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通涛

更新时间:2024-09-03 17:15

郑通涛(1955年6月—2024年8月23日),男,福建漳州人,澳大利亚双博士、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归国华人,著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专家。曾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国际学院院长。2018年3月被任命为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曾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中文普通话指导教师。

人物生平

1986年,郑通涛从厦门大学获得中文系文学硕士后,开启了他长达18年的海外求学工作生涯。离开中国后,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又选修了计算机专业,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曾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主要讲授中国文化语言、计算机科学及机辅教学等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跨学科汉语研究。

早年从厦门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先生。后从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在国外的18年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讲授中国文化语言、计算机科学及机辅教学等课程,担任过澳大利亚前总理、前外交部长、新任总理陆克文的中文教师。

在国外留学期间从事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研究.为澳大利亚国防部设计“陆军调动系统 (Army Removal System)”,为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设计“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办公无纸化系统”,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设计“汉语教学辅助系统” 和“汉语网络教学系统”。 担任过5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国会中国顾问,为国会及上议院与中国教育文化交流提供咨询。

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推广、人工智能、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以及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研究;负责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国际学院的管理工作。

郑通涛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海外多所高校。曾连续五年任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国会中国顾问,负责国会和上议院议员来华咨询与培训。2004年由厦门大学人才引进,受托组建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并任院长14年。2008年兼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和厦门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筹建了厦门大学孔子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孔子学院网络教育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并任主任。2008—2013年组建国家汉办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兼任主任。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国际推广云教育厦门公共服务平台”、国务院侨办“华文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国家汉办“国际教育网络课件开发”、“国别化教材编写及相关研究”等20多项科研项目,累积科研经费1800多万;发表中文论文110多篇、英文论文30多篇,主编和出版专著53部。

2024年8月23日,郑通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0岁。

主要成就

郑通涛教授具有丰富的培养海内外本、硕、博不同层次学生的经验。从2004年至2017年11月在任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和国际学院院长期间,成功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教育3个博士点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学等5个硕士点,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建设成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三个博士点的学院,指导近百名海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40多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所指导的论文形成了“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已正式出版了17部专著。在指导的国内外博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有2名荣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名硕士生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70名硕博研究生荣获校级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

郑通涛教授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在国外任教20年期间对西方国家及传统的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制度有深刻的了解。主持谈判并成功开办15个本科和研究生中外合作项目,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与商务、国际金融、商务合计、酒店与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娱乐管理、教育与领导管理等;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法国等60多所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了大批中国和外国人才;在中外合作的远程教育方面,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加拿大、巴基斯坦设和迪拜立了远程教育中心。

2008年兼任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主任期间,在学校支持下在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德国、非洲、土耳其、泰国、菲律宾、波兰国外大学合作建设了16所孔子学院。筹建设了国侨办、国家语委多个海外基地和考点;建设了服务海外孔子学院和华校的“6台1库”汉语国际教育资源中心和数据库平台;举办多期孔子学院院长培训班、赴国外教师培训班、国外校长及教师培训班等;培训了近万名国内外教师和管理人员奔赴世界各国孔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开发了一系列国别化教材、建设了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和华为公司合作开发了全球首创手机与平板电脑“移动孔子学院学习平台”;建设了全球首家“环球汉语新闻网”;创办了《国际汉语学报》杂志、《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杂志、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杂志和《孔子学院发展研究》杂志;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服务先后签署了5大合作项目:“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多元文化联盟与产业基金,“一带一路”教育文化“走出去”与“请进来”。

学术活动

2017年4月和20个国家合作在厦门大学创办“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并任理事长。从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平台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课题研究;“一带一路”国家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一带一路”国别化经贸及汉语教材研发。于2017年11月召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才培养会议”。先后在加拿大、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迪拜申办了汉学文化分中心,培训“一带一路”汉语和行业人才。借助厦门大学及其广泛的海外资源,携手海外大学和机构分别建设了“一带一路”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一带一路”汉学文化资源数据库,“一带一路”汉学文化传播动态数据库,“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信息资源数据库。

2018年到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任校长后,致力于中文+职业教育研究和布局。筹办了《中外职业教育研究》杂志,进行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尝试,与东南亚国家和欧洲国家大学合作举办“鲁班工坊”,致力于输出中国理念、技术和标准。

社会职务

2020年11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教授在厦门大学为郑通涛教授颁发聘书,敦聘厦门大学教授、厦门软件学院校长郑通涛教授为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兼职教授。

