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骨鹿

更新时间:2024-07-04 17:10

肿骨鹿是哺乳纲真兽亚纲的一种鹿。它为已灭绝的偶蹄目中的化石种,是大角鹿属(Megaloceros)的一个种。头骨粗壮,下颌有明显肿厚现象。角甚粗壮,眉枝垂直扁平,主枝圆筒状,但远端呈掌状分叉。在更新世中期的地层中,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如河北、山东、北京、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安徽、江苏都有发现。

简介

肿骨鹿是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鹿科,大角鹿属的一种鹿。头骨粗壮,下颌有明显肿厚现象。角甚粗壮,眉枝垂直扁平,主枝圆筒状,但远端呈掌状分叉,掌状面与眉枝成45°夹角,或掌状面几乎平行于眉枝的面。臼齿大而低冠,为新月型齿。我国华北中更新统中化石很多。

发现探索

由于在著名的北京猿人洞穴堆积中曾发现过大量的化石,因此可断定这种动物是北京猿人主要狩猎的对象,因此,它随北京猿人而知名于世。它的个体大小如麋鹿。角相当大而粗壮;眉枝垂直扁平,主枝远端呈掌状分叉。头骨和四肢骨也很粗壮。下颌骨有明显的肿厚现象,因而得名。

灭绝原因

肿骨鹿的消失原因在于人类的大量猎杀和气候的变化,因为在远古人类的“食谱”中包含有肿骨鹿,尤其是“北京人”;另外,在肿骨鹿灭绝期间,正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气候变暖,北方的肿骨鹿的可食用的植物大量灭绝,导致肿骨鹿消失。

肿骨鹿化石

肿骨鹿化石,和县猿人动物群中的-种。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偶蹄目,鹿亚科,大角鹿属。化石标本有右角基部14段、左上颌骨和左下颌骨各1具。右角主枝上缺,粗壮,灰黄色,向后近成水平伸展,基端角节部外凸,角节有隆脊和乳突,残长17.5厘米。角基部横切面呈椭圆形,圆径7.5-8.5厘米,主枝横切面呈扁圆形,圆径4.5-6.5厘米;左上颌骨土黄色,前、后残缺,具牙床和颚骨。额面近水平,三角形,颚骨前窄后宽,骨壁前薄后厚,颚骨上有-长卵形鼻窝。牙床外侧面呈长方形,微向前上斜,残长1厘米宽0.7-2厘米,高3厘米牙床上附有臼齿3枚(M1-M3),齿粗壮,齿冠较低,珐琅质粗糙,外肋较强,附尖和齿带发育,嚼面近方形,有曲折式绉皱;左下颌骨前后残缺,土黄色,粗壮肿厚,前细后粗,表面光滑,横切面呈椭圆形,前圆径3-3.7厘米,后圆径3-4.2厘米,残长10厘米。颌骨牙床上附有臼齿3枚(M1-M3),其中第1臼齿齿冠断失,齿长大于齿宽,高齿冠,齿柱较发育,嚼面有褶皱1980年10-11月,安徽省和县陶店乡汪家山北坡龙潭洞遗址的第4化石层位出土,地质时代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现藏和县文物管理所。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