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制派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3

统制派”是二战日本军队中的一个派别,以永田铁山等为核心,主张在军部的统制下,不使用武力,而通过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径,进行平稳缓进的国家改革。

发展历史

昭和初期日本陆军中的派系之一。1931年“十月事件”后,由原参加皇道派性质的樱会的军部中坚将校永田铁山、石原莞尔、冈村宁次、杉山元、东条英机等为核心,主要由校级及校级以上级别军官组成。

主张放弃以武力改造国家的计划,准备用合法手段建立军部独裁。认为推进总体战体制(要求先解决“中国问题”,然后南北并进,做好同美国、苏联长期作战准备,并消除军内派阀),必须联合部分官僚和新兴财阀在政治、思想和经济领域进行全面改组和统制,攻击皇道派的行动扰乱了军队的秩序,要加强军内统制,故名。

1934年1月,林铣十郎取代皇道派的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后,该派取得优势。后又通过相泽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的“肃军”,排斥、打击皇道派,掌握了陆军内部的主导权。

与皇道派之争

1931年的“十月事件”后,日本陆军内部的法西斯分子重新组合为互相排斥的两个派系:一派主张继续以军事政变的方式推翻现内阁,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

由于他们开口闭口不离“皇道”、“皇威”,故被称为“皇道派”。其代表人物是曾担任陆相的荒木贞夫大将和陆军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其成员多为现政权中没有地位、来自农村并对现实不满的青年中下级军官。“皇道派”受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影响较大,主张通过政变方式控制政权,实行军部法西斯独裁。

另一派的组成者多为裕仁天皇的亲信小集团成员。他们在清洗了长州藩势力之后,逐渐占据了陆军中上层的重要岗位。其代表人物是在陆军中享有“三杰”盛誉的头号人物永田铁山少将,以及东条英机少将,此外还有后来接替荒木贞夫出任陆相的林铣十郎

该派主张保持军部中央机构的统制,认为血腥的军事政变不利于军队和政局的稳定,主张运用军部的现有地位,在对外侵略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以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改造国家,建立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被称作“统制派”。这一派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支持。其实两派法西斯军阀在“改造国家”、建立法西斯政权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方法、步骤方面存在着分歧和矛盾。

由于主张得到大多数中上层军官的支持,统制派在与皇道派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1935年1月,得到皇道派支持的荒木贞夫辞职,林铣十郎接任陆相。7月,代表统制派的新任陆相林铣十郎,又借人事调整之机将一批皇道派军官转入预备役或调任战地指挥官。

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调动,就是免去了在皇道派军官中享有很高威望的真崎甚三郎的陆军教育总监职务,将其调任军事参议官的荣誉职务。至此,统制派取代皇道派,确立了对陆军的支配权。由于日本军部向来以陆军为主,控制了陆军也就意味着统制派掌握了对军部的主导权。

主要成员

统制派的核心成员主要包括:永田铁山、冈村宁次、林铣十郎、东条英机、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武藤章、田中新一、铃木贞一、今村均、富永恭次、山田乙三、佐藤贤了、木村兵太郎、牟田口廉也、矶谷廉介、土桥勇逸、辻政信、服部卓四郎等人。

有必要指出的是,“巴登巴登密约”的发起人之一小畑敏四郎曾与永田铁山、冈村宁次等统制派核心成员交往甚密,但后来倒向荒木贞夫,成为了皇道派的成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