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书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0

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又称摸鱼歌。流行于广东地区。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屈大均广东新语》曾记载其演出盛况。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以粤语创作。木鱼歌是一种广东曲艺,属于弹词系统,也叫摸鱼歌,后来衍生出龙舟歌南音。木鱼歌于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原本木鱼歌是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才发展出唱本,即木鱼书。有的木鱼书是原有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其刊本、抄本很多,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四、五千卷之多。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曾刊刻出版了许多木鱼歌书的书肆多达50多家,其中包括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

由来

木鱼歌于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原本木鱼歌是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才发展出唱本,即木鱼书。有的木鱼书是原有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其刊本、抄本很多,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四、五千卷之多。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曾刊刻出版了许多木鱼歌书的书肆多达50多家,其中包括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

有不少文人、学者收藏木鱼书,如郑振铎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他本人所藏木鱼书有三四百本,著有《香港大学所藏木鱼书叙录与研究》一书的梁培炽,也收藏了三四百种,总计2000余册。

特色

木鱼歌虽属弹词系统的曲种,但与苏州弹词不同,没有开篇、诗、词、套数和说白。以后受粤曲、南音龙舟歌的影响,始插以说白。演唱时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也可用竹板

前者爽朗明快,欢乐喜悦;后者沉郁悲恻,哀怨缠绵。木鱼书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5000卷之多。内容良莠杂陈。有从佛经故事和宝卷改编的,如《目连救母》、《观音出世》;有来自小说传奇之作,如《仁贵征东》、《白蛇雷峰塔》等;也有反映现实社会题材的曲目,如描写反美华工禁约的《金山客自叹》、《华工诉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源》等。传统曲目以《花笺记》、《二荷花史》最为著称。

广东妇女识字教本

木鱼歌,其唱本称为木鱼书,韵文通俗。乾隆年间,在木鱼歌的基础上产生了龙舟歌,到嘉庆末年,木鱼与龙舟又衍生出南音。木鱼、龙舟、南音最后都吸收到粤剧粤曲中。清代光绪以前,木鱼书以佛山、东莞

据从1980年开始研究佛山木鱼书的任百强老师介绍,国外的汉学家认为木鱼书像农耕社会底层艺术的活化石。德国大文豪歌德创作的著名诗篇《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就从木鱼书《花笺记

文化遗产

木鱼书,一份成于东莞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东莞人民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 , 培育过被海内 外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公认为最绚丽的花株——《花笼记》、《二荷花史》。这两棵绚丽花株的芬芳 , 曾陶醉了西欧的诗人。东莞人民 , 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 , 也曾播种过千百种木鱼书的幽花小草 , 这些绚丽花株 , 这些幽花小草 , 东莞人民几百年来曾沐浴过它的芬芳。它美化过东莞人民的精神 , 点缀过东莞人 民的生活。时至今日, 绚丽花株 , 幽花小草 , 叠积成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木鱼在国外受宠

白宫

歌德曾读木鱼书

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鱼歌榕树下

作品

早期作品以观音行迹相关故事最为流行。到了清代,开始有文人创作木鱼歌,除了有宗教色彩的故事及“劝世文”之类的内容外,还有下述题材:

从演义小说改编:如《万花楼》、《金刀记》、《钟无艳》、《仁贵征东》、《四下南唐》等。

从元明杂剧、传奇、民间故事改编,如《白蛇雷峰塔》、《再生缘》、《背解红罗》、《梁山伯牡丹记》、《陈世美三官堂》等。

根据社会生活创作,反映历史事件,如《三姑回门》、《金山婆自叹》、《老糠记》、《梁天来告御状》、描写契约华工苦难生活的《金山客自叹》、《金山客叹五更》、《华工诉恨》。

其他题材,如《玉葵宝扇》、《亦朋种花》、《金丝蝴蝶》、《梅李争花》、《锦绣食斋》、《呼家后代》、《客途秋恨》、《大宋高文举》、《紫霞杯》等等。而《紫霞杯》更是第一个木鱼书的民间故事被拍摄成香港电影,由南洋影片公司出品,侯曜编导,罗品超及梁雪霏作主演。

在所有木鱼书中,有11部被称为“才子书”的代表作品,依序为《三国》、《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金簪记》、《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二荷花史》、《珊瑚扇金锁鸳鸯记》、《雁翎媒》。其中《花笺记》、《二荷花史》有外语译本。

花笺记于19世纪传入欧洲,后来陆续有等国译文,在伦敦巴黎丹麦、香港等地的图书馆藏有各种版本。1824年由英国人汤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译成英文,1836年由德国人辜尔慈(Heinrich Kurz)译成德文。1827年2月23日,德国诗人歌德在日记中写下了阅读英译本《花笺记》的感想。有学者认为《花笺记》影响歌德,使他创作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参考资料

薛汕,《木鱼歌》,《中国大百科智慧藏》条目。王顺隆,2002,《潮汕方言俗曲唱本“潮州歌册”考》,登载于王顺隆中文网站[1]。《广州市志》第三章曲艺,登载于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网站余蕙静,2004,《论静净斋第八才子花笺记》-对郑振铎看法的再商榷〉,刊于《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第二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