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炮台

更新时间:2024-08-17 11:53

秀英炮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清光绪九年(1883年)底,法军进攻驻越南山西的中国军队,中法战争爆发。

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清廷任命张之洞为署理两广总督,主持岭南的大局。张之洞意识到海南岛的防务是极其重要的,同年八月,他在给部下的公牍中转述了文报局委员译呈给他的两则洋报,其一是:“法人若据基隆之后即行往攻海南,向中国索取八千万佛郎,作为恤款。”另一则是:“我水师提督孤拔定必据守基隆、台湾,而海南一岛,密迩东京,该提督亦必兼踞,俟该处得踞之后,即行往攻北省。”可见他已经认识到法人对海南岛是有企图的。于是其上任后,便把海南岛从原来的广东西路海防中独立出来,单独设为琼防,并奏请修建炮台等防御工事,以加强防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之洞命部下测绘各处海口,对海南海口的测绘结果是“绘琼防图一,铺前、青蓝港、儋州、海口、崖州附焉。”这是海南岛历史上首次现代地貌测绘。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上《密陈琼防人才片》折,举荐时任汾州知府的朱采补雷琼道一缺。清政府于次年任命朱采为雷琼道台并雷琼兵备道水路统领,后来秀英炮台的修建就由他全面负责。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底,张之洞“出巡各海口,先至琼州海口亲加相度”。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张之洞向清政府奏称:“当勘得海口城西五里之秀英山,士人称为水英山,地势最好,距敌较近,冈阜高广,可以东西兼顾,应筑台七座……其台工俟炮到再行确估,赶速修竣安设。”由此可见,张之洞虽然是年十月便离任两广总督,但是秀英炮台筹建工作无论是测绘选址,还是选拔良才,他都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继张之洞后担任两广总督的是李翰章,但李翰章并不完全同意张之洞炮台修造的规划。当时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驾驶兵轮游历过粤时,李翰章嘱托其亲往查看,详加测绘。丁汝昌测绘的结果是:“勘得各处应修炮台,以琼州府海口为最要,而崖州之榆林港、儋州之洋浦次之……”再加上用于海防的经费不足,无法同时修建各处炮台,于是李瀚章奏请修改建设炮台的规划,决定按缓急程度不同,先修建最重要的海口秀英炮台,再是将秀英山筑台7座均配二十四生(厘米)长炮改为筑台5座配二十四生长炮3尊、十五生护炮2尊。清政府同意了李瀚章的请求,于是秀英炮台就按李瀚章的规划进行修建。

修建始末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开始修建,但该年所做的工作不多,据朱采的奏议里的字眼进行推测,应该是规划、征地、迁坟、招聘工匠工人等前期准备工作。(有资料显示为该年建成)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工程详细情形申报以后,主要的工作是修路、平整土地,据朱采的奏议里的字眼进行推测,在该处修建炮台,需要迁移大量的土。

光绪十九年(1893年)冬,秀英炮台完工。

后世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驻守秀英炮台的军官和兵士赋闲在家;不久后,炮台被国民党驻军接管。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轰炸机对海口市进行了轮番轰炸,国民党驻琼守军为了加强防备,先后在其中4个炮位上加筑钢筋水泥顶盖及复炮台内壁,防止敌人炸毁秀英炮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日军正式进攻海南岛,同时,攻占秀英炮台。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后,秀英炮台被解放军接管。后成立了海南省军区,秀英炮台归海南省军区管辖。

1995年,经中共海口市委公布,秀英炮台定为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2月,经海南军区改造和修缮,秀英炮台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3月,秀英炮台因种种原因关门停业。

2013年1月,海南军区后勤部与海口市人民政府签署《秀英炮台委托管理协议》,同意将秀英炮台委托海口市人民政府进行管理运营;同年12月,修缮后的秀英炮台重新开放。

2015年7月,秀英炮台被评为海南省国防教育基地。

建筑格局

秀英炮台全长240米,南北宽130米,各炮台以水泥、沙石、混凝砖土筑砌,内壁设置藏弹洞、藏兵洞,中间铺设环形铁轨以利于旋转铁炮的角度;与炮台相连的炮巷及其两侧的弹药库、兵房则为红砖灰沙浆修砌的暗室;指挥所设在东南面,其后置营房和操练场。这些整个炮台区有坚固的城垣环抱。炮台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炮台有炮5座,依海岸东西直线而设置,炮台门均朝北,面临大海,射程控制整个海口湾。

秀英炮台炮座系钢筋水泥和砖石混合结构,台高4.36米,其中地下2.1米,地面2.25米;炮台大门朝北,宽8.75米,地面呈椭圆形,直径最长处为6.85米。台内有地下行道、兵房和弹药库。台顶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防护层,上铺薄土,种满杂草,作为掩护之用,面积34平方米。后段有阶梯能通上地面。

文物遗存

振威炮台位于秀英炮台最西边,为一门小炮,炮台的布局为明台暗室结构,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处为露天的,炮池呈圆形地穴状,深2.15米,东西直径6.85米,南北直径6.90米,炮池内壁四周有15个藏弹洞和3个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装有铁轮的炮架上,可在环形铁轨上四周旋转,上下、前后、左右皆可射击,所置大炮是德国克虏伯炮,后膛装弹,口径为0.15米,射程约8千米。

紧连着明台的暗室包括巷道以及巷道两侧的弹药库、兵房,均隐埋于地下,具有防空功能,暗室顶部多呈拱形,设有15个圆形或方形通气孔,炮台采用进口洋灰(或称红毛土)合成的混凝土、吉砖或红砖筑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为露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民国政府对炮台进行修缮加固,并加修了顶盖。

