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交流

更新时间:2022-12-10 14:08

风险交流是指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执行风险管理决定的依据。风险交流应当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一致,且贯穿于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作用是把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信息纳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同时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也包括管理者之间和评估者之间的交流,是具有预见性的工作。

基本介绍

“风险交流”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环保署首任署长威廉·卢克希斯 首次提出。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发布的《联邦机构风险评估:过程管理》,首次提出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并随之成立了风险认知和交流委员会专门指导相关研究工作。1989年,该委员会出版了《改善风险交流》,对风险交流做出了定义,并第一次确立了风险交流的“互动”特性。2006年,WHO/FAO出版《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给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定义。

WHO/FAO出版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中明确指出: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企业、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简单来说,风险交流是一种公开的、双向的信息观点的交流,以使风险得到更好的理解,并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以科学为准绳,以维护公众健康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贯穿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服务于食品安全工作大局。

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敏感性、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消费者的广泛性,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成因的复杂性,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 是正确理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风险交流能够对全部的有责任的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建成有很大的贡献。

基础条件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技术指南可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础条件主要有: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

应当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开展风险交流的职责与任务,并确定机构内风险交流的归口管理部门(人员),建立机构内部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条件的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应当配备风险交流的专职人员。

(二)风险交流专家库

风险交流专家库的主要作用是为风险交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与策略支持,并根据需要参与风险交流相关活动。专家库成员应当涵盖食品安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和法律等领域。

(三)人员培训

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交流技能培训,培养风险交流人才队伍。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风险交流基础理论与技巧、媒体沟通原则与技巧、危机处理技巧、公共关系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等。

(四)经费保障

风险交流经费应当纳入工作预算,以确保涉及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标准解读与宣贯、科普宣教与培训、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与应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方面的风险交流工作顺利进行。

基本原则

风险交流在满足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还得具备一定的处理原则。风险交流面对的事件常常包含热点事件、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年发布的关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技术指南总结,可知风险交流的事件的基本原则为:

(一)科学客观原则

在风险交流过程中,科学客观是最基本的原则。科学原则是指风险交流的所有过程都得以科学为准绳,以维护公众健康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客观性主要表现在风险交流的过程中,得尊重不同对象的不同特性,不能以主观意愿去完成风险交流工作;以科学客观原则贯穿风险交流工作才能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偏离科学的主体,更好的服务于食品安全工作大局。

(二)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不仅对于风险沟通和交流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国家建立一个较高的公众信赖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关于食品安全管理过程或风险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产业链上的利益攸关者参与或知情,这有利于公众信任政府官方部门。透明与开放是紧密相连的,在建立自信和信心方面与开放是同等重要的。透明的决策会拉近公众对政府的亲近感,使公众对政府更加信任。

《食品安全白皮书》中也提到:“在政策制定的每一步过程中保持透明度都非常重要,即使系统再完善,缺乏透明度,消费者就无法紧跟着新标准的发展,并完全地享受到这些发展带来的便利。”只有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才能使相关部门及专家拥有高度的公众信赖度和媒体影响力, 才能在众说纷纭沸沸扬扬的时候, 一言九鼎, 掷地有声, 使消费者和媒体能够心悦诚服,才可以帮助各方树立信心, 帮助企业减少风险, 应对风险, 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及时有效原则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有时是源于缺乏对食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的了解, 但很多时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的科学信息以及科学家掌握的对食品质量安全种种问题的看法等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也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及时有效原则就尤为重要了。

及时性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属性,而且更该是风险交流工作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谣言很容易在网络这片沃土上疯长。目前转基因不断被指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风险交流工作的延滞。风险交流在强调及时性的同时也应该强调有效性。只有科学传播,提高风险交流的技术含金量,才能更高效的保证风险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的来说,在风险交流过程中,及时和准确的进行沟通有助于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可信赖性。

(四)多方参与原则

风险交流作为一个交互式信息共享环节,做的不只是给公众传递信息,而应该结合食品安全利益相关方的一个综合交流,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监督者、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媒体、风险评估人员、科学家、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显然我国目前风险交流工作中多方参与的原则覆盖不是很全面。我们做得更多的是信息发布,即由政府来发布信息,而没有做到一个双向、多方面的交流。而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还应注意信息发布的渠道和统一性,不统一的信息的发布不仅不会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可能会使公众感到混乱,有损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权威性。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于官方网站、权威媒体等途径发布权威信息。

