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脊串

更新时间:2022-08-25 16:22

宋式名称。在平梁的蜀柱间,顺着脊栿(脊檩)方向的起联系作用的木构件,叫顺脊串。有如清代的脊枋。

相关

古建筑大木作构件,宋式建筑梁架中类似枋子的构件。根据这一构件的方向,“串”有顺脊檩的“顺脊串”,有顺梁栿的“顺栿串”等。“串”起着横向和织向拉结作用,此结构形式,在厅堂式建筑梁架中常见。与殿常建筑结构比较,厅堂的内柱,普遍高于檐柱,为使两柱稳固,柱子的中部就需要连接枋子,这便是“串”产生的原因,因“顺栿串”处于梁架以下,为露明构件,故宋《营造法式》对“顺栿串”做了专门规定:“顺栿串”出头作丁头棋,或做头,实物存有这两种形式,“顾栿串”属南方的常见做法,宋《营造法式》载入其中,并使之流传于北方建筑。

缴背

宋式大木做法。如果梁的材料较小,不够规定的高度,便紧贴梁的上皮加一条木料,使之符合规格,这条另加的木料,就叫缴背。

顺袱串

宋式名称。在梁的下面,与梁平行,两端安置在前后柱上的联系构件,叫顺栿串。其作用是加强梁柱构架的刚性。类似清代的随梁枋。

保国寺大殿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已知最早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大殿现存的结构,大多保存了重建时的形制和构件,有少量构件年代更为久远。

大殿为全寺的主殿,作单檐九脊顶建筑(清后期在前檐和两山面各加了重下檐),面宽、进深均为三间,石砌台基,正中及两侧分别设置垂带路踩。当心间梁架缝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梁栿多作明栿,月梁造。当心间两缝梁架的蜀柱间,使用顺脊串,作梁架的勾搭连接之用。内槽三橡栿下还施有顺袱串,这些对增强大殿整体构架的抗动、抗冲击性能起着定的作用。在殿内前槽,横置三个八藻井,结构精巧,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实例。梁架和屋面用十二根檐柱和四根内柱承载,其中前内柱高8.06米,后内柱高6.45米,均比机柱(4.26米)高很多,这除了结构功能外,还使内槽空间显得特别空旷高大,强烈地烘托出大殿正中主佛的所谓“至高无上”,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氛。柱间以阑额、由额、内额、同枋等构件联系,使得木构架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屋架的脊榑下施用叉手,其下端与平梁相接,形成三角结构,各部位受力均匀。在其余架之间,没有用托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