曾担任的社会职务: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福建省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教育部学位办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专家;中央教科所高级参事;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美国《计算机技术教育》国际编委;澳大利亚联邦艺术理事会创作基金评委;澳大利亚盖.尔班那政府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美国《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国际编辑;美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杂志》评委;美国《世界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1999-2006年组委会成员,负责审查每年国际会议论文、组织有关书籍出版、大百科全书编辑等工作。国内《海外华文教育》主编;《国际汉语学报》主编;《海外华文教育动态》主编。

文献参考

用“吃苦”的精神做教育

——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郑通涛

(谢筱倩,罗彦鹏)

编者按 采访郑通涛之前,记者和这位教育工作者有过多次的探讨和交流,虽然在华文教育和汉推工作上,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如何真正落实国家汉办的具体工作,郑通涛还是非常务实和谨慎。在这位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分子眼里,做教育必须具备吃苦的精神。

郑通涛: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中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

主要学术成果:主持过《澳大利亚陆军调动系统》、《大学自动化办公系统》、《澳大利亚大学外语网络教学系统》等的开发。出版了4本书及40多篇文章。研究文章有10多篇被SCI、EI、ISTP所收录。

父爱如山 指引方向

都说父爱如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在郑通涛眼里,正是父亲的无私和善良指引了孩子们一条光明的成功之路。回忆起父亲的教育和严厉,郑通涛说,父亲郑杰是一位管理干部,负责全漳州60多个轻工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工作忙碌但责任心很强。“小时候我们家很穷,一个月就靠父亲48元的工资养育全家8口人,虽然父亲工作不错,但他从不谋取国家利益,并且一再教育我们要正直。”家里的清贫让郑通涛很早就懂得帮助照顾弟弟妹妹,也让这个贫困但温馨的家庭更加团结。“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没钱,姐姐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记得当时我们常常用地瓜叶来充饥,不仅口感粗糙而且十分苦涩。甚至有一段时间,为了节约开销,我们还用炒过的盐巴来下饭。”尽管生活清贫,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却很好,整个家庭团结、乐观。父亲对孩子们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勤奋和坚持,虽然工作很忙,但生活的担子并没有压垮他的学习意志,“我记得父亲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自学,晚上我们都睡了,他还在看书,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知识改变人生。”郑杰的好学没有白费,他的上进不仅使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妻子和儿女,“父亲一有时间就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候中午回家,他饭也顾不上吃就先检查我们的作业,还亲自给我们剪指甲,教育我们要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回忆起父亲的榜样力量,郑通涛颇有感触,“现在我们6个兄弟姐妹个个都有了很好的工作,弟弟不仅在吉林大学念完了博士,还在中央担任了重要的职位,这些都得益于父亲当年深深的影响。”

知青生活磨砺出敢于吃苦的性格

十四岁那年,为了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郑通涛被分配到山区插队。知青生活给了郑通涛很大的磨砺,回忆起一次受伤的经历,他说:“有一次跟同伴上山扛石材,走到半山腰,我突然踩到一茬被削过的锋利竹子,霎时间巨痛传遍全身,血从伤口不住地流出来。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坚持站稳自己的位置,决不能因为疼痛而放手。”年仅十四岁的郑通涛清楚,肩上的石材有上百斤重,而旁边便是悬崖峭壁,若是他一松手,同伴便有滑落山谷的危险。于是,郑通涛忍住钻心的剧痛,拖着一路的血迹撑到了山下。由于伤口太深,加上村里面卫生条件简陋,他足足躺了一个月才能下床。郑通涛的坚持和毅力让同伴们很是感动,也让小小年纪的他就感受到了责任的重要。

“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和汲取知识的大好时光,但那时知青生活条件的艰苦却让很多人对学习望而却步。我们每天要劳动十多个小时,晚上休息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这种条件下要坚持学习非常艰难。”也正是因为艰难,许多知青都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但是郑通涛却一直保留着求学的精神。白天出工回来,他坚持挑灯夜读,碰到不懂的地方还特意到村里或学校请教知识丰富的老先生。“即便这样,我并没有影响日常的劳动,打稻谷、赶野猪、扛石头、忙收割几乎所有的农活我都完成得很好,公社给我的评价也很高。”郑通涛的勤劳和好学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赏,恢复高考那一年,他被大队推荐上了大学。“五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因为吃过苦,所以遇到困难不会轻易动摇。而敢于吃苦也养成了我坚强、乐观的性格。”

