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澄

更新时间:2024-02-20 15:32

胡元澄(越南语:Hồ Nguyên Trừng,1374年-1446年,原名黎元澄,胡朝开国后改为胡元澄,又称胡澄,降附明朝后改为黎澄),字孟源,号南翁。

生平

出身权家

1374年(陈隆庆二年,明洪武七年),胡元澄生于越南陈朝的一个权贵之家。外祖父阮圣训曾任陈仁宗朝的中书侍郎,父亲黎季犛是陈朝末年的炙手可热的权臣,黎元澄亦获授官职。

1394年(陈光泰七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黎元澄被授为上林寺的判寺事。1399年(陈建新二年,明建文元年)六月,黎元澄获任司徒

1400年(胡圣元元年,明建文二年),黎季犛篡位,改姓胡。而胡元澄授左相国,封卫王。

胡元澄虽是长子,但父亲胡季犛却另立儿子胡汉苍为后嗣,这使胡元澄的地位甚为尴尬。为此,胡季犛曾借砚来比喻说:“此一卷奇石,有时为云为雨,以润生民”,并要求胡元澄对答,以观其志。

胡元澄便回对:“这三寸小松,他日作栋作梁,以扶社稷。”胡季犛这便明白到胡元澄并无不满,于是决定立胡汉苍为太子。胡季犛还十分在意胡元澄和胡汉苍的关系,曾写诗告戒他们“天也覆,地也载,兄弟二人如何不相爱?呜呼哀哉兮歌慷慨。”

亡国被虏

胡朝建立后,却惹来了中国明朝的干涉。

1405年(胡开大三年,明永乐三年),胡汉苍(当时为皇帝)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或战或和。左相国胡元澄则认为:“臣不怕战,但怕民心之从违耳。”对于战事并无信心。

其后,明军侵入越南。1407年(胡开大三年,明永乐五年)农历二、三月期间,胡澄领军对抗明军,不利,与胡季犛、胡汉苍等分途逃窜。五月,胡元澄、胡季犛、胡汉苍都被明军所擒,胡朝灭亡。

九月,胡季犛等一干俘虏被带到南京,胡元澄获赦,明廷“命有司给衣食”。

出仕明朝

胡元澄(入明后,在其著作《南翁梦录》及中国文献中称他为黎元澄)虽然经历了国破家亡,但因他善长兵器,能造神枪火器,所以获明朝授以官职。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授命他“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

这连黎元澄也感到意外,慨叹说自己“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沟断之余,滥同成器,岂非先人之泽未割?乃得生逢圣世,深沐尧仁,而有此奇遇也欤!”

黎元澄的官运甚为亨通,曾任工部主事郎中内臣、侍郎等职。1445年(明正统十年)农历六月,黎元澄从工部左侍郎升迁至工部尚书

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农历七月,黎元澄去世,获赐祭葬。

著作

黎元澄在明朝工部任职时,有感于故国越南人物“自昔蕃盛,岂可以偏方而遽谓无人乎哉!前人言行才调,多有可取者,至于兵火之间,书籍灰烬,遂令泯灭无闻,可不惜欤?兴思及此,寻绎旧事,遣亡殆尽,犹得百中之一二,集以为书”,又因为书中的人物“昔甚繁华,时迁事变,略无遗迹,惟我一人,知而道之。非梦而何”,因而把自己的“南翁”一号冠在书名之前,称为《南翁梦录》。

成就

胡元澄虽在越南政治里经历过战败被俘的遭遇,但他的兵器知识最终也被明朝赏识,明代军士甚至奉他为“火器之神”。

胡元澄的撰著之才,亦甚得称颂。

明人胡濙就说他的《南翁梦录》“以至褒赞节义,则感慨激烈,可以厉风俗,称扬述作,则清新俊逸,可以怡性情”,并让越南史上的先贤“敷张于中夏,遍闻于郡邑,抑且播声光于后世”。

与胡元澄同为入仕于明的越南人宋彰赞赏他“文章政事,两济其美”,并使越南“使前人湮没之余,一旦言行彰彰然表暴于世。”

近代中国学者孙毓修亦认为越南史料在中国流传的不多,胡元澄写成了《南翁梦录》,可以说是“可喜亦可观”。

评价

中国明末时的史家谈迁在综合评论胡元澄说:“自汉以来,远夷俘隶,得列交戟,叨右职,而令终为难。黎澄以季犛之逆属,倾否图新,白首冬署,虽仅效神枪之技,亦秺侯之流亚也。读《南翁梦录》,述陈氏兴替,怆然有余悲焉。首丘之感,夫所谓‘越吟’耶!”

家庭

外祖:阮圣训。

父:胡季犛。

弟:胡汉苍。

子:黎叔林,继承胡元澄“督造军器”。

孙:黎世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