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能力

更新时间:2021-07-22 12:55

软能力是社会心理学术语。它们和人的情商很有关系。它们是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体现。它们把我们个人与软能力同等硬能力的他人区别开来。而硬能力是职场上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多的是智商的体现。

定义

软能力,如前所述涵盖面非常广。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譬如说在纽约当地的初中强调“character education”(性格教育),往年有“good citizenship ”(好公民)和“sense of community”(社区意识)教育。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软能力部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强调能力培养和潜力开发,很多都是软能力.

只具备硬能力而缺乏软能力的人是跛子,是有饺子倒不出来的茶壶。缺乏软能力实为影响今日中国年轻一代就业的死穴。只有软硬结合,才能胜任职场的需求。

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软能力是:性角色塑造能力、当众言说能力、独处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诚信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

这六种软能力,是国人整体最缺乏而又普遍被忽略的。然而,必须指出,这些软能力的缺乏并不在同一层次,总的来说是正面多过负面:重视教育,聪明勤奋,吃苦耐劳,数学好……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差距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改变素质。期望能帮助年轻人吸取教训,早点培养自己的软能力。因为软能力不像英语那样可以通过专业学校的短期突击得以迅速提高的。

社会现状

“软能力”不硬成大学生软肋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哪些能力才是制胜法宝?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走访调查社会实践团花两个月的时间调查采访,得出结果认为,约六成的企业受访者在招聘时,更看重大学生学习能力、营销和实践能力等“软能力”,学习成绩则是次要的,“软能力”不“硬”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软肋

学习能力重于学习成绩

有26%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成绩非常重要,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而68%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强的学习能力,只要学会学习,不管在校期间分数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优秀的表现。

针对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热,有36%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确实会或多或少地用到英语,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也有57%的受访者认为,除非进入外资企业,否则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但是英语能力却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招聘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察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

营销能力是必备素质

相对于简历上的学历及成绩等“硬指标”,在个人“软能力”要求上,60%的受访者表示,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营销能力。他们同时表示,应聘者在相关行业的从业或实习经历及其他社会实践情况,也是他们看重的因素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创业联盟秘书长、济南南瑞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振全表示,他最看重大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思维方式转换能力,这也是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他一般通过大学生在应聘时的表现来考察。他说,应聘时,大学生应首先会推销自己,工作起来推销产品和企业时才能得心应手;思维方式转换能力则反映了一个人在处理不同问题、与不同人打交道时,能否灵活应对。

“软能力”不硬影响就业

如何培养营销能力?受访者普遍建议,营销能力需要在课外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如今,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营销能力,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做销售工作,另外,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时,大胆发表意见、推介自己,也能间接提高营销能力。调查实践团综合受访者的分析得出结论,“软能力”不“硬”是导致应聘者找工作受挫的主要原因。

提高方法

大学生在学校时,学业以外的方面锻炼不多,因此也影响了自已找工作或者在工作中的发挥,或者得不到领导的器重,于是很多人纷纷求助于专业培训改变精神面貌,增强自信心。对他们来说,应聘时如何着装得体、如何打动人心,这些细节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当会使人陷入尴尬境地,也会失去心仪的岗位。

大学生培养问题,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软能力培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软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起码应从大一就开始。比较大的问题是,高校很少关心大学生的软能力培养,特别是一个大学生在求职前,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并不清楚。就业成功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小,而市场的要求日益挑剔。因此,教育机构不仅要教会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软培训也应正式进入课堂,帮助学生能提前了解企业流程,强化自已不足的方面,对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手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当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大学、企业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提高软能力,学校、政府举办招聘模拟、企业提供职前实习等服务。人才的成长是长期的,应从学校、生活中方方面面去留意,在生活中也能汲取营养。

社会影响

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说:同一个职位,高学历的人竞争不过“底”学历的人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的“硬”、“软”能力不足,导致高学历的人竞争不过“底”学历的人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既有“硬能力”,也有“软能力”。所谓“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所谓“软能力”则是指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

应届毕业生在“硬能力”方面不足在于经验,缺乏实践经验,有理论没经验等于缺了一只手;只有“硬能力”而缺乏“软能力”的人是 “跛子”,只有软硬结合,才能胜任职业岗位的需求,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硬能力’的培养来源于专业学习,‘软能力’的形成则更多地依赖于自我修炼。这就像在政治课上能学到政治常识,却不一定能提高政治觉悟一样。‘软能力’,说到底不只是能力,还有道德、操守与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大学教育注重知识、技能教育,而轻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诚信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锻炼。

求职者也应该认识到有了“硬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软能力”。“软能力”要靠长期养成,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只有“软”“硬”兼修,才能驰骋于职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