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获麟

更新时间:2024-05-10 18:02

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哀公西巡猎获麒麟的故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历史典故

春秋》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即鲁哀公久慕大野泽珍禽异兽出没,为旅游胜地。于春暖花开之际,率众来此打猎游玩。鹰视犬吠,人喊马嘶,自是一番热闹。随从打猎的叔孙氏家臣捉到一只怪兽;牛尾马蹄,麕身,头上长一肉角,不知为何物。孔子闻讯赶来辨认,叹曰:“仁兽,麟也!”继而哀伤:麒麟乃稀珍吉祥之物,“凤鸟鸣盛代,騶虞应至人”,麒麟现身,天下吉祥。然如今麒麟受伤而死,必不祥也,于是建议把麒麟就地埋葬。葬后筑台抚琴作歌以悼之,其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意思是帝时,太平盛世,麒麟、凤凰等吉祥珍稀之禽兽,游于世间,受人保护。今天下纷争,文明不兴,出游时必被伤害。目睹麟死,实在令人心伤!相传孔子生前,有麒麟吐玉书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颜氏葬之,以绣绂系麟之角,经宿而去,怀孕十一月而生孔子。孔子以“无位之圣,述文武之法”,一生奔波,讲学授徒,周游列国,欲复周礼,时正编写《春秋》。今麟死以为大不祥,哭曰:“麟出而死,吾道穷也!”归而封笔,也不再授徒,不久即郁郁而死。故有孔子“获麟绝笔”说。

典籍记载

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东周列国志》也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 叔孙氏家臣鉏商获一兽, 麕身、牛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是为麒麟冢。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痛惜不已,联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绝笔,不再著书。

“西狩获麟”一词,源自《春秋》,后演变为美丽传说,闻名全国。元、明、清《曹州府志》《曹南文献录》《巨野县志》(明清版本),以及相关古碑刻,皆有“西狩获麟”之记载,其内容与诸古籍相同。

公羊传》对之解释道: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公羊传》在解释时所说的“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和“吾道穷”是《榖梁》《左传》所无的。既然如此,这两句话肯定是最重要,最能够代表公羊学派观点的两句。即“麟为孔子受命之瑞”。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指瑞篇》中就作如下介绍:《春秋》曰:“狩获死麟。”人以示孔子。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mèi)拭面,泣涕沾襟。儒者说之,以为天以麟命孔子,孔子不王之圣也。

但是后来的何休解释说:“夫子知其将有六国争强,从横相灭之拜,秦项驱除,积骨流血之虞,然后刘氏乃帝。深闵民之离害甚久,故豫泣。”这段话很明显与上一段话不符和,可以看出公羊家将“麟为孔子受命之瑞”改变成了“麟为汉将受命之瑞”。

相关

麒麟

麒麟:也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合称“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常用来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获麟之地

古籍所载的获麟之地“大野”,即今山东省巨野县,是菏泽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东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厚,近因巨野煤田的开发而迅速崛起。

麒麟台位于巨野县麒麟镇陈胡庄村东750米处,史称麒麟塚,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历代文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咏不朽之佳句。唐代著名学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李白辛弃疾以及明代王穉登孙宜等著名诗人均为麒麟台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唐武德四年,据西狩获麟之故,巨野一度改名麟州。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张九叙作斗书“麒麟塚”三字,刻石立于台前。天启年间,县令方时化在此修建庙宇,名曰“瑞麟寺”。自此,麒麟台胜迹更加名震四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