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承业

更新时间:2023-08-30 21:06

秦承业(1747-1828),清诗文家。字补之,号易堂,江宁(今南京)人。秦大士次子。承业天资超卓,所读十三经、诸史,自少至老,暗诵不遗一字。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于乡试,四十六年殿试,初拟一甲第一,长洲(今苏州)钱棨第十。胪唱日,乾隆以本朝无三元,改棨榜首,承业二甲第一。授散馆编修。是道光帝的启蒙老师,[清史稿·宣宗本纪一] 记载:道光‘幼好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先后受读’。

人物生平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秦承业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寻选授皇子书。五十四年,典试山西乡闱。乾六十年(1795),擢国子监司业

嘉庆三年(1798),丁母忧回到江宁;嘉庆六年(1801),服阕仍补原职,后又降为编修;不久,擢右赞善,参与编纂《高宗实录》。嘉庆十年为二阿哥(道光帝)师。嘉庆十三年(1808),因病再次回江宁。

嘉庆十九年(1814),江苏大旱,米价大涨,每石需八九两白银。时任两江总督的百龄亲自登门拜访,向秦承业请教救济的办法,秦承业对以“请帑”,意思是要百龄将藏在府库里的钱拿出来救济民众。除此之外,秦承业还积极倡议捐款,他率先将位于江宁寿星桥的宅第变卖作为捐资。在秦承业的影响下,江宁筹得捐款30余万两。其后,自总督百龄以下官员也纷纷伸出援手,又筹得10万两。采买平粜、散政施粥等救灾措施实施后,虽然是饥荒年,但当地百姓衣食无忧。此次捐赠,秦承业劳苦功高,百龄准备向朝廷禀奏,为秦承业请功,却被婉言谢绝。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驾崩,道光继位不久,拜秦承业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命其在上书房行走。道光八年(公元1828),秦承业逝世,寿八十二岁。道光出于感激和怀念恩师,破格赐谥‘文悫’。

事迹考证

《尧化门街秦承业墓调查报告》

该调查报告篇幅不长,分为墓址、现状两部分,并配有“尧化门街东秦承业墓神道牌坊”和“秦承业墓左边的石碑”照片各一张。报告显示,秦承业墓位于南京栖霞区尧化门街东约1公里,距尧化门火车站不远。墓地正中有石牌坊一座,仅存中间一楹二柱,左右两柱倒在地上。解读这份报告并结合那张神道牌坊照片分析可知,这实际上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牌坊正额上正书六字“秦文悫公墓道”。另一张照片则为墓地全景图。取景主要为了突出近前的一通石碑,照片中可以看见画面中间的牌坊,以及远端倒地的石构建。

报告中记载,牌坊两侧有石碑二座。左碑较完整,下为龟趺座,中为碑身,上为碑额。碑身高250厘米、宽92厘米、厚38厘米。碑上能辨认出“晋赠礼部尚书衔、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秦承业”等字样,末有年款“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右碑向前倒下,折成二段,碑文面朝下,无法识读。这两通石碑按葬制来看,应该一块是神道碑,一块是谕祭碑。

墓道牌坊后即墓冢,坟堆尚隆起,坟前石碑系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立。墓碑中间书:“皇清晋赠/礼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文悫公/一品夫人、诰封恭人、徐太夫人/之墓”等字样。从当年调查所见石刻文字看,与史料记载相符,这里应是秦承业夫妇合葬墓无疑。

报告中所说墓地的位置,应该就在尧化街道办事处的对面,只是如今已经全然看不出一丝当年印迹。不过,墓地上的那块谕祭碑已被人发现。那是2010年5月,在尧化老街改造拆迁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一处房基下发现碑刻2通。那实际上为一断为两截的碑刻,碑额及碑四周皆有龙凤之浮雕,雕刻精细,蟠龙生动传神,碑额篆书“御制碑文”4个字,可见为一御制碑,碑高超过2.5米,碑文共9列,大字楷书。虽然碑刻断为两段,断处有部分文字缺失,但经仔细识读,发现碑文中有“翰林院侍讲学士秦承业”的记述,也有“文悫表厥贞修于戏贲将纪实”的文字。由此基本可以判断,此碑即秦承业墓前的谕祭碑。

轶事典故

【差一点成就“父子同状元”的佳话】

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廷试二甲一等。据说,本来秦承业初拟一甲第一,但乾隆皇帝因“本朝无三元”,改长洲(今苏州)钱棨为榜首。于是,钱棨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二个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而秦承业则状元梦破碎,未能成就“父子同状元”的佳话,堪称一大憾事。

【作为启蒙老师,与道光帝“受知遇最深”】

秦承业生平性严,冷言真率,有“睥睨一世”的气魄。他在上书房时间最长,道光皇帝未即位之前,秦承业对这个皇子“尽心启沃,每陈说大义,根据经训,即音读务求详核,受知遇最深”。

据《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道光皇帝)幼好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先后受读。”而道光帝即位后,第一个征召的就是秦承业,他称秦承业为师傅。道光帝与大臣们说到秦承业时,仍尊称其为“秦师傅”,而不直呼其名。有一次道光帝对身边的侍臣说:“‘埙’字读‘喧’音,不读‘薰’音,为秦师傅所授。”可见,秦承业的传道授业,对道光帝产生了很大影响。

秦承业能慧眼识才。有一次在百龄府中见到江夏(今武昌)陈銮,赏其俊伟,介绍侄儿与陈家结亲,后来陈銮官至两江总督;六合姜士冠应童子试时,文章写得很出色,秦承业十分欣赏,就将第五女嫁给了他。姜士冠后来当了知县;江宁把总裘安邦有将才,朝廷选拔江南武官时,秦承业极力推荐,裘安邦得以升任徐州总兵。得知是秦承业举荐自己的,裘安邦特意前来拜谒致谢。秦承业却闭门谢客,并派人对其表示,举荐是为了公事,不是为了要人感谢的。

秦承业40岁时,其妻徐氏病故,此后他终身不再娶。其一生有《和养正书屋诗》《瑞芝轩文集》《馆阁诗赋》《字学启蒙》《地理源流》等著作。

秦承业卒年83岁,赠三品卿。道光十二年(1832),道光帝追念秦承业忠谔,特赠礼部尚书。道光二十七年(1847),又赠谥“文悫”并祭一坛,赏银三百两,立碑建祠。后来,因为帝师名分影响,秦承业的儿子秦绳曾也被加封四品卿衔,另一子秦象曾则被赐举人,选授峨嵋知县。

秦承业能够破例得谥“文悫”,可以看出道光帝对这位师傅的感激之情。而悫(què) 指诚实、谨慎,这个谥号亦堪称秦承业一生的真实写照。

亲属成员

高祖秦应瑚,明末避乱,由安徽太平府来到江宁(今南京)。曾祖秦邦灿。祖父秦有伦,为江宁书吏,生有七子,次子即为赫赫有名的清代状元秦大士。承业系秦大士次子,事迹并不多见,《清史稿》没有为其单独立传,只有零星记载。《南京人物志》“秦大士”词条中,也仅有只言片语:“次子秦承业以传胪及第,官至山西乡试主考”。

个人作品

承业著作有《瑞芝轩古文》四卷、《馆阁诗赋》二卷、《和养正书屋诗》四卷、《字学启蒙》四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