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专业

更新时间:2023-12-23 18:42

一流本科专业,简称:一流专业,是指教育部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实施“双万计划”建设的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研讨

在“一流本科教育”基础上再引入“一流本科专业”的概念,专项投资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与投资整体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专业”是一个比较概念,在全国范围或者世界范围内对专业进行比较,才能认定“一流”与否。

建设标准

一流人才培养理念

一流人才培养方案

一流师资队伍

一流教学团队

一流实验实习条件

一流课程资源

一流生源质量

一流就业质量

一流质量文化

一流学生创新成果

建设文件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

建设目标

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建设原则

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方式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

2.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每年9月底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报教育部,当年10月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一并公布。

3.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同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布。空出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额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4.根据2019、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情况,2021年将对各专业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进行统筹。

建设规划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

各地建设

上海

2018年3月22日,2018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确定,2018年上海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发展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根据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高校还要汇聚一流教学师资,落实一批一流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引领基地。

甘肃

2018年12月6日上午,《甘肃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仪式在逸夫科技馆8号会议室举行。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5个入选甘肃农业大学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江苏

苏州大学根据《苏州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改革行动计划》(苏大教〔2018〕64号)和《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苏大教〔2018〕67号)的整体工作部署,从2018年起启动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