学习 学习 再学习

说起郑通涛读过的专业,可能会让人困惑不解。“我在国内读的是语言学,到国外却进修了计算机专业,还曾学习心理学。”郑通涛解释,之所以学习其它专业,都是为语言教育工作服务。“在进行语言教育的研究时,经常要做一些实验。借助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我语言学研究的课题,而且能够更准确和深入地分析我所需要研究的领域。”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研究郑通涛发现,学习不同的语言,各国学习者采用的方法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人学习汉语,是结合视觉和听觉一同学习,视觉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有效地记忆生词的写法,还有利于记忆生词的意义;而外国人学习英文则大不相同,他们主要是以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这样的研究对于推广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我都在探索如何提高外国学者的中文学习水平,比如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要学习汉语,应该采用那些方法提高他的视觉刺激等。并把这些科研成果运用到海外教育学院的实际教学中去。”也许正是郑通涛的努力和专业,让他从海外教育学院开办至今,不断树立学院新的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汉语推广工作上的优异成绩。

求学海外 情系祖国

在海外的留学经历并没有让郑通涛停下脚步,在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之后,郑通涛被推荐到多所大学任教。“我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都讲授过中国文化语言、计算机科学及机辅教学等课程,还兼任过5年的澳大利亚国会中国问题顾问,以及澳中友好协会理事,为澳大利亚方面提供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讯息和交流。”海外的经历让郑通涛结识了很多国际友人,他的热心和积极也促成了澳大利亚和国内政府部门及学校的多个考察交流项目,增进了澳大利亚与中国方面的相互了解。然而在与友人的来往中,他却经常要为澄清国内的一些真相而争辩。由于国外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使得很多人对中国存有偏见。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郑通涛总会站出来,据理力争,以维护国家的形象。他说留学生在国外,更应该有爱国的意识,因为你是代表着祖国。

情归鹭岛 回报社会

2004年,郑通涛回到了哺育他的母校厦门大学。在担任高校教授的同时接任了海外教育学院院长一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跟国务院侨办的重要华文教育基地,为海外和港澳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层次的华文人才。讲到自己热爱的学院,郑通涛自豪地说,海外教育学院这个名字还是厦大首创的。当时同类院校还有国际学院之类的名字,但即便是学校有招收港澳台学生,也不能归类到“国际”的范畴。后来经过学校老师的讨论,想出了海外教育学院这个准确的名字。果不其然,这个名字后来便得到了同类院校的效仿。“当然,名字的效仿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海外教育学院拥有全国唯一的网络华文课件拍摄基地,在孔子学院工作的开展上也不遗余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更看重的责任。”郑通涛说。

主要著作

(1)《缅甸汉语教材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教材

(2)《缅甸汉语教材1》,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教材

(3)《古代汉语浅析》,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

(4) 《汉语话语言谈标志的理论及个案研究》(英文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07月,学术专著

(5)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 Press,2007年07月,编著

(6)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Press,2006年06月,编著

(7) 中国文化论丛,海风出版社,2000年04月,学术专著

(8) 汉语话语分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出版社,1995年08月,学术专著

(9) 中国山水画中的有序与无序,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出版社,1994年03月,学术专著

(10)《汉字起源一元说之质疑》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1993年

出版图书

学术论文

国内论文

(1)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四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2)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三期

(3)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二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二期

(4)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一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一期

(5)类型学视野下的广义名词谓语句框架,《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一期

(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5)CPCI-SSH收录》,2015年4月

(7)Is Skill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ain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g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5年9月

(8)认知技能和汉语教学,《国际汉语学报》,2015年第六卷第一辑

(9)语言演化:多元视角之下--第六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10)《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实施,《华文世界》,2015年6月

(11)探索以效果为导向的跨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外教育合作》,2015年第一期

(12)认知负荷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新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14年第12卷第五期

(13)加强跨境教育监管,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外教育合作研究》,2014年第一期

(14)复杂动态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汉语学报》,2014年第五卷第二辑

(15)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四,《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四期

(16)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三期

(17)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二期

(18)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一,《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一期

(19)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四期

(20)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东亚汉学研究》第三号,2013年

(21) 孔子学院云管理模式的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研究》,2013年01月

(22)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1月

(23) 以效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 ,《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12月

(24)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25) On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Qua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

(28)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的视角,2011中国留学论坛,2011年03月

(29) “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特色及启示,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3月

(30) EDU2.0时代华文教学平台构建探讨,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月

(31) 2010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纪实,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2) 华文教育:汉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协奏曲,《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3)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1月

(34) 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的启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01月

(35) 厦门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报告,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2009年08月

(36) 东盟十国教师需求分析报告,国家汉办邀请的调研报告,2009年04月

(37) 高校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研究,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2009年03月

(38) 世界汉语数字化运营平台网络建设与分析报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论文,2009年03月

(3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年06月

(40)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认定的问题及其思考,香港理工大学《两岸四地语文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05月

(41)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与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01月

(42) Designing Chinese Online Course: New roles for Educators,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年04月

(43) 特邀文章:中国新建理工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月

(44) 闽南文化定义的研究,«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01月

(45) Tell Me More Chinese-Beginner and Advanced,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sortium,,2004年12月

(46)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2001年12月

(47) The Setting 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年01月

(48)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rhetoric: Tactics of gaining public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0年09月

(49) State mixture mode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1999年12月

国外论文

1.Fuzzy nearest prototype classifier applied to speaker indentification[C].Greece: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ESIT' 99),1999. DAT T,MICHAEL W,ZHENG Tongtao.

