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利

更新时间:2023-06-27 14:21

赤地利为蓼科蓼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具纵棱;叶三角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黑褐色,无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赤地利又名金荞麦,因其瘦果呈卵状三棱形且为红棕色,酷似荞麦,故而得名“金荞麦”。

植物学史

金荞麦名见《植物名实图考》,误冠以“赤地利”之名。吴其濬曰:“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

赤地利又名金荞麦,因其瘦果呈卵状三棱形且为红棕色,酷似荞麦,故而得名“金荞麦”。

形态特征

赤地利为蓼科蓼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具纵棱;叶三角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黑褐色,无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产地生境

分布范围

赤地利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等地,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野生于沟边、村旁、园边肥沃潮湿处。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切忌干燥和大雨冲刷。适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中种植。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根茎和扦插繁殖。

病害防治

一年生攀援性草本。花果期6~10月份。种子繁殖。常见于山坡灌丛和疏林中、沟边、河岸及路旁。为果园、茶园及路埂常见杂草,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

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 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人工防治

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 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 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 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 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 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 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 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 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

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 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 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

结合农事活动, 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 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 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 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化学防除

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 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 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 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

替代控制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 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 等方法进行除草。

主要价值

观赏

赤地利为园林垂直绿化材料,适合庭院、花径或建筑物周围栽植,颇有野趣。

药用

赤地利的根可入药,味苦,性平,无毒,始载于《图经本草》,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痛、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症。其地下茎的活性提取物还具有抗癌、消炎抗菌等作用。亦可作为优质的动物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畜禽免疫力和肉蛋产品的品质。赤地利盛开为一片白色花海,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叶味酸,可食。

用药功效

别名 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 植物名称,火炭母 。 来源 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含靛甙(indican)、水蓼素(persicarin)、p-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香草酸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性味 性微寒,味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用于肾炎水肿、百日咳、泻痢、湿疹、疖肿、毒蛇咬伤。

植物文化

《草本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载有“开金锁”。《草本从新》栽:“产江浙,叶如萆薢,高三四尺,根如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葜而无刺,”亦即指此而言。

植物趣闻

本品看来并非是《唐草本》的“赤地利”,因《唐草本》、《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载赤地利是蔓生,而且《证类本草》“华州赤地利”的附图也显然和金荞麦不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