在风险交流过程中,只有结合了以上原则,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风险交流的作用:即降低疾病和伤亡,建立对反映计划的支持,帮助计划的实施,防止资源的误用和浪费,使决策者很好的了解信息,应对和纠正谣传,培育关于风险的知情决策。在风险交流过程中若没有按照以上原则,风险交流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基本方法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本方法主要来自传媒学、修辞学和心理学的消费行为研究。基于这些基本方法,在风险交流过程中的基本策略主要包含:

(一)了解利益相关方需求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学者、消费者、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应当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风险交流策略,以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二)制订计划和预案

制订风险交流年度计划,说明或解释与事件有关的危害物、风险等级、风险相关因素、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并为重点风险交流活动配套具体实施方案。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应当制订相应的风险交流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主管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所属食品安全相关机构的风险交流活动。应当注意的是,风险交流过程应该始终贯穿风险分析过程,并且注意关键时刻的时间接点。

(三)加强内外部协作

联合风险评估人、风险管理者、消费者、食品和饲料经营者、学术界和利益攸关方等,建立健全机构内以及与上下级机构的信息通报与协作机制,与有关机构或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和配合联动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达成共识,提高风险交流有效性。

(四)加强信息管理

建立通畅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与内容,明确信息发布的人员、权限以及发布形式,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一致性。

具体实施办法

在风险交流实施和交流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交流技巧和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风险交流的双向原则,倾听听众的需求;调查消费者或利益相关者对风险认知的概况,分析消费者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和对零风险不可能性的认知程度和容忍度。根据不同听众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交流形式、氛围、语气等,才能提升交流效果,化解矛盾和危机。

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主要实施方法有:咨询磋商、健康教育、媒体沟通、科普宣传、危机应对。

(一)咨询磋商

咨询磋商是指风险信息的交换,其整个过程需要充分。比如说,在出台一个政策之初,利益相关方就应该坐下来商讨政策出台的可行性,整个过程利益相关方要充分地参与,不仅能避免出现一个不合实际的政策,还能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且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用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目标的一种广泛性的教育活动。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除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外,还集中于让公众认识风险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风险认知则是人们主观层面对风险的感知。我们需要明白,在风险的定义里就包含了概率、可能性、不确定性等含义,也就是说有风险不一定造成伤害,但是公众常常将风险与现实的危害混淆在一起,这也是风险交流者常常遇到的困境。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公众清清楚楚的明白,风险普遍存在,永远无法消除,这一观点也是各国政府管理者和科学界的一致看法。食品安全工作中,我们能做的不是消除风险,而是确定合理的风险可接受水平,且将食品相关风险水平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可以说,完全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就算是水,过量饮用也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的水中毒情况。

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缩小公众对风险认识的差距,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做出必要的提醒,而且还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础,公众若没有食品安全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很难实现双方信息交换的过程。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做得更好、更高效。

(三)媒体宣传

就是利用不同的传媒方式来向公众宣传。在网络信息时代,媒体宣传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在加强和改进风险交流工作中,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使群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使其参与到其中,才能使宣传工作取得更佳的效果。

(四)科普宣传

是指利用各种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来实现风险交流的一种模式。

科普宣传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出版一些相关的科普类图书和影视资料外,还可以分为在线平台科普宣传和线下的科普活动,后续会再作介绍。

(五)危机应对

危机应对也叫公关危机处理,是指组织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预防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的方法和行为。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小小的意外或者事故就会扩大到全省、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并聚集专业化的团队去运用新的技术全方位地有效传播和收集信息,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危机事件中,一般包括发现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和总结危机这四个过程。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识别危机的工作,尽早发现危机,才能为后面的危机处理争取时间。发现危机后,确认危机的严重程度,然后做出相应的危机控制措施。在危机控制阶段,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切不可保持沉默,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引导舆论走向。若不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就会出现大量谣言,最后导致不可控的情形。这就告诉我们交流沟通和信息公开是危机出现后最有力的保护伞。如若我们能在危机发生后能第一时间给公众提供真实情况和全部情况,就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把损失控制到最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