2.State mixture model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 (11-13) pp. 1449-1456. ISSN 0167-865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3.A Fuzzy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Models in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UZZ-IEEE'99 Conference, 1999, Korea, pp. 1275-1280.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4. The Passage to China: Protocols,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 Business, Calico Journal, 16, (4) pp. 614-623 (1999)

5.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features, Haifeng Publishing House, Fuzhou, pp. 282. ISBN 7-80597-226-5/g.8 (1999)

6.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Language Rhetoric:Tactics of gaining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 Swede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EJ ISSN 1404-1634 (2000)

7.Proposal: new Novel: Dreams of Gold,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1 (2000)

8.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 4-6 December 20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J (2001),UK:Newcastle

9.Tell Me More Chinese, CALICO Journal, Volume 21 Number 3, pp. 671-680 2002

10.Beginning Chinese (Mandarin), CALICO, 8/00, (8) pp. 1-9 (2000) Zheng, T,

11.The Nine Songs: its myster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2002,Australia

12.Issues related to visual and phonological channel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2004,USA.

13. Designing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New Roles for Educ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4.

14. The Setting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01;

15.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Journal of ChineseStudies,2013,01;

16.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06;

17. On Quality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Journal ofChinese Studies,2012,06.

会议报告

(1)主题:大数据挖掘与国别化教材编写——兼论教材实时修订功能,邀请方:重庆大学,2015年4月

(2)主题:数据挖掘与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建设,邀请方:南京大学,2015年7月

(3)主题:语言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邀请方:金门大学,2014年12月

(4)主题:从神经元到感觉系统:语言演化的途径,邀请方:人类学会,2014年11月

(5)主题:动态复杂系统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模式研究,邀请方:同济大学,2014年10月

(6)主题:研究生论文写作,邀请方:厦门大学,2014年

(7)主题:四化同步与农业现代化,邀请方:河南省驻马店政府,2014年3月

(8)主题: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邀请方: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8月

(9)主题:复杂动态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邀请方: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5月

(10)主题:华文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心得与前瞻,邀请方:台北教育大学,2014年1月

(11)主题:跨学科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邀请方: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2)主题:语言教学与语言应用研究,邀请方:福建省语言学会,2013年

(13)主题:对外汉语教学的多维视角,邀请方:泰国皇太后大学,2013年‘

(14)主题: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邀请方:东亚汉学学会,2013年

(15)主题:华文教育的新思路与新举措,邀请方:全国政协,2013年

(16)主题:跨学科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邀请方:德国特利亚大学,2013年

(17)主题:大陆华语师资培训的现状,邀请方:台北教育大学,2013年

(18)主题:印尼本土教师技能理论与方法,邀请方: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2013年

(19)主题:新侨回归创业创新工作体会,邀请方:福建省侨联,2013年

(20)主题: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邀请方:菲律宾马尼拉中正学院,2013年

(21)主题:模糊语言成因探讨,邀请方:云南曲靖师范大学,2013

(22).2011第二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长沙):《留学怎样躲开“野鸡大学”和假文凭》

(2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之课程差异对跨境学生流动的影响分论坛(北京):中国学生需要海外视野

(24).出国留学与精英二代培养专题论坛:《精英二代需要有国际经历》

(25). 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国外英汉语言的研究及应用

主要荣誉

汉语话语言谈标志的理论及个例研究 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1年

中国新建理工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 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07年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与应用 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07年

科研课题

2014年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国际学生留学适应性研究 国际交流项目

2012年 汉语国际推广云教育厦门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发改委

2011年

石材艺术与文化传播校企战略合作项目 横向课题

外国教材在中国使用情况调研和本土化教材编写方案 横向课题

2010年

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及相关研究 国家汉办

汉语国际推广网络课件开发 国家汉办

2009年

美国课程学分对接 横向课题

马来西亚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汉办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横向课题

赴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培养及模式研究 国家汉办

2008年

泰国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汉办

美国学生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横向课题

厦门大学与上海韬图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合作 横向课题

赴欧美等洲汉语教师志愿者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汉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