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

更新时间:2023-11-17 22:46

《石门铭》是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王远撰文并书丹、武阿仁凿字,属楷书书法作品。摩崖通高175厘米,宽215厘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后凿移到汉中博物馆

碑刻内容

《石门铭》释文

石门铭┘

〔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将五百载。世代绵迥,屯夷逓(递)作,乍┘开乍闭,通塞不恒。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其崖岸崩沦,磵┘阁堙禠,门南北各数里,车马不通者久之。攀萝扪葛,然后┘可至。皇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始开。至于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道,峭岨槃迂,九折无以加,经途巨碍,行者苦┘之。梁秦初附,寔(实)仗才贤,朝难其人,褒蕳(简)良牧。三年┘,诏假节龙骧将军、督梁秦诸军事、梁秦二州刾(刺)史泰山羊┘祉,建旟嶓漾,抚境绥边,盖有叔子之风焉。以天崄难升,转┘输难阻,表求自回车已南开创旧路,释负担之劳,就方轨┘之逸。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共成┘其事。三德巧思机发,精解冥会,虽元凯之梁河,德衡之损┘蹑,未足偶其奇。起四年十月十日,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阁广四丈,路广六丈,皆填溪栈壑,砰崄梁危,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往哲所不工,前贤所辍思,莫┘不夷通焉。王生履之,可无临深之叹;葛氏若存,幸息木牛┘之劳。 扵(于)是畜产盐铁之利,纨锦罽毼之饶,充牣川内,四民┘富实,百牲(姓)息肩,壮矣!自非思埒班尔,筹等张蔡,忠公忘私┘,何能成其事哉?乃作铭曰┘: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迺穴,肇自汉皇。导此中国,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阁匪梁。西带汧陇┘,东控樊襄。河山虽崄,汉德是强。昔惟畿甸,今则关壃。永怀┘〔古烈,迹〕在人亡。不逢殊绩,何用再光。水眺悠皛,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夏起,寒鸟春伤。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咸夷石道,驷牡其骃。千载绝轨,百两(辆)更新。敢刊岩曲,以纪鸿尘┘。魏永平二年太岁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申┘,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

《石门铭小记》释文

案西壁文,后汉永平中开┘石门。今大魏改正始五┘年为永平元年,余功至┘二年正月讫手。开复之年同曰永平,今古同前┘极矣哉!后之君子异世┘同闻焉┘!

贾哲字三德。┘

(说明:〔〕,表示据历代著录等补全的残缺字;(),表示前一个字的正体;┘,表示分行;每段一列。)

创作背景

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至永平九年(公元66年),汉中太守鄐君以汉明帝的诏书向广汉郡、蜀郡及巴郡征集役工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在开道过程中凿通了石门。之后,在东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都曾因道路阻塞而对褒斜道进行复修。随着褒斜道的几修几废,石门通塞不定。到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汉中归属北魏,北魏宣武帝于是命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循原褒斜旧道开凿通途。其修筑工程自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兴工,至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竣工。《石门铭》即是为纪念此事,于石门勒铭,以赞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贾三德奉诏修复废置已久的褒斜道阁,重新开通并拓宽石门之功。

艺术鉴赏

用笔特点

用笔上,《石门铭》具有以下特点:

①中锋用笔,苍茫圆浑。《石门铭》用笔以中锋为著,逆入藏出,行笔取涩势,沉着含蓄,偶露锋芒,古朴浑厚。线条粗细结合,苍劲凝练,圆劲饱满,如“魏”字、“黄”字线条遒劲,力透纸背,“里”字、“开”字圆浑流动,富有节奏。

②长画飞逸,笔势往来。《石门铭》的点画有“铁画银钩”之感,虽细画不厌其细,然以一身之力贯之;其线条“长枪大戟”,任笔端弹力恣情纵横,挥洒自如,力运千斤;长亦不厌其长,势来不可遏,势去不可止,开张奇逸,舒展自然,笔势往来,生动至极。如“山”字的中竖,“盖”字的下长横,“者”字的长撇,“秦”字的撇捺,“刺”字的竖钩,“屯”字的浮鹅钩等笔画飞逸奇浑,飘洒流宕。

③笔含篆隶,“以草作楷”。《石门铭》与汉隶《石门颂》都是摩崖刻石,在用笔与风格上保持了延续性,既有《石门颂》的篆籀气,又有《石门颂》的“草隶”之趣。二者都不囿于时代风气,《石门颂》跳出汉隶用笔规格,“以草作隶”;《石门铭》不同于北魏的用笔峭劲,“以草作楷”,如“北”字的隶意,“崩”字的转折为“篆”折,婉转通畅,“岸”字奇逸飞动,草情毕俱。

结构特点

结构上,《石门铭》具有以下特点:

①横平竖斜,奇肆飞扬。《石门铭》结体欹斜,飞扬飘洒,竖画无一笔垂直,多取倾斜之势,又时常与平横相配合,斜中取正,如“年”字的横平竖斜,“山”字、“羊”字的长竖画,上伸下展,都取极斜之势,奇肆飞扬。同时章法疏朗空灵,字字如天马行空。

②字形偏扁,舒展宽绰。《石门铭》用笔直承篆隶,字形多取隶意,尤其得力于《石门颂》,字形偏扁,虽有取纵势者,如“岸”字、“贾”字、“而”字、“尔”字、“筹”等;但大多数结字为变形,如“矣”字、“路”字、“南”字、“自”字、“碍”字等;甚至极扁,如“临”字、“诸”字、“亡”字等。字形虽偏扁但不局促,由于带有曲势的长线条的组合,使字的结体有张有弛,舒展宽绰。

③结体朴拙,风姿奇特。《石门铭》的结构诡异,时出意外。或上大下小,头重脚轻,如“萝”字;或上小下大,上密下疏,如“秦”字、“崄”字等;或上正下斜,如“崩”字;或上下皆斜,如“然”字;或错落,如“斯”字;大者如“献”字、“贾”字、“机”字、“发”字、“难”字等;小者如“里”字、“葛”字、“贾”字、“扪”字等,风姿奇特,无异于匠心经营,一任自然,直似童稚信笔所为,拙中寓朴厚,耐人寻味。

作品评价

清代金石学家毕沅:远无书名,而碑字超逸可爱。(《关中金石记·卷一·北魏·石门铭并序》)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飘逸有致,即从《石门颂》出者。(《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二·后魏》)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①奇逸之《瘗鹤铭》,则有《石门铭》当之。(《广艺舟双楫·卷三·备魏第十》)②《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广艺舟双楫·卷四·体系第十三》)③《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广艺舟双楫·卷四·十六宗第十六》)④神品:《爨龙颜碑》《灵庙碑阴》《石门铭》。(《广艺舟双楫·卷四·碑品第十七》)⑤《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广艺舟双楫·卷四·碑评第十八》)⑥餐霞神采绝人烟,古今谁可称书仙?石门崖下摩遗碣,跨鹤骖鸾欲上天。自注:“《石门铭》体态飞逸,不食人间烟火,书中之仙品也。”(《广艺舟双楫·卷六·论书绝句第二十七》)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石门铭》笔意多与《石门颂》相近,彼以草作隶,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碑帖跋·魏石门铭》)

历史传承

《石门铭》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三十日刻在陕西褒斜道石门洞壁的摩崖上。经宋代洪适隶释》、赵明诚金石录》,清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毕沅《两汉金石记》《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等著录。公元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被凿移到汉中博物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