定西炮台为秀英炮台的三门主炮之一,炮台的布局为明台暗室结构,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处为露天的,炮池呈圆形地穴状,深2.25米,东西直径8.31米,南北直径8.48米,炮池内壁四周有17个藏弹洞和4个藏兵洞。

大炮固定在装有铁轮的炮架上,可在环形铁轨上四周旋转,上下、前后、左右皆可射击,所置大炮是德国克虏伯炮,后膛装弹,口径为0.20米,射程约10千米;炮台采用进口洋灰(或称红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砖或红砖筑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为露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民国政府对炮台进行修缮加固,并加修了顶盖。

拱北炮台为秀英炮台三门主炮之一的中心主炮,炮台的布局为明台暗室结构,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处为露天的,炮池呈圆形地穴状,深2.25米,东西直径8.46米,南北直径8.45米,明台护墙内壁四周有17个藏弹洞和4个藏兵洞。

大炮固定在装有铁轮的炮架上,可在环形铁轨上四周旋转,上下、前后、左右皆可射击,所置大炮是德国克虏伯炮,后膛装弹,口经为0.24米,射程约15千米;炮台采用进口洋灰(或称红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砖或红砖筑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为露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民国政府对炮台进行修缮加固,并加修了顶盖。

镇东炮台位于秀英炮台东边,为一门东主炮,炮台的布局为明台暗室结构,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处为露天的,炮池呈圆形地穴状,深2.26米,东西直径8.33米,南北直径8.40米。明台护墙内壁四周有14个藏弹洞和4个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装有铁轮的炮架上,可在环形铁轨上四周旋转,上下、前后、左右皆可射击,所置大炮是德国克虏伯炮,后膛装弹,口径为0.20米,射程约10千米。

炮台采用进口洋灰(或称红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砖或红砖筑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为露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民国政府对炮台进行修缅加固,并加修了顶盖。现镇东炮台内没有安放大炮,目的是让游客更方便的观看到炮池内原有的布局情况。

振武炮台位于秀英炮台最东边,为一门小炮,炮台的布局为明台暗室结构,明台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道相通,明台指安放大炮处为露天的,炮池呈圆形地穴状,深2.24米,东西直径6.90米,南北直径6.80米,明台护墙内壁四周有19个藏弹洞和4个藏兵洞,大炮固定在装有铁轮的炮架上,可在环形铁轨上四周旋转,上下、前后、左右皆可射击,所置大炮是德国克虏伯炮,后膛装弹,口径为0.15米,射程约8千米。

紧连着明台的暗室包括巷道以及巷道两侧的弹药库、兵房,均隐埋于地下,具有防空功能,暗室顶部多呈拱形,设有10个圆形或方形通气孔;炮台采用进口洋灰(或称红毛土)合成的混凝土、青砖或红砖筑成,安放大炮的地方原为露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民国政府对炮台进行修缮加固,唯有振武炮台保留了原先的样貌。

营房俗称指挥所,为秀英炮台最高军事长官台长的办公室,深埋于地下,具有较强的防空及防御功能,为半地穴式结构,南北长12.30米,东西宽3.72米,四周为环形相通的廊道,回廊宽1.24米,廊道墙上有多个方形孔(可供通风及射击用),顶部呈拱形,设有10余个圆形或方形通气孔,采用洋砂(或称红毛土)、青砖或红砖筑成。

此地应该是秀英炮台的出入口,巷道上方置“海南保障”石匾额,巷道长18米,宽3.40米,各间房内又设小门相通,外侧上方置“秀英炮台”石匾额。巷道东西各设3间房为弹药库,外设小门,为平时存放秀英炮台专用弹药及军械之处。

主要展览

秀英炮台·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展以秀英炮台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媒体科技手段,融合炮台、战争、海防、海南等文化元素,展现明清以来海南岛海防遗存的历史文化。整个空间布局上,将弧形隔墙元素融入其中,分别象征组成秀英炮台的拱北、镇东、定西、振武和振威五座炮,同时能够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立体。

展览序厅及第一部分主题为“秀英炮台”,第二部分主题为“海南岛明清海防”。

文化活动

文艺创作

2012年10月,以秀英炮台的炮手为背景所著电影剧本《血日·海口1939》出版,该剧本以秀英炮台的创建、兴盛、废置、重建、战斗的历史过程为依托,以群众抗战的事迹为主线。

相关人物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祖籍河北南皮。光绪十年闰五月十六日(1884年7月8日),新任两广总督并抵达广东省城广州,开始接督篆视事,至光绪十五年七月十二日(1889年8月8日)调任湖广总督,前后督粤5年。秀英炮台即由粤督张之洞筑建。

活动建设

2014年5月,在海口仲夏文艺季期间,秀英炮台等地举办“大美海口——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7年10月6日至7日,定向运动赛在秀英炮台举行。

文物价值

秀英炮台是晚清时期中国南疆重要的海防屏障,为抵御西方列强侵入和捍卫南海海疆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以其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和教育意义,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要的文化展示平台。

保护措施

1985年,经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秀英炮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秀英炮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秀英炮台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出资对秀英炮台进行修缮,重置园林景观,修复完善园区路面及配套公共设施,并对园区内部老化的给排水系统进行整治。

2021年6月,秀英炮台以“海口市秀英炮台景区”为名称,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位置

秀英炮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世贸南路3号。

门票

8元(旺季±20%,淡季-20%)。

2017年1月起,秀英炮台对海口户籍居民免费开放。

交通

在海口市市区可乘海口公交31路(省技校-市一中)、海口公交32路(龙华总站-秀英炮台)公交车,在秀英炮台站下车即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