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园

更新时间:2024-09-16 22:49

为明嘉靖年间赵楼村人赵邦瑞所建。园址曾多次迁移,几经易手逐渐荒废,现已不存。

简介

赵氏园为明嘉靖年间赵楼村人赵邦瑞所建。园址曾多次迁移,园主也一易再易,至清道光年间,传至赵玉田之手。赵玉田继承祖业,从十几岁开始种牡丹,几十年如一日,毕生精力全用于牡丹种植,年近九十时还致力于园艺。著名的“天香独步”、“种生红”、“种生花”(又名“花蝴蝶”)、邦宁紫和“骊珠”等优良品种皆出自赵氏园。

当时,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常来此园赏牡丹,一来二往,两人结为好友。赵玉田九十寿辰时,马邦举赠匾一块,上书“似兰如松”四个大字,取兰馨松寿之意。玉田去世后,此园疏于管理,逐渐荒废,现已不存。

历史沿革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菏泽人常用作对牡丹的赞赏。提起曹州牡丹,就不得不说一说赵楼村,即今天的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的国花社区。因为这里闻名于世的“曹州牡丹园”,原是赵楼村的“后花园”。说到赵楼村,这是个孕育曹州牡丹的地方。有史以来,居民多从事花木、花卉的生产和销售,特别是牡丹,在每年交易的数百万棵中,百分之八十的来自赵楼村和附近的村庄。

据《赵氏族谱》记载,赵氏先祖自洪武年间迁至赵楼村,秉承“种花为业不为俗,卖花为业不为贪”的祖训,充分利用曹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牡丹资源,经过历代先祖的不懈努力,使赵楼牡丹种植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曾几何时,村边成园成圃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赵家园”“桑篱园”“铁藜寨园”“大春园”等。

第一位,明弘治年间的赵瑞波,“赵家园”园主,曹州著名中医,药材商贾。曾行医采药至太行山和秦岭,发现野生牡丹,费尽周折,带回老家移植园内。自此,牡丹在赵楼村开始培育、繁衍开来。后又相继育出“蓝田玉”“紫霞仙”“昆山夜光”和“烟龙紫珠盘”等名贵品种,开启了曹州赵氏牡丹的传奇。村里人把他奉为“牡丹先驱”,还流传着他两下秦岭的故事。

一日,赵瑞波去陕西行医购药,来到秦岭脚下。偶遇一女子,打着青伞,骑着毛驴,哼着小曲:“青伞毛驴汗浃浃,秦岭满眼牡丹花。”唱者无心,听者有意。赵瑞波行医多年,素知“丹皮”的药性好,价格贵。听到牡丹,欲随前往,采些以药用。于是翻山越岭,至几十里,果然看到大片的野生牡丹,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遂挑选了十几棵上好的色品,整株带回老家,栽入园中。不料一年后居然全部枯死。赵瑞波决心再去秦岭采移,后经过悉心培护,牡丹终于成活,且开出鲜艳的花朵。

第二位,清道光年间的赵玉田,“赵氏园”园主,继承祖业,精心培育牡丹。从十几岁开始种植,90岁还致力于园艺。园内名品繁多,培育的“赵粉”“豆绿”名扬乡里。赵玉田一生独有一癖,爱牡丹如命。经年累月,只知育花,常常忘记吃饭。一日老伴心疼,作了一碗鸡蛋汤,想给他滋补一下身体。不想,被他倒在一棵牡丹根上。

一段时间过后,这棵牡丹竟然长得又高又壮,花开得又大又艳,使赵玉田喜出望外。 没想到却招来妒花人,夜里这棵牡丹竟遭人铲倒。第二天,赵玉田看到,大吃一惊,“哎呦”一声,昏倒在地。一连三天,卧床不起,汤水不进。赵玉田对牡丹的这种至诚至爱,感动了花神,令牡丹仙子前往,播下甘露,使牡丹死而复生,开放如故。赵玉田闻讯,跃然而起,百病皆无。

第三位,清道光年间的赵孟俭,“桑篱园”园主。他结桑为篱,建园种花,一生酷爱牡丹,终生未娶,誓愿与牡丹相伴。园内种植的牡丹,种类繁多,花色齐全,曾培育出“掌花案”“梨花雪”知名品种,被称为红白二绝,为稀世珍品。后又研发出催花技艺,为“下广”商售的创始人,使得牡丹种植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他曾著有《桑篱园牡丹谱》,曹州府主考官马帮举,曾为其作序,其中记有:“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凡几,而冠盛一方。”

第四位,清咸丰年间的赵邦宁,“桑篱园”园主,著名花师和花商。赵邦宁自幼父母双亡,家中一个老管家教授他种植花木,使他喜欢上花草,加之天资聪慧,很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花能手。后来经商于北京、天津,携曹州特产木瓜与耿饼,换来牡丹十余株,栽到园中。又求得“二乔”“魏紫”“姚黄”等名贵品种,后又育出“黑花魁”稀有品种。

赵邦宁爱牡丹如痴,视牡丹如命。一日,闻听东海崂山有上好品质的牡丹,便毅然前去寻求。多日来,他寻遍大小山头,历尽艰辛,却一无所获,不禁心灰意冷,却又欲罢不能。突然间,在一山涧旁发现有棵牡丹,皇冠型,紫色花瓣,黄色花蕊,甚是好看。赵邦宁喜出望外,小心移入行囊,立刻返程,准备带回老家。

没想到,由于多日奔波,劳累过度,体力不支,在途中昏厥。眼看心爱的牡丹有些发蔫,赵邦宁无奈,只好就地栽培,并在旁边搭起草庵,日夜守护,舍不得离开半步。数月后,赵邦宁不幸染疾,不治而逝。家人闻讯赶去,伤心欲绝,只得把哀思寄托于这株牡丹上,一起带回曹州,栽在园中。后人把它命名为“邦宁紫”。

第五位,清光绪年间的赵世学,“铁藜寨园”园主,自幼聪颖,勤学好读,本想能获取功名,以图入仕。不料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弃学务农,养花度日。赵世学酷爱牡丹,在村东北以铁藜为寨建起花园。几年过去,经勤苦劳作,精心培育,园内花木繁盛。后来,他被本村聘为私塾先生,但也从未放弃对牡丹的栽培。一面教书,一面养花。

赵世学在多年对牡丹的栽培、研究的基础上,对《桑篱园牡丹谱》有所增补,易名为《新增桑篱园牡丹谱》,并亲自作序。后又撰有《铁藜寨赵氏花园》《牡丹富贵说》和《花联》等。其文中,称牡丹为“富贵之花”“百花之王”,赞牡丹为“无双国色”“独步天香”,极尽对牡丹的钟爱之情。且把花乡描绘为“锦城花国,芳园帝乡。灉沮两岸,桂陵一方。鲁阳之地,千古流芳”为人所称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