比上年增加2所。其中,幼儿园419所,比上年增加6所;小学174所,比上年减少2所;普通中学71所,比上年增加2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实际招生8.91万人,在校学生36.41万人,毕业生.8.47万人。年末共有教职工3.52万人,同比增长3.5%,其中,专任教师2.29万人,增长2.7%。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共有区级图书馆1间,区级文化馆1间,区博物馆1间,区农民工博物馆l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个,文化广场24个。全年区内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文艺活动600多场次,选送作品参加广州市系列文化赛事,荣获省、市级奖项共49个,其中省级:银奖1个、铜奖3个。市级:金奖9个、银奖16个、铜奖11个、单项奖8个,送书下乡10.46万册。年末基层分馆、服务点和微书房合计73家,全年图书借还132.01万册次,接待读者145.69万人次。区馆总藏书量75.65万册、年新购文献2.74万册(含音像资源),有村社图书室402个,总藏书量达28.18万册。年末区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间,收藏152个全宗单位档案,均可用计算机检索,共收藏档案30.3万卷。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共有体育场所、场馆共5714个,体育场地面积550.2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2.97万平方米,在全市排名第三。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年建设健身路径30条、乒乓球台30张。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共输送20名运动员到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赛事获得4个第一名、8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44个第一名、25个第二名、17个第三名。全年体育彩票总销量10.83亿元,居全市之首。体彩销售实体店528家,筹集区级公益金3493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48个,医疗病床位数2.36万张,工作人员3.7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32人,注册护士13718人,药剂人员1319人,检验人员789人。全年门诊诊疗1705.33万人次,出院人数47.66万人。全力推进重点卫生基础建设项目,优化区内医疗资源布局,实现“一街道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正式开业。大力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实现医疗机构间诊疗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医疗资源共享、“互联网+医疗”的便民诊疗服务等。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列全市首批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

社会保障

2022年,白云区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3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8万人,受理审核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共3.59亿元,惠及用人单位4.19万家次,惠及群众15.72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41万人次,发放补贴1965.21万元。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468场,提供岗位14.8万个次。实施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全区共建成“粤菜师傅”培训基地6个,其中,省级3个、区级3个。推动24个镇街级“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其中,6个省级示范站,51个社区(村)级分站规范运营,实现家政服务全覆盖。

2022年,白云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5.86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2.53万人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70.84万人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49.63万人次、工伤保险956.38万人次、失业保险980.68万人次、生育保险0.3万人次。社会保险费征缴金额共计195.6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24亿元,惠及企业8.6万家;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3.56亿元,惠及企业10.88万家。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04人,享受特困供养金人数334人,享受临时救助人数183人。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14352元,特困供养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22968元。强化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与羊城家政服务站、家政企业、护理站等合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全年累计引入13间家政企业以及20家护理站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4.43万人次。

基础建设

2022年,白云区有476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推进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41亿元,同比增长2.9%,361个项目开工在建。城市服务功能大幅跃升。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新建或改造道路41.5千米,16个项目实现完工,42个项目加紧推.进。全年完成水利工程建设14宗和排水应急抢险工程2宗和9个内涝点整治;持续推进32个城中村、114个农村改水工程,累计完成32个城中村、109个农村改水;年度新建污水管网136千米;新增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7.71平方千米。建成投产输变电项目2项,配电网项目255项,完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共10.44亿元。新增覆盖管道燃气用户30.61万户,新建337.72千米燃气管道。

2022年,白云区治理白云山整治范围违法建设45宗、总面积1.59万平方米。培育2个市级、23个区级容貌品质社区、2个容貌示范街道。新建口袋公园5个。全区有公园43个,占地面积668.76公顷。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8693.58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9.9%。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为8293.87公顷,绿地率为47.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4877.6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9平方米。新增三级古树4株、名木3株,完成全区登记在册的326株古树名木挂牌的更新工作。

乡村振兴

2022年,白云区引导137家企业自愿结对帮扶118个村。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年农村集体总资产达625.87亿元、总收入达88.68亿元,“三资”平台完成交易2780宗、111.68亿元,合同价值提升1.2倍。全部行政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04个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34个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环境保护

2022年,白云区4个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李溪坝断面水质为II类,鸦岗、大坳、石井河口断面水质为IV类;重点流域一级支流有66条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河涌全部消除黑臭,持续保持“长制久清”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建成广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一期),重点建设用地实现安全利用。积极创建无废城市,全市首个全品类再生资源中转示范站在黄石街落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优良天数比例全市各区排名第3;PM2.5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全年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0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5分贝。新建、改造和提升完善公厕131座,新建改造垃圾压缩站8座,完成历史遗留环卫公共服务设施确权、销账268宗。生活垃圾清运量145.65万吨,厨余垃圾收运量为932.87吨/天,分类率为23.38%,均实施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量7737.38吨,粪便处理率达100%。

安全生产

2022年,白云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7起,同比下降7.2%,死亡59人,同比下降3.3%,同比去年及前三年平均数均实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平安建设

2022年,白云区涉黄、涉赌、涉毒110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4.9%、14.6%、13.9%。各类突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命案、伤害、两抢等警情同比下降40.9%、12.1%、10.5%。

历史文化

综述

白云区有祠堂文化、华侨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方言

白云区以粤方言为主,其次为客家话,也有个别居民点讲潮汕话。粤方言占全区总人口的90%。客家方言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左右。此外,在钟落潭镇钟落潭村的联合庄,有100多户约450人讲潮汕话。近郊镇、街,及辖区中西部平原地区均以粤方言人口为主,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在这些镇街中,尽管有些地区(如人和、蚌湖、龙归)的方言保留着比较明显的地方特点,语音和词汇也与广州市区的白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完全可以沟通。

白云区客家人聚居地计有九佛镇凤尾、棠下、佛朗、迳下等行政村及红卫农场;钟落潭镇马洞、马坜、白土、长腰岭等行政村;良田镇金盆、光明、陈洞等行政村;太和镇穗丰、兴丰、谢家庄头陂、白山、大源、和龙、米龙、石湖、大沥、草庄、田心、沙亭岗;同和镇同和、永泰、东平、柯子岭等行政村;萝岗镇长平、黄麻等行政村。另石井镇庆丰村有一自然村是磨刀坑水库区的移民点,也仍然保留着客家方言。区境的客家人除少数老人以外,大多都能说客家话和白话两种方言。太和镇是客家人最多的一个镇,占6成以上。

文物遗迹

截至2022年末,白云区共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484个尚未核定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石门贪泉曾氏大宗祠北帝庙、金刚禅寺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资源。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4月,白云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

特色小吃

荣誉称号

白云区获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

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

2016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前1000强(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江高镇位列第157位)。

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10月,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8年9月,白云区入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位列第18名。

2018年10月,白云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白云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23名。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75。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83位。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5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1。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46。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16名。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3名。

2023年9月,入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的《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五十强区排名》,白云区位列第七名。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2。

2023年12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排名第17。

2024年1月,白云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4年3月,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排名第20名。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