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

更新时间:2022-08-25 14:48

里弄,汉语词语,拼音是lǐ lòng,上海方言,指胡同。

词语释义

弄,此处读lòng,不读nòng。又如:弄堂

弄(nòng) ①手拿着、摆弄或逗引着玩(儿化)。②做;干;办;搞。③设法取得。④耍;玩弄。

上海里弄

里弄的起源

亦中亦西聚居之地

里弄建筑

简易木板房被取缔后,上海租界内开始出现用中国传统的“立帖式”木结构加砖墙承重的方式建造起来的新式住宅。这种住宅比起早期木板房要正规耐久得多。它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建筑形式,更适合于中国居民的永久性居住。 它虽然无法跟过去传统民居中层层进进庭院深深相比,也无法凿池叠石赏花折柳,但它毕竟还保持着正当中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对于那些离开了往日的生活节奏而开始了现代城市生活,但多多少少对传统生活还有所眷恋的上海人来说,倒也更加合适。这种住宅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为跟后来的新式石库门住宅相区别,早期所建的石库门住宅又叫做“老式石库门”。从整体看,一个个“石库门”单元被联排在一起,呈西方联立式住宅的布局方式。一排排石库门住宅之间,形成了一条条“弄堂”。里弄住宅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在小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住宅。大致可以分为新老石库门、广式房屋、新式里弄和公寓里弄几种类型。1914年前后产生的新式石库门住宅为单间或双间一厢联立式,以后又发展一种没有天井的“厂式房子”。1930年后,里弄住宅开始向多层、大进深发展,并增加卫生设备,降低或取消围墙,平面变化较多而且对数接近外国联立式,立面用英国式、西班牙式等。以后又发展出花园里弄以及里弄公寓等形式。里弄多在私有土地上建造。里弄有总弄、支弄。总弄通大街。房屋很少考虑朝向,建筑密度很高。

里弄的独特文化

1、里弄的住客们

2、亭子间文学

3、里弄里的名人故居

里弄里的名人故居和名人寓所数不胜数。就以淮海坊为例,这里的街坊共占地1.7公顷,它南朝南昌路,北面是淮海中路,东面为茂名南路,有楼房199幢,规模很大。淮海坊5号是进步人士杨杏佛的住宅,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住在42号,64号曾经是许广平的寓所,鲁迅全集就是从这里开始筹备、编辑、出版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一代画师徐悲鸿都在这里寓居过。

历史的见证

里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景有着深切的关联。从1845起,英、美、法、日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先后建立了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租界,而老城厢一带则为华界。初期,这些界地各自为阵,互不干扰。有些外国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最早的弄堂住宅大多分布在黄浦江以西、泥城浜(今西藏路)以东、苏州河以南、旧城厢以北,即今黄浦区范围内。如建于1872年,位于北京东路之南、宁波路以北、河南中路之东的兴仁里;位于广东路的公顺里,等等。至20世纪初,仍有大量老式石库门弄堂在建造。如位于浙江中路、厦门路的洪德里;位于汉口路、河南中路的兆福里;位于广西路、云南路和福州路之间的福祥里等。但受到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和186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人们纷纷迁居租界,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突出。房地产商见有利可图,乘机大肆建造低价位的住宅。为了牟取更大的暴利,设计师将欧洲的联立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结合,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建筑样式的里弄住宅,在思南路周边地区建造于1918年的老渔阳里和新渔阳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早期石库门里弄建筑。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从这里开始蕴育起来的,新渔阳里6号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之一。关于那段历史,如今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有着详尽的图文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