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更新时间:2024-07-08 14:48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old & Zucc.)是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茎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宽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7毫米。花序生茎和枝上部,长2-6厘米,果期延长。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毫米,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花果期6-9月。

植物学史

紫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起初是作为染料作物而广泛种植,而后逐步开发出紫草的药用价值,有许多历史文献都对紫草的应用有相应的记载。紫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齐民要术》中讲过紫草种植“其利胜蓝”,而“种蓝十亩,敌谷田一顷。能自染青者,其利又倍矣”,可以看出紫草在当时是非常有价值的经济作物。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将紫草的药用价值予以了阐述:“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但是一直到宋代,其药用价值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且重用,北宋的《图经本草》中描述了:“紫草古方稀用。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在后来的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紫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自此紫草的药用途径日趋成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有贴伏和开展的短糙伏毛,上部有分枝,枝斜升并常稍弯曲。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宽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短糙伏毛,脉在叶下面凸起,沿脉有较密的糙伏毛。

花序生茎和枝上部,长2-6厘米,果期延长;苞片与叶同形而较小;花萼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果实可达9毫米,背面有短糙伏毛;花冠白色,长7-9毫米,外面稍有毛,筒部长约4毫米,檐部与筒部近等长,裂片宽卵形,长2.5-3毫米,开展,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有时微凹,喉部附属物半球形,无毛;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毫米,花药长1-1.2毫米;花柱长2.2-2.5毫米,柱头头状。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毫米,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花果期6-9月。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紫草生长于荒山田野、路边及干燥多石的灌丛中。喜凉爽、湿润、怕涝、怕高温,以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中等肥沃、富含腐殖质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壤土为佳,忌粘土、盐碱地、涝洼积水地栽培。发芽最适温度为13-17℃。

分布范围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四川、陕西至甘肃东南部。

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处理:10月下句至11月上旬,将种子与湿沙按3:1掺和均匀后,坑藏在向阳坡或庭院朝阳处挖45厘米以上的土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挖大小,以放好为原则。在底部放入少量树枝,并铺一层树叶,把掺和后的种子用透气的编织袋装好后放入,覆土10厘米以上,并高出地面。翌年清明前后,待大部分种子萌芽时播种。

播种时间:用种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秋播于种子采收以后到11月上旬地上冻为止,秋播第二年4月初开始萌发,4月下句至5月上旬出全苗。春播于3月底4月上句进行,但种子在播种以前必须进行低温处理,让种子发育成熟,如果将种子干播,当年不出苗。

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两种:条播,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3厘米深,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覆腐殖质或火土灰2-3厘米,并镇压,播种量15-2千克/亩;撒播,:首先开畦,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畦面,覆腐殖质或火土灰2-3厘米,稍压,播种量3-4千克/亩。种子经处理后春播,如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约10天出苗。直播和撒播都可采用地膜覆盖法或盖草,但必须及时清除。

分根

可选择带有芽苞的种根作种,烂根和病根不能作种。剪取7-8厘米的长节,每节至少2个芽,直立栽植,防止倒栽。在整好的哇内按行距20-25厘米,开穴深10-12厘米,直立放入,覆土2-3厘米压实,浇水。每穴1-2段,约15天即可出苗。为使出苗齐全,可把年前刨出的种根存放于深土坑内,埋土、盖草,第二年包出再种,冬季防止积水腐烂。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根据紫草生长特性选好土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圈肥约5000千克,尿素或二铵约40千克,整细撒匀,深翻30厘米,粑细整平,做成高度10-20厘米、宽100-110厘米、作业道40-50厘米畦垄,准备播种。若土质较干,可先浇水,待水渗干后再进行播种。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防止草荒欺苗,也可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但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定苗补苗:在幼苗期及时查补苗。当苗高约10厘米时,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进行定苗。

追肥:出苗后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每年追肥两次,定苗后追施铵或尿素20-30千克/亩;开花后再追施硫酸钾复合肥或过磷酸钙15-20千克/亩。追肥后必须浇水。

合理排灌:紫草最怕涝灾,因此在地块周围一定要挖好排水沟,雨季注意排水。如遇干旱或追肥后,要适当灌溉。

采收加工

种植后两年即开花结果,当小坚果呈灰白色或淡棕色,果实坚硬时及时分批采收,否则种子落地。收后及时晒千储藏。每年每亩产种子10-20千克。第3-4年10月下旬选晴天即可采收。年久不收,根易黑心,影响质量。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去净泥土,去掉上茎、须根及芦头。晒到近干时,将根理直,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阴天可用微火烘干。一般每亩产干品150-200千克。

病虫防治

病虫

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雨季,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以防为主,雨季注意排水,见干见湿,注意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1:2:25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灌根。

叶斑病:危害叶片,叶上形成不规则病斑。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残体,并用1:2:200倍波尔多液或25%苯菌灵700倍液进行防治。

虫害

蚜虫:用2%必杀菌剂100倍或25%快杀灵1500倍液喷施,连喷多次。

蛴螬地老虎象鼻虫:可以人工捕杀或用敌百虫等毒饵诱杀。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以根入药。中药名:紫草。

【主要成分】主要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等成分。

【药理作用】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镇静。

【性味功能】甘、咸,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用法】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湿疹,疮疡,水火烫伤。内服:煎汤,用量5-9克。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胃肠虚弱,大便溏泻者禁服。

现代医学研究紫草根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等,具有许多药理活性。紫草的多种提取物在抗炎、抗病毒、抑菌、抗氧化、抑制肿瘤、抗生育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经济价值

在中国古代,紫草是一种重要的染料植物,主要用途是通过紫草根来制取紫色染料。在魏晋时期,紫草种植范围扩大,其中陇西地区的紫草染色品质极佳,《广志》有记载:“陇西紫草,染紫之上者。”河南地区也种植紫草,《博物志》曰:“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者染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之,色小浅于北者。”可见在那个时候,紫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到了现代,制取紫色染料途径更多,便很少再使用紫草来